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疾”——记东莞市大朗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的7名医护(上)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戚嘉琳 文/图
2020-04-08 12:03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东莞市先后派出了三批医疗队,深入荆楚大地,千里驰援湖北。在57名医疗队队员中,张艳红、曾雄英、黄桥、郑雨亭、莫碧君、黎秀娟、罗秀珍这7名医护人员均来自大朗医院。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区核心,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一起日夜奋战。这中间,有太多的瞬间值得铭记,有太多的感动值得珍藏,有太多的故事需要书写。

经过14天的集体休整,7名医护人员已于4月3日回到各自家中。为此,记者采访了解大朗医院7名医护人员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日夜奋战的故事,写成《披“荆”斩“疾”》上、下两篇报道,记录他们和荆州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动人事迹和顽强精神。本文为上篇报道,下篇报道将在下期推出。

(一)援荆前夜

2020年2月19日,几乎落满了灰尘的行李箱,静静地竖立在房间的角落里。望着在2月5日就已经打包好的行李箱,张艳红内心涌动着一股复杂的情绪。她还不敢告诉母亲和家婆明天要出征的消息。

把儿子送回老家,把女儿送到小姨家,郑雨亭开始收拾行李。总感觉行李收拾得不够齐全,她想把一切需要的都打包带上。“如果我回不来了,我们的孩子怎么办?”郑雨亭拨通丈夫的电话。“你放心家里,自己做好防护措施,安全回来。”留守在深圳公司的丈夫只能通过电话给她勇气和信心。

“妈妈明天要去打细菌怪兽了!”孩子们还小,不懂妈妈此行的危险。家婆偷偷地在一边抹眼泪。莫碧君的父母告诉她:“你就放心去吧,不用担心家里,认真在那边工作,照顾好自己。”

“放心去支援湖北吧,家里有我,不用担心,我会把家照顾好。”黄桥的妻子知道他决定的事情就不会改变,只能努力让他心无杂念地在前方奋战。

“真的吗?真的吗?秀娟你真的要去支援湖北吗?”电话里,妈妈拼命想要确认这个消息是假的,她不敢相信女儿要去湖北支援了。“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在我和哥哥身后默默守护我们。现在国家需要医护人员挺身而出,我也很想去守护它。”黎秀娟说服了妈妈。

今晚,罗秀珍终于不再失眠,安稳地入睡了。她不再害怕自己不够好,不再害怕会拖延队伍的步伐。“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认真做,团队团结一致,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援荆之路,她有了更大的信心。

收到出征消息,曾雄英高兴地几乎要蹦起来。报了三次名,她终于要实现出征湖北的愿望了。十七年前的非典,雏“英”被呵护在祖国妈妈强劲有力的双臂下。这一次,雄“英”想要展开已经羽翼丰满的双翅,保护祖国妈妈。

(二)接手病区

2月20日中午12:00,在简单的欢送仪式后,东莞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机场,踏上驰援湖北的征程。

英雄不问出处。但此时,英雄的出处不能省略:东莞市大朗医院、第八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寮步医院、东城医院、虎门医院、黄江医院、樟木头医院,共21名护士。队员们有不舍,有牵挂,但更多的是信念——抗击病魔,平安归来!

下午6点30分,CZ5257航班抵达宜昌三峡机场。搭乘2个小时左右的大巴,他们抵达荆州市前方指挥部驻地酒店。此后,保护荆州人民是他们的使命。“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抵达当晚,东莞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张艳红马不停蹄地指导大家,在房间里如何设置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随后,她马上被指挥部召去开会。罗秀珍和黎秀娟制作了酒店房间区域划分视频给大家参考。

曾雄英悄悄地将张艳红的行李整理、消毒、分类放好。担心张艳红找不到行李,曾雄英拍了照片发给她。莫碧君帮罗秀珍搞好房间卫生后,贴心地在房门口贴上挂钩,方便她下班时把衣服挂在门外。黄桥帮大家组装好干衣机放到各自的房间门口,就马上被通知到危重症病房上班。

尚未收拾好行李,队员们就开始穿脱防护服培训。接下来几天,罗秀珍和黎秀娟利用休息时间负责监督大家练习穿脱防护服。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和隔离病区,是由一栋旧住院楼改造而成。由于改建时间紧,救治任务重,物资较匮乏,隔离区设施相对不够完善。只有一个电梯供转运患者使用,所有仪器设备、物资均需医护人员人工传送。部分病房没有卫生间,患者需要用保温壶到茶水间打热水。

东莞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接手重症救治中心和隔离病区时,住院者170多人,重症及危重有50多人。21名医疗队队员,夜以继日,与患者一起,同病魔做斗争。

(三)寂静之境

上午7点,张艳红已经到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和隔离病区,负责院感环节。“我要把21名队员,一个不落地带回家。”

手消毒,戴防护帽,戴口罩,穿防护服,戴手套,戴面罩,套鞋套……张艳红提醒队员包住每一寸裸露的肌肤。无不潜藏的病毒,每一次近距离接触,都危险重重。

“滴!滴!滴!”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交织,鸣奏着一曲悲歌。虚弱的身躯一动不动,身上布满了各种管道,时间在重症救治病房停止了。这是莫碧君主管的第一位危重症型新冠肺炎患者赵大叔。从来没有护理过情况如此危重的患者,莫碧君的心像被人用手紧紧地揪着,“我要与死神抢人!”她暗下决心。

这天,心细如针的张艳红提醒大家上下晚班需要有人陪同。大朗医院6位女性医务人员都收到了黄桥的信息轰炸:“夜间上下班,包括晚上八点下班,不论有没有同伴,都要打电话叫人接送你们上下班。”作为21名医疗队队员中唯一一个爷们,黄桥有爷们的担当,又有ICU专科护士的细心。

