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看比赛边看海”成现实,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本月首赛上演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谢子亮/文 刘伟/图
08-05 11:1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湾区新地标本月将举办首秀赛事。

在广州南沙,形似巨大折扇的银白色建筑群傲然矗立——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这颗备受瞩目的“湾区明珠”已璀璨点亮,本月将举办首秀赛事。该湾区新地标,通过深中通道、南中高速、南珠(中)城际连接珠江东西岸,以及深圳香港、珠海澳门等湾区城市、机场和港口。由此出发,20分钟可达深圳宝安机场、前海,50分钟可达珠海澳门,大湾区各主要城市均在1小时生活圈以内。它的启用,将为粤港澳深度融合注入澎湃动能。

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是一座与南沙海洋环境、生态环境完美融合的现代化文体综合体。临海而建,是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最鲜明的特色。站在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体育场,一个跨度约150米、高度约21米的大开口瞬间攫取视线——透过这扇“海景之窗”,伶仃洋的碧波万顷与深圳前海、深中通道的雄姿同框入画。“边看比赛边看海”的独特体验,在这里成为现实。

“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的造型很独特,综合体育场就像一把展开的扇子,两个场馆就像两颗海上明珠。屋顶和外立面都融合了岭南建筑元素。它其实是一个复合的人民城市公园,在未来将是大湾区举办各种文化体育赛事的最佳场地。”南沙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其运营单位广州华润湾心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平介绍,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总体规划理念是“扇迎八方客,明珠耀九州”。三座体育场馆呈C字型布局,面向大海,拥抱湾区。整个罩棚如扇面展开,创造了一个中国式浪漫庄重、优雅独特的场馆造型,海场相通的东侧大开口视窗,跨度约150米,高度约21米,为观众提供绝佳的观海视野和与海共生的展示舞台。

综合体育馆及游泳跳水馆设计理念为“海上明珠,行云流水”,两馆均采用椭圆形几何形体,与主体育场造型相呼应,其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综合性多功能体育馆之一,可举办篮球、冰球、羽毛球、体操等20多项国际标准体育赛事及各类高能级的文化演艺活动,并实现冰场、篮球场快速转换,可承接NBA、FIBA、NHL等国际顶级赛事。

“我们通过体育馆看台视线设计优化,低区座位数比例达到50%,数量达到10000个,能有效保证高售座率。高能级定位在粤港澳湾区的同类场馆可以形成差异化的领先优势,集合导入更多的优质资源。”周平指出,游泳跳水馆跳台则按最新国际泳联规范设计,创造更舒适的比赛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尽量避免对片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其严控建筑高度在60米左右,避免影响鸟类的起飞和降落;不使用光伏板,采用低反射的玻璃和铝板,避免对鸟类造成眩光,并增加建筑立面幕墙的格栅,提高玻璃幕墙对鸟类的可视性;根据“该暗则暗,适当适度”的原则,尽量避免直射光,在运营时段外尽量减少或降低灯光亮度,减少光污染对候鸟的干扰;在室外则营造湿地景观提供适鸟环境。

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吴家亮透露,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8月将举办三场公益性体育赛事活动,全面检验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硬件运营与综合保障能力,营造全民迎全运的良好氛围。其中,拟定8月10日举办2025年广州城市联赛“三七互娱·新穗商杯”首届篮球联赛第三、四名决赛;8月23日举办广东省足球超级联赛开幕式暨揭幕战;8月30日举办跳水冠军交流赛暨奥运冠军打卡活动(暂定名)。

记者了解到,在非赛事、演出时间,大湾区文化体育中心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向广大市民游客开放,通过普惠或免费等形式,让高标准场馆服务大家的日常健康生活。

(广州市润合咨询有限公司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谢子亮/文 刘伟/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