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广东交通集团发布消息称,汕梅高速水车服务区西区服务楼外立面玻璃幕墙完成安装,整体建设进度达95%;佛冈服务区完成路面沥青摊铺。两个服务区均进入冲刺阶段,计划于国庆前开门迎客。
水车服务区西区服务楼(拍摄:黄子龙)
水车服务区是梅州首个客潮山水特色服务区。服务区位于梅县区水车镇与梅南镇交界处、紧邻G206国道,占地160亩,采用双侧分布设计,每侧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规划483个停车位(含46个充电桩位),从母婴室、第三卫生间、无障碍设施,到配备休息室、淋浴间、24小时热水的司机之家,全方位覆盖旅客多元需求。
建设中的水车服务区。
水车服务区的魅力,在于将客潮文化深度融入建筑与细节。服务区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团队进行设计,历经多稿打磨,敲定了“山水入画、客潮交融”的设计理念。服务楼“人”字型排列的屋顶借鉴客家传统民居,层层叠叠好似家人手手相牵,蕴含“团聚兴旺”之意;“五峰重檐”屋脊高低错落,恰如把粤东群山连绵的景象拉入眼前;服务楼内部天花融入潮汕“米斗”元素,兼具艺术感与照明功能;帆船造型公共座椅,营造“扬帆出海、满载而归”的故事场景。
水车服务区“米斗”造型天花。
“我们在前期对当地文化进行了深度调研,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反复校核施工样板,把客潮文化符号生动地转化为建筑语言,让服务区成为兼具功能与文化的空间。”设计团队代表谢君琳说道。
为精准落地设计理念,建设团队更是下足“绣花功夫”,仅仿石材样板就修改7次,屋檐双曲面造型调整4轮。“屋顶每一块铝板与玻璃的曲度都不同,稍有误差就会拼缝错位、线条变形。”
水车服务区现场负责人廖概轩介绍,团队最终通过三维建模逐一放样定位、模拟拼装,让6401块定制铝板、1902块玻璃精准契合,最终呈现出顺畅自然的双曲面屋檐效果。
水车服务区展厅内的鸡公碗。
这份对客潮文化的打造,还藏在服务区的每一处细节里。西区服务楼门口,潮州非遗嵌瓷工艺打造的“龙”格外醒目,龙首昂扬,鲜亮立体;而在二楼文化展览厅,一只复制的鸡公碗正摆在展台中央,碗身昂首的雄鸡啄着翠绿芭蕉叶。过去粤东地区人民下南洋谋生,总会随身带一只鸡公碗,既能盛饭果腹,又能借这只家乡器物寄托思念。
而在东区服务楼前,6米高的水车造型将成为展现客家农耕文化的又一景观。目前,该区域正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和喷水池施工,待水车造型安装到位后,将呈现流水潺潺的农耕灌溉场面。一物一景,处处讲述客家、潮汕地区人民勤劳打拼的故事。
同样作为广东省首批特色服务区——广韶高速佛冈服务区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推进。
目前,服务区路面沥青摊铺已全部完成,“硬件架子”基本搭建完毕,接下来将推进场区标志标线施划、智慧服务系统调试和装饰装修等工作,预计也在国庆前开通。
佛冈服务区完成沥青路面摊铺(摄影:孙成伟)
随着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不断深入,负责服务区建设的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过去服务区只是‘歇脚站’,现在它是‘交、农、文、旅、商’深度融合的‘体验站’。”路桥公司副总经理钟敏表示,首批负责兴建的10对特色服务区,正按照“整体规划、梯次发展,精准定位、分级打造,彰显特色、提升效益”的理念有序推进。目前已建成的以“砚”“玉”为主题的四会服务区和以“菊花”为主题的小榄服务区,丰富了服务区服务内涵,有力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平台。
(通讯员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吴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