心若有爱,战自有力,事不避难。2月23日,广东省支援荆州医疗队前方指挥部领导到酒店慰问医疗队队员,询问是否需要换一间环境更好的酒店。“前期我们已经把宿舍卫生彻底搞干净了,现在已经开始上班了,我们精力都放在上班和培训上,所以我不想搬了。”黄桥说,“我们是来支援的,不是来度假享受的。”他的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莫碧君是神经内科护士,第一次负责重症救治病房工作。每天,莫碧君都能听到来自黄桥的关心。“有没有什么工作不会做?有没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和他搭班,莫碧君觉得非常安心,“有桥哥在,压力没有那么大。有什么不懂的我都会请教他,趁机会偷师!”

凌晨2点20分,下了夜班的黎秀娟走在荆州寂静的街头。“希望这个寂静之境,快点解封,迎回往日的纷繁热闹。”

(四)春的使者

终于,70岁的母亲和80岁的家婆还是知道了张艳红支援湖北的消息。她们先是愕然,然后不禁担心地哭了。“心理特别、特别难受,觉得挺对不起她们的。”张艳红说,“但是,国有难,征必战,支援湖北也是我身为一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住在ICU里的都是危重症患者,有些家属甚至表示如果实在没办法,只能放弃抢救。2月25日,曾雄英护理的其中患者情况急剧恶化。明知道已经回天乏术,她仍然尽全力抢救。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她跪在病床上给病人按压了两个多小时,全身都湿透了。在大朗医院急诊科多年,曾雄英已经学会妥善处理情绪,快速投入下一步的工作中。

高傲的赵大叔还是没有理睬莫碧君的搭讪,她一天天坚持呼唤他的名字,和他聊天,给他洗脸、擦身、翻身、扣背。“我坚信总有一天他会搭理我,他会睁开眼睛看看我,看看这冬日阳光。”多方打听,莫碧君得知赵大叔曾经跳过交际舞,她开始每天按摩大叔的手脚,希望能唤醒他身体里的记忆,赶紧好起来。

天气寒冷,阴雨绵绵。重症病房里的一位老奶奶没鞋子穿。罗秀珍怕老人冷着,第二天就把自己的棉拖鞋送给了老奶奶。

医者,救死扶伤。事不避难,义无反顾。“大叔,你要不要我帮你洗一下脸,擦一下身?”大叔不好意思麻烦罗秀珍,连忙拒绝。“没关系的,没关系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罗秀珍一边说一边拿脸盆打热水。病房的厕所有好几格阶梯,罗秀珍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气喘吁吁,来来回回接了四五趟热水,才帮大叔洗完脸、擦完身。

大朗医院向来要求护士给患者做生活护理的时候,不仅要擦身、洗脸,还要给他们泡一下手脚,让病人感觉更干净、舒服点。最后一趟,罗秀珍端来一盆热水给大叔泡脚。“自己的儿女都做不到这一点,小护士你真的是太好了!”大叔热泪盈眶,当着罗秀珍的面,通过视频告诉儿子。

没想到大叔会这么激动,担心影响他的病情,罗秀珍一个劲儿地安慰他。“这是我在大朗医院ICU工作时经常做的事情,如果能帮到病人,我真想为他多做一点。”在大叔情绪的带动下,罗秀珍也忍不住哭了。

在患者眼里,她们就是春天的使者。

(五)人间温暖

例行查房。张艳红带队,逐一查看病患情况,以及医护人员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进入病房工作2小时后,郑雨亭感觉头晕、恶心,为了避免浪费防护服,她想坚持到下班。及至郑雨亭身边,张艳红发现她不太对劲。张艳红立即跟病房护士长沟通,坚决让她回酒店休息。

郑雨亭想留在病房继续照顾患者。在隔离通道外稍作休息后,她马上又想换防护服返回工作岗位。隔离通道的老师把郑雨亭挡住了。张艳红出病房后,郑雨亭自责地向她道歉,“没有坚守岗位,没有完成好任务,给大家添麻烦,给团队拉后腿了......”她还是想要进隔离区......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张艳红直接陪她回酒店休息,一路的安慰与鼓励,才打消她的顾虑。

“太差劲了!”郑雨亭说。经过这件事后,她努力调整好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用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去上班。“我不想丢了大朗医院和东莞队的脸。”郑雨亭是大朗医院产科的护士,几乎没有内科和重症监护室工作经验,但她经过自我调节,快速地适应了这个陌生的环境。

重症病房因隔离的特殊性,病人没有家属的陪伴。在开展救治工作的同时,尤其要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帮患者擦浴、喂饭、处理大小便等。郑雨亭护理的患者中,有一位大便失禁的爷爷。郑雨亭不怕脏不怕累,常常帮他清理大便。每次清理完,这位爷爷都会对她竖起大拇指,“我的儿女都没有这样精心伺候过我。”他说。

“重症患者多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卵巢癌合并全身转移的终末期患者、尿毒症晚期患者。这些患者不仅饱受病痛的折磨,更要忍受与亲人的分离之苦,甚至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无法跟亲人见上一面,这让我感到非常哀伤。”

药物能缓解患者身上的疼痛,却无法减少他们心灵的孤独与恐惧。如何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感受到温暖,是郑雨亭最揪心的问题。送一碗白粥给患者,帮患者和家人视频见面,给患者安慰及鼓励,郑雨亭尽她所能让患者感受人间的美好。

编辑 黄子芸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戚嘉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