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天倒计时!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粤港澳三地开赛。
看赛事,更看风景。在“十五运”举办之前,一场世界级湾区的“美丽全运会”,早已拉开帷幕——
11座城同场竞技,不比楼高车快,只拼“绿实力”:
有的城,山湖相拥如画;
有的城,河网密布似“岭南威尼斯”;
还有的城,本身就像一座大号公园……
“十五运”赛场之外,要你来探大湾区“美丽全运会”!

有一种美,叫“绿动之韵”
湾区处处见低碳,来看“十五运”赛场:
广州赛区,30个场馆全部利用现有老场馆进行改造,采用高性能玻璃幕墙阻隔辐射热,显著降低空调能耗。其中,14个场馆完成了绿色建筑改造,2个场馆获得了零碳建筑预认证,所有比赛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
深圳赛区,创新地在8个场馆停车场部署“光储超充、车网互动(V2G)”一体化示范场景。此外,深圳企业捐赠10万吨碳资产用于抵消赛事产生的碳排放,比亚迪、腾讯等企业签署捐赠意向书,开创大型赛事碳中和的新范式。
不久前,广州与港澳赛区交流互鉴绿色办赛经验,并携手深圳、佛山、珠海等赛区城市共同发布《支持十五运碳中和共同宣言》……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这一理念从1987年的“六运会”开始便在广东扎根。如今,“十五运”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全运会,成为展示大湾区协同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办城市”更是纳入了建设“低碳之城”的全新内涵。
大湾区的美,既来自赛场的精彩,也源于“绿”动之韵。
有一种美,叫“蓝绿底色”
看腻了“钢铁森林”?大湾区向你发出绿色请柬。
有一种美,叫大湾区的超绝“素颜”。珠三角洲,在这片承载全省近半人口、近80%经济总量的土地上,不仅是全国制造业的前沿地,也是拼经济、拼生态的“双料冠军”。
这里山河湖海齐备,万物生机盎然——
登名山,打卡佛山西樵、惠州罗浮、肇庆鼎湖,“天然氧吧”遍布;访水乡,穿梭珠江、汾江、蓬江,岐江,千河蜿蜒、龙舟竞渡,“龙舟漂移”破圈而出。
绿,是大湾区最朴素的底色:
2018年,珠三角九市全员入选“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首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由此诞生。香港山城一体,澳门湿地成群。来到大湾区,便来到了绿的世界。

蓝,是大湾区最鲜活的特色:
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几乎是大湾区所有城市的“标配”。广州珠江两岸的连片公园、珠海情侣路的海上夕阳、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幻彩夜景,江河湖海与城市相融,怎么构图都能拍出“美丽屏保”。
森林筑屏,绿拥湾区。
自国家林业局将珠三角地区列为“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示范区”以来,这一城市群用6年时间碳汇造林超130万亩,景观林带2800多公里,低效林改造约1308万亩……如今,森林覆盖率已超过51%,竖起一道健康稳定的生态屏障。
千园惠民,绿地速达。
经过多年创建,珠三角城市公园超5700个、森林公园超500个、湿地公园超120个,实现“500米见绿,人均公园绿地20平方米”,“开窗见绿、出门进园”成为市民真实获得感。

从“绿量积累”到“品质提升”,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正在进阶。这不只是种树,更是筑梦:
一个与世界级湾区相匹配的,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样板区。
有一种美,叫“重获生机”
也有一种美,是“修复”回来的。
“素颜”超绝,但大湾区也经历过生态修复——你可能很难想象,今天已经成为大湾区城市地标、IP的一些生态景观,几年前还是截然相反的一副“面孔”。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雄踞城市中轴线,却从一片污水横流、大面积撂荒的万亩果园重生而来:鸟类从72种增至202种,昆虫从42种跃升至903种;
深圳铁岗—石岩水库,一度垃圾堆积、水质下降,如今已成为省级美丽河湖标杆,黑脸琵鹭、东方白鹳等珍稀物种在此安家;
东莞麻涌华阳湖,更是从“黑臭湖”逆袭为“国字号”湿地,成为湾区治污典范;

岐江河上,中山以三年治水攻坚,写下了千涌焕新的故事……
生态修复,不是复刻过去,而是重建未来;为城市“上妆”,大湾区用的是“自然”的笔。
生态修复,生灵归来,海湾新生。
在深圳与惠州交界的大亚湾,正悄然成为生物“宝藏湾”:
2023年,这里首次记录到白腹海雕等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级保护鸟类已达38种、约2220只;
2024年,更发现植物新种——坝光水蕨,为生态图谱添上新笔。
珠海万山海域,同样生机勃勃:

鱼类超200种、贝类约70种、虾蟹超60种、大型海藻约20种在此生息;
约1200头“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游弋自如,83种珊瑚筑起“海底热带雨林”。
更令人惊喜的是,多年罕见的鲨鱼族群,也开始重现于大亚湾与珠江口。
它们的回归,意味着湾区海洋生态正在稳步恢复——
生物多样性丰富了,群落结构健康了,一片海湾,万物共生。
有一种美,叫“智造竞速”
大湾区“美丽运动会”上,“选手们”拼的是绿色竞争力。
在这片曾是全国制造前沿的车间内,如今正掀起新一轮“智造竞速”,绿色与智能,成为这里的制造底色。

系统重构与机制完善,正在激活“绿色能源”——
广州设立双碳服务中心(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创新推出“穗碳云”平台,整合电、气、水、油等全品类用能数据,实现碳排放监测从“模糊估算”到“精准画像”的跨越,为城市装上“碳感知神经”;
佛山成立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绿电供需对接、绿证交易等全链条服务,旨在打通企业绿色转型“最后一公里”。
碳金融与普惠创新,正在重新定义“绿色机制”——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推出“琴碳星人”碳普惠平台,鼓励市民通过低碳行为累积碳积分;
在肇庆广宁县,分布式光伏碳普惠项目曾创下全省碳普惠减排量公开竞价新高,让村民的“阳光”真正变成收益。
循环经济与智慧园区创新,正在定义“绿色制造”——
在东莞长安,电镀园区则创新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技术支撑”协同模式,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园区中水回用率从不足10%跃升至60%以上;
在中山小榄,绿金湾高端环保共性产业园重塑产业生态,全省首创“绿色共建+村企合作”模式,成为金属表面处理循环经济的标杆。
大湾区正在用产业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
这不是一场只拼速度的竞赛,而是一次面向未来的绿色深耕:
仅在2025年省级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点任务保障专项资金(绿色循环发展)项目计划中,珠三角共获超3600万元资金支持,将投入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粤港清洁生产伙伴项目等领域。
园区在转型、能源在焕新、机制在激活,低碳正成为湾区竞争力的新引擎。
在这里,绿美不只在山海之间,更在产业园区之内、城市楼宇之中、运动赛场之上。

赛事之光终会落幕,但大湾区的绿色转型永不收官。
这里有天蓝水清、青山连绵,更有智慧低碳、生机盎然。
这是一场不会落幕的盛会——美丽大湾区,永远向世界敞开绿的怀抱。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彭健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我为十五运加油#快五十岁了,还没有近距离观看过全运会。现在深圳,有机会实现这个愿望了。所以,为十五运加油,必须雄起!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