首届红树林青少年生态写作颁奖典礼举行 福田实验教育集团杨程傲夺得两项一等奖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吴吉
11-10 09:09
摘要

11月5日下午,“美美与共——2025国际红树林之夜”主题活动于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南区广场启幕。活动现场,“2025国际红树林之夜:琵鹭飞进诗中来——红树林青少年生态写作颁奖典礼”举行。福田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五年级学生杨程傲同学凭借一组红树林生态诗歌及科幻小说《量子时空舱》荣获两个一等奖,六年级学生罗千钰凭借童话《黑翅长脚鹬的抉择》获一等奖,凭诗歌作品《弹涂鱼的地下城堡》获二等奖,该校南、北校区另有多人获奖。

沙龙活动现场照片

本次颁奖活动由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福田区教育局、红树林基金会主办,深圳市学生文联、红树林杂志社承办,旨在进一步在广大青少年心中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搭建自然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平台,打造红树林生态文学品牌。主办方领导以及来自省内和贵州、广西等地自然保护区领导专家为获奖代表颁奖,约130名青少年生态保护与写作爱好者和市民参加活动。

在“我们和红树林共成长”分享环节,罗千钰同学作为代表登台亮相,分享了她的创作心路历程。

罗千钰发言照片

她说:“为了让故事更真实,我常常去深圳湾公园和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观察黑翅长脚鹬和其他鸟类,了解它们的生活食性,尝试用它们的视角感受世界——看阳光穿过红树林的缝隙,听风吹过叶片的沙沙声,数潮起潮落间鸟儿翩跹的身影……我切身体会到了红树林抚慰人心的神奇能力,这让我更加理解故事中紫毛对红树林的眷恋。除此之外,我还查阅了很多资料,从黑翅长脚鹬的筑巢技巧、繁衍习性,到它们不同的迁徙模式,都一一记录下来,再根据这些细节调整故事情节,让小说既有想象的温度,又有科学的严谨。”

罗千钰表示,《黑翅长脚鹬的抉择》这篇故事,不只是讲述紫毛的经历,更是她与深圳湾鸟儿、与红树林一起成长的时光。“它教会我安静观察、用心记录,让我懂得每只鸟都有自己的‘小坚持’,也让我知道,成长就像红树林守护候鸟那样,守护心里的热爱,像黑羽爸爸那样,学会理解与包容。”

杨程傲、罗千钰与组委会领导合影

杨程傲以短篇科幻小说《量子时空舱》和组诗《红树林诗歌六首》独揽两项一等奖,她分享了自己如何将红树林的神秘与科幻的宏大相连接的创作心得,特别是她借助每周半天计划,到红树林和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进行实地调研,经常到“秘境之眼”看动物活动直播等,结合自己所擅长的科幻写作经验创作了《量子时空舱》这篇科幻小说。在组委会安排的沙龙活动中,她分享了自己的写作《量子时空舱》的创作经历。

她表示,《量子时空舱》这篇短篇小说中的黑脸琵鹭T60是主角之一,它的原型是在中国台湾救治的一只雄性黑脸琵鹭,2024年,已经救治了10年之后,竟有人在庄河市拍到了它,那时它的身边已经有了伴侣,它成家了。“这个新闻对我的触动很大,这是人类和动物之间的情感的一种双向奔赴,随着深圳以及全国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好,黑脸琵鹭的数量越来越多,深圳也是它们的重要越冬地之一,所以我想给它写进小说中来。”

红树林是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地,是发生在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2024年我有幸实地采风了两次。要感谢学校的“每周半天研学计划”,当实地近距离的和红树接触的时候,我深深的喜欢上了它的神奇。比如它可以有人类的‘胎生’现象,这种神奇不断的驱使我一定要写进小说里。向自然学习,学习红树精神,不断的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哪怕是在海里。”

杨程傲还提到,有一次实地采风,去了深圳国际量子研究中心,先进的实验室,令她大开眼界,最重要的是让她学会了用微观看世界的思维模式。“微观世界中的粒子,还有看不见的细菌,那些早于人类几十亿年的超级生物,它们能够对抗极端的环境,可以生活在沸腾的泥潭里,也能生活在高温的深海热泉中,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如何用微观领域的科技对抗微观领域的危害。”

罗千钰、杨程傲展台前合影

颁奖典礼结束之后,在组委会所搭建的展台长廊中,有杨程傲和罗千钰两位同学代表学校搭建的一个特别展台,展示着她们的获奖作品简装书《黑翅长脚鹬的抉择》(罗千钰)和《量子时空舱》(杨程傲),还有用她们的获奖诗歌制作的明信片,上面的配图为她们亲手所绘。展台上同时还展出了罗千钰的动物小说集《我是一只帝企鹅》,这本书由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与吴书华老师主编的《木兰童诗》一起摆上了展台。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吴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