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次奔赴边疆!广东“健康直通车”5天服务6地群众

深圳特区报记者 严俊伟 通讯员 岳青
09-04 19:0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穿越高原和沙漠,广东共青团“健康直通车”又一次开进新疆。8月24日至30日,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共青团喀什地区委员会第19次组织中青年医疗卫生专家,以志愿服务形式深入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一线,为各族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送医、送药、送健康。

8月25日,“健康直通车”尚未抵达,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大门外,有一家三口早早地到场等候。一看到来自广东的医生们,他们立即迎上前亲切问候。原来,这是两年前广东省中医院“救心团队”帮扶的小艾力一家。

当时,只有10个月大的小艾力遭遇先心手术、并发症以及高昂费用等重重难关。幸运的是,他遇到坐着“健康直通车”而来的广东省中医院“救心团队”。经过精心治疗,小艾力得以顺利康复出院。

此次重聚,让双方都激动不已。现场,医疗队为小艾力做了细致检查,将持续关注预后恢复情况。今年,守护孩子“心”的希望还在延续。在和田地区皮山县,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林冬群携手“救心行动”共筛查4150人,45人确诊需要手术,团队后续将争取分批将他们接到广州进行治疗。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医院、疏附县人民医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伽师县人民医院、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人民医院……短短5天,“健康直通车”载着医疗队星夜兼程,奔赴六地。相比往年,医疗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首次覆盖且末县。

其间,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6场大型义诊,服务群众近1000人次。同时,根据当地实际及医务人员的需求,临床专家志愿者从临床经验、指南解读等方面入手,开展7场专科讲座,并深入一线查房、讨论病历、指导临床用药,致力于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

每到一处,义诊点的中医特色疗法体验区前总是大排长龙。志愿服务队医疗专家使用温通罐、火龙罐、耳穴压豆等非药物疗法,让许多深受颈肩腰腿痛、关节炎、痛经、失眠等慢性疾病困扰的群众现场体验后得到缓解。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中医技术的独特魅力。

按照专家处方,志愿者为患者免费派发医疗队从广东带来的药品。广东省中医院的院内制剂广受欢迎,祛湿消滞颗粒、痠痛油、养阴舒肝胶囊、通冠胶囊、健脾益肺颗粒、黄连滴鼻液(滴鼻灵)对当地常见病颇有疗效,经常一扫而空。

本次“健康直通车”活动汇集了心血管科、妇科、儿科、骨科、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中医特色疗法等领域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陈大伟介绍,今年向喀什地区提供了总价值260万元的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手术资助,共计60例;向喀什地区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药品、中医养生健康包以及基层医师进修培训名额。他表示,这批捐赠既有应急药品,也有传播“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包,更有着眼于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旨在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全方位助力喀什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带不走的医疗队”里,还有一群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影。自2020年起,广州中医药大学学子接续奔赴新疆且末县人民医院,以五年“医援且末”的接力跑,让中医的“简便验廉”惠及边疆百姓。

据悉,今年是广东共青团“健康直通车”第19次开进新疆,实施“救心行动”“救危计划”“杏林计划”“援疆计划”等专项行动,完成多例先心病、脊柱侧弯、人工耳蜗植入、关节外科等高难度手术,开展青少年疑难危重病症救治、基层青年医务人员国际标准培训、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改善等志愿服务工作,服务各族各界群众和基层医护人员超3万人次。

(团省委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汤山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严俊伟 通讯员 岳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