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显微镜下这颗跳动的‘心脏’,是我们通过干细胞分化后,用这台设备3D打印而成的!”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举行,光明区展厅内,一款国内首创的高通量类器官3D打印机前人头攒动。研发企业清源至芯CEO陈建伟一边向围拢的投资方介绍“设备可实现每日10万+规模生产,将有效提速药物研发进程”的核心优势,一边笑着告诉记者:“开展三天,这样的意向咨询络绎不绝。”

这一幕,正是光明区生命健康产业在本届高交会上“C位出圈”的生动缩影。从实验室前沿成果到民生消费新品,从企业硬核产品到科研平台实力,光明区携区内企业、专业园区及大院大所全方位展现产业培育生态,立体呈现出该区生命健康产业的蓬勃活力。

企业硬核发力 产业特色鲜明
合成生物企业的集中发力,让光明区产业特色愈发鲜明。道生生物展位上,琳琅满目的扎染产品引得观众驻足,企业管理部经理罗羽涵拿起一件展品介绍:“这些都是用我们研发的纯生物合成靛蓝色素染制的,能实现化学合成染料达不到的零污染零排放。”作为第三次参展的“老面孔”,该企业已吸引南通、中山等服装产业重镇的多家企业主动洽谈合作。

这样的创新成果在光明区展厅里随处可见:朴飞生物用咖啡渣、苹果皮等生物废弃物合成的“超级皮儿”生物基皮革,兼具科技感与时尚感;米倍生物利用微生物合成的PHA产品,成为替代传统石油基塑料的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灵蛛科技研发的高性能蛛丝蛋白生物基纤维,驱螨率高达98.2%;宝舜泰生物、粒影生物等企业带来的焕龄喷雾等美妆产品,则让观众直观感受“生物美颜”的魅力。

除合成生物领域的亮眼表现外,光明区产业的创新触角更延伸至多元赛道——茵冠生物的外泌体纯化试剂盒,以高纯度生物提取技术彰显硬核实力;水母智脑科技的 “水母智眠脑机套装”,凭借精准调节脑电波的核心功能,为助眠需求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皮安医疗的AI双模智能血压手表,实现血压实时监控,让健康管理更高效便捷,多维度展现光明区生命健康产业的全面布局与创新活力。

科研平台赋能 转化链条完整
企业的创新活力,离不开科研力量的坚实支撑。在离光明区展厅不远的11号馆内,深圳湾实验室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展位前围满了参观者,作为光明区生命健康产业的核心力量,两家机构的展区生动诠释了“IT+BT”融合的独特魅力。

“传统药物发现像‘寻宝记’,AI就是精准‘藏宝图’。”现场工作人员的比喻通俗易懂。展区内,新型非编码区域疾病调控机制解析、RNA结构预测等前沿成果的展示屏前,参观者不时驻足记录;打破“卡脖子”难题——国内首台多维单分子动态成像平台,以及高通量智能多肽合成仪等自主设备集中亮相,彰显“中国答卷”的硬实力。更令人振奋的是,部分成果已与国际药企合作,有的获数亿元投资年底将启动临床试验,完整呈现“科研-产业”转化链条。

第二次独立参展的深圳理工大学,同样贡献了高交会“爆款”。“未来太空医院”一经发布便引爆全场,无创紫外光疗仪等设备将为空间站驻留、载人月球等场景提供健康保障,近期还将搭载“轻舟一号”在轨测试。抗脏器衰竭新药等全球领先成果,以及“成果供场”专区的60多项成果,吸引企业代表扫码对接。
聚集效应凸显 生态图景亮眼
企业与科研的同频共振,背后是光明区生命健康产业集聚的“磁场效应”。
数据显示,目前该区已集聚超过140家合成生物企业,近80家脑科学与脑机工程企业,总估值近500亿元。此外,在高端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领域拥有超200家规上工业企业。

作为深圳“合成生物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及“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区”,光明区正以高交会为窗口,展现全链条创新生态图景,让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光明耀眼的“金字招牌”。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郑蔚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