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活动足球(七人制男子组)决赛在佛山市三水区云秀山体育场和健力宝足球青训中心正式开球。男子甲组12支队伍分别在两个球场展开酣战,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广东队以6:0战胜西藏队,湖南队0:4不敌江苏队。本次十五运会群众七人制男子足球决赛将持续至5月29日。
在云秀山体育场,广东队与西藏队、湖南队与江苏队的对垒同时展开。在广东队对阵西藏队的比赛中,两队攻守兼备,进攻节奏不断打响。开赛约17分钟,广东队23号球员在点球中射入第一个入球,以1:0领先西藏队。随后,西藏队展开猛烈进攻,但广东队经过更有章法的战术部署,始终掌握着场上的进攻主动权。
上半场约32分钟,广东队23号球员再次向龙门发起进攻,在对方门前混战中,以一球难度十足的入球,将比分再次拉开至2:0,结束上半场比赛。“广东队加油,好波!”观众席上气氛热烈。下半场开场之际,天空突然短暂降雨,两支球队对战更加激烈。比赛进行到约46分钟,广东队17号选手单刀直入,一人带着足球杀至龙门位置,近距离射门,成功助力广东队将比分进一步拉开至3:0。
下半场来到约61分钟、66分钟、70分钟,广东队占据进攻优势,分别踢进3个入球,均由17号运动员踢入,最终广东队以6:0的大比分战绩结束比赛。“队员开始不太适应场地和天气,通过快速转移、边路突破等打法调整,逐渐进入状态。我们面对的对手实力将越来越强,球队将在赛后进行复盘,确保以决赛的标准去踢好每一场比赛。” 广东省代表队主教练周明仕表示。
据悉,本次十五运群众七人制男子足球项目决赛,包括男子甲组、男子乙组、男子老将组三个组别,共吸引全国各地36支球队参加,展现出全国性群众体育盛事的魅力。5月23日至29日期间,共计90场赛事将在佛山市三水区云秀山体育场、健力宝足球青训中心轮番举行。赛事深度融合群众身边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基层体育模式,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
记者了解到,本次十五运会群众七人制男子足球项目决赛在佛山三水举办,是源于这里孕育了百年的足球文化。1925年,英籍足球队就曾到访三水留下足迹;1930年,足球项目出现在三水县第一届运动会上;1947年,三水足球队在广东省运会上首次夺冠;新中国成立后,三水足球普及加速。
1984年,三水云秀山体育场升级改造,时任亚洲足球协会副会长霍英东主礼剪彩仪式并为“肄江杯”足球赛开球;1992年,健力宝出资组建青少年队远赴巴西留学,培养出多名国脚名将,成为三水足球史上的高光篇章。2002年,佛山“西甲”赛事开始举办,云秀山体育场成为佛山“西甲”足球联赛的主场地。
2024年,佛山“西甲”共有32支大湾区队伍参赛,累计超146万人次入场观赛,全媒体流量达43亿,创下史上参赛队伍最多、上座率最高、传播度最广三个之“最”,成为大湾区现象级体育赛事,成功打造佛山“西甲”城市新名片。如今,这一有着20多年历史积淀的群众体育活动,已经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广东省2024年度文旅促消费优秀赛事、广东体育助力“百千万工程”精品项目。
佛山三水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境内而得名,被誉为“三江汇流、湾区之源”,是粤港澳大湾区西向重要支点、佛山市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区域。这里有“中国饮料之都”、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之称,自然肌理得天独厚,文旅资源丰富。作为广东足球传统强区,佛山三水借势全运赛事,进一步激活“足球+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在云秀山体育场旁边的西甲啤酒广场和江边仓,足球元素与夜市经济深度融合,每当大型足球赛事在这里举行,现场观众的呐喊声与商户的吆喝声相互交织,绘就出一幅独属于佛山的岭南烟火盛景。江边仓位于北江大堤边,近年经当地政府改造升级,摇身一变成为一个集文化、休闲、美食于一体的网红地标。赛事期间,市民群众可以来这里感受不一样的足球文化。
以赛兴城的佛山三水,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社区体育基础设施。据介绍,全区已建成159块足球场,人均足球场地达1.8块/万人,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云秀山体育场、健力宝青训中心等赛事场馆完成升级改造,增设信息化配置与便民设施,既能承办国家级赛事,又常态化向市民免费开放观看各种足球赛事,成为群众健身、观赛的“家门口绿茵场”。
目前,佛山三水全区72个社区体育公园实现全覆盖,推动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为全运会群众项目下沉社区奠定硬件基础。发源于社区的佛山“西甲”足球联赛,历经20多年发展,从菜市场空地踢成“湾区现象级赛事”,成为“群众办赛、群众参赛”的典范。赛事以产业工人为主体,企业组队参赛,形成“白天上班、晚上踢球”的独特文化,展现全民参与的体育生态。
十五运会期间,佛山三水将延续这一模式,鼓励社区队伍、职工球队参与竞技,让普通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窦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