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粤港澳涉外法治实务与人才协同培养研讨会在深圳大学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深圳市司法局、深圳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深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指导,深圳大学法学院主办,深圳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两高(深圳)律师事务所承办,深圳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协办。会议主题围绕“粤港澳涉外法治实务与人才协同培养”“企业出海难点及风险”展开。
深圳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马文泽主持开幕,参加研讨会的领导和嘉宾有市侨办主任、市侨联主席刘昕,深圳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曹海雷,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永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院长傅华伶,深圳市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会长杜春,深圳市律师协会会长张斌,深圳国际仲裁院党委委员、秘书长赵枫,澳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法学院的领导和教授,广州律协、东莞律协、中山律协、珠海律协、惠州律协代表,北京市两高等二十余家海内外知名律所、宁德时代等多家知名企业,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多家知名商会代表出席。
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永华致辞表示,近年来深圳大学法学院在涉外法治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向持续发力,致力于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成效显著,并获批首批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单位,招收了首届本科涉外法治实验班,创办了全国首届高校涉外法治夏令营,成立了涉外法治研究院并获批市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更成功获批了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成功迈进高水平法学院建设的2.0阶段。
深圳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曹海雷致辞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多。他强调,深圳大学作为深圳本土唯一综合大学,应早日培养政治理想坚定、专业素质精通,特别是要精通国际规则和涉外法治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未来会重点关注与深圳大学协同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深圳市律师协会会长张斌致辞指出,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一是要坚持需求导向,不能闭门造车;二是要坚持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三是充分发挥粤港澳律师作用。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唐兴华致辞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重要方面作出战略部署。两高律所自成立以来,就高度关注涉外法律服务工作,并响应国家号召筹建了涉外法律服务研究中心、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高地,深圳大学是一所久负盛名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未来两高律所将与深圳大学继续深化合作交流的途径与渠道,共同以高品质、高质量的涉外法律服务工作为国家的涉外法治战略贡献更多力量。
北京市两高(深圳)律师事务所管委会执行主任黄鸿律师主持“企业出海—在东南亚地区文化、法律环境差异及应对”主题圆桌论坛,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林君瑞律师、广东省侨界青年联合会委员辜树发、平澜公益基金会国际发展总监柳婷、马来西亚新山中华总商会代表陈家盛围绕主题,结合东南亚工作生活经验,各抒己见、热烈讨论。
平澜公益基金会国际发展总监柳婷主持“企业出海的经验布局及难点”主题圆桌论坛,香港萧一峰律师行合伙人律师赵志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第七届理事、浙江省国际经贸投资与利益保护联盟(浙江省海外综合服务中心)筹备负责人姜敏、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唐兴华律师、香港康萧何律师行合伙人黄俊豪律师,结合企业出海落地实务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
深圳大学法学院院长熊伟作总结发言,感谢各大高校教授和实务机构的智慧贡献。他表示,涉外法治不只是高校涉外人才的培养,更是需要高校和实务界协同发展。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和高校、实务界的志同道合人士共同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和法治事业发展。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叶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