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下午,《深港河套:飞地秘辛》新书分享会于联合书店·本来艺文馆举办。本书作者、深港科技社团联盟顾问张克科与香港中华书局方志分社副社长、责任编辑金敏华共同出席现场,与读者面对面分享河套地区跨越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与深层逻辑。
深圳、香港称之为“河套”的合作区位于深港跨境交接区域的深圳河干流中游,东临深圳上步码头,西至皇岗口岸大桥下,是20世纪80至90年代双方合作治理深圳河时,将河道裁弯取直后划入香港新界落马洲一房的土地。《深港河套:飞地秘辛》一书从“时间轴+空间轴”双重维度,揭示了这片不足一平方公里的“飞地”如何从深圳河治理工程中产生的边缘地带,逐步演变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塔尖”和国家战略叠合之地。
作为长期致力于深港跨境合作研究的资深专家,张克科曾担任深圳市科技局副局长、深港产学研基地副主任等职,亲身参与并推动了河套合作区从规划到实施的多轮发展研讨。在新书中,他将河套发展历程提炼为七大里程碑,时间跨度自1983年至2049年,对应国家与香港发展的关键节点。他指出,河套的核心优势在于跨境协同创新,但当前也存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跨境流动障碍,他呼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金敏华从编辑出版的角度分享成书背后的思考。他表示,《港深河套:飞地秘辛》不仅是一部扎实的田野调查和史料梳理之作,更是一部兼具历史深度与未来视野的启示录。“深圳的发展成就有太多值得总结,应该多一些像这样系统、深入、跨时空的书籍。”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是在张克科2023年出版的《深港科技创新口述史》简体版基础上,应香港中华书局之邀改写而成。张克科介绍,繁体版书籍的内容更突出主题、聚焦关键节点,以更贴近港澳及国际读者的语感和视角,清晰呈现河套合作区多年来的演变历程及其对深港合作乃至整个大湾区融合的战略意义。
分享会现场吸引了来自学术界、科创企业、政策研究等领域的众多读者,互动环节气氛热烈。
“河套虽小,却承载着深港两城的未来想象。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理解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共同推动它成为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枢纽。”张克科说道。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