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赋能、法律护航:华强南双轮驱动领跑二手消费电子合规新赛道

深圳特区报记者 范慧如
07-02 13:4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二手商品流通试点政策双重赋能下,福田区南园街道正以制度创新赋能二手消费电子产业链条。6月30日,由福田区电子通讯设备行业协会主办,福田区委社会工作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监管局、福田区南园街道办事处等单位支持的华强南维修标准示范项目启动暨合规宣传进市场活动圆满举行。

在活动主会场,参会嘉宾一同为华强南首家维修标准示范市场、消费者权益保护站揭牌,同时为首批维修示范商户授牌,这标志着华强南推动二手消费电子产业标准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活动分会场,法律护航福田区“小个专”高质量发展项目36名律师深入线下二手电子市场开展法律服务,覆盖通天地、龙珠、龙胜等10个知名市场,服务商户约300人次,为行业合规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循环经济

南园街道率先提出“华强南国际二手消费电子产业园”概念

华强南拥有35个线下二手电子市场,8000余家商户,片区年交易额超200亿元,已经初步形成全国最大的消费电子二手商品集聚区。去年以来,转转集团等二手交易头部平台企业相继入驻华强南,采货侠、侠客汇、靓机汇、万机管家等业内知名品牌也在该区域加速聚集。今年4月,深圳市通天地通讯市场有限公司入选国家首批二手商品流通试点企业。

然而,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缺乏统一运营管理的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2024年,福田区南园街道办事处引导辖区50家头部线下电子市场、企业成立福田区电子通讯设备行业协会,迈出推动行业凝聚重要一步。今年以来,南园街道对标国家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深入研究辖区市场现状,创新提出“华强南国际二手消费电子产业园”概念,旨在通过园区轻量循环改造、建立统一标识系统、构建专属服务体系等举措,进一步发挥华强南片区产业集聚优势,鼓励行业合规创新发展。

解决合规痛点

华强南实现二手消费电子团体标准落地新突破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二手消费电子产品维修等环节,商户缺少规范性指导,消费者也心存疑虑。去年 6 月,福田区电子通讯设备行业协会发布《信息通信网络终端维修服务规范》等团体标准,为华强南片区从业商户提供了维修规范指南。

活动举办当天,恰逢团体标准发布一周年。为推动标准切实落地见效,华强南以超华通讯市场作为维修标准示范市场,进一步探索数字赋能驱动行业升级,通过严控准入机制、打造透明服务闭环,为广大消费者筑牢服务保障底线。福田区电子通讯设备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除推出示范市场外,协会还从经营状况、标准执行、诚信情况等多维度评选出首批100家维修示范商户,同时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在协会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站,致力于让消费者在华强南购物无忧。今后协会将继续打造行业规范发展标杆,以示范市场带动整个区域整体产业升级。

护航行业发展

首创“服务平台+三张清单”法律服务体系

华强南二手消费电子产业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为主,从业者面临法律意识淡薄而导致的各类纠纷风险。“我们的业务涉及货源、销售、发货、收款、售后等环节,有的环节要和供应商打交道,有的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及知识产权和售后纠纷。”从业十年的商户李先生道出行业普遍焦虑。

为保障从业者合法权益,在福田区委社会工作部、福田区南园街道办事处支持下,华强南启动法律护航福田区“小个专”高质量发展项目。该项目通过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小个专”提供法律培训、法律问诊、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系列服务。同时考虑操作实效性,首创“正面、负面、案例”三张清单,为广大商户提供简洁易用的合规经营指引。

南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将继续加大促进产业合规发展力度,通过“标准赋能、法律护航”双轮驱动,为全国推动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工作、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福田范本。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李璐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范慧如)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