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老年协会聚焦老年群体精神需求举办国画培训班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曾倩苏
10-30 18:5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当代银发族的追求目标。当水墨丹青遇上“银发学子”,便碰撞出晚年生活的别样精彩。近日,由光明区民政局主办、光明区老年协会承办的主题为“岁月留痕·笔墨传情”老年国画研习班持续火热开展,这场专为老年国画爱好者打造的公益盛宴,不仅让三百余位长者圆了书画梦,更以传统文化为纽带,探索出一条“文化养老”的社区治理新路径。

据了解,该次活动以“覆盖面广、服务精准”为突出亮点,在全区开设十个班,让三百余名长者有机会齐聚笔墨之间。课程设计深谙老年学员特点,从笔墨纸砚的基础认知入手,循序渐进引导大家临摹梅兰竹菊的清雅风骨,再到山水意境的勾勒、花鸟情态的捕捉,每一步教学都贴合学员兴趣与基础。结业之际,“以画言志,笔墨抒怀”的小小成果展示温情启幕,学员们挥毫创作的作品各具韵味,专业老师的一对一细致点评,更让大家的创作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上这么专业的国画班!”来自马田街道的张阿姨手捧着自己的结业作品《清竹图》,脸上满是笑意,“年轻时就喜欢书画,一直没机会系统学习,现在不仅圆了梦,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伙伴,每天一起练字画画,日子充实又快乐。”张阿姨的心声,正是三百余位学员的共同感受。在研习班里,长者们以墨会友、以画传情,笔尖流淌的不仅是山水花鸟,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向往。

目前,国画研习班的课程仍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课堂上墨香阵阵、笑语盈盈。光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研习班为契机,探索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服务形式,推动“老有所养”向“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深度迈进,让笔墨丹青为新时代养老事业增添更多温暖“艺”彩。

光明区老年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活动是协会推动服务下沉、普惠于老的成功实践,也是一次有效的“试水”。协会将举办更多老年人喜欢的活动,让长者们在笔墨间、跳跃中、行走中、弹唱间焕发青春活力,在交流中收获满满幸福感,通过持续扩大优质文化服务供给,让更多长者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郭秦川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曾倩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