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至16日,“潮起香江 聚势共赢——深港资本市场融合发展与赴港上市专题研讨会”在深圳福田成功举行。本次活动在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的指导下及福田区政府、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特别支持下,由证券时报社联合香港公司治理公会、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香蜜湖(深圳)产融创新/上市加速器与国际上市交流基地(深圳)主办,邀请中信建投、中国银行、天元律师事务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专家以及企业代表,旨在深化深港双城联动,帮助深圳科技企业通过境外上市融资开拓国际市场,融入全球化发展,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规范健康发展。
双城联动 推动深港协同发展
作为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与前沿城市,深圳一直都是创新高地、创业热土。截至2025年4月底,深圳市境内外上市公司合计583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423家,境外上市公司160家,总市值排名全国第二,并涌现了如比亚迪、中集集团、腾讯等一批全球产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全球化的投资与并购不断成长,“走出去”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隔河相望的香港,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资本势能磅礴,为技术产业化注入澎湃动力。深港强强联合,不仅是优势互补,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落子。
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委金融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书记王兆超在致辞时表示,促进深港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以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支持深圳企业通过境外市场上市融资,助力企业在全球化发展道路上走得宽、行得远,是今天我们举办港交所上市专题研讨会的意义所在。
多方对话 描绘赴港上市路径图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重头戏”,各方围绕“资本市场融合”与“赴港上市战略”两大主线,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深圳科创企业如何借力香港国际资本市场实现战略跃升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中信建投国际投资银行部执行董事陈静解读港股IP0市场动态及企业赴港上市要求,她指出香港资本市场的政策环境稳定且包容,近期推出加快审核的政策,中国证监会也明确加快境外上市备案效率,处于较理想的政策窗口期,企业在港股上市具有多重意义。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交易银行部副总经理蒋光明围绕科技企业境外上市的募集资金回流服务展开详细介绍,表示境外上市募资回流是企业打通“国际融资-境内发展”双循环的关键。捷利交易宝首席行政官万勇分享了企业投资并购和出海红利。
天元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李竟弘以及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分所负责人谢枫,分别就港交所主板上市审核要点及企业香港上市的财务关注重点深入分享。李竟弘详细解读港交所主板上市审核标准,强调监管机构关注的同业竞争、独立性等方面。谢枫则聚焦企业香港上市财务准备与关注重点,总结常见财务关注点。
下午的圆桌论坛由香港公司治理公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高伟主持,港股第一家18C规则上市企业晶泰科技CFO谭文康等嘉宾围绕赴港上市的核心问题及难点进行了热切的讨论。
会后,多位参会嘉宾感慨道,“此次研讨会的交流成果堪称一本‘港股上市实践指南’,为拟赴港企业绘制了一张精准的‘航海图’。”
5月16日,研讨会组织了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走进香港金融市场,通过实地参访中银香港、港交所及头部金融机构,深度对接港股上市生态资源,全方面洞悉港股上市的流程、制度及其独特优势,为企业未来的战略布局绘制清晰蓝图。
福田实践 深港科创产融双驱
作为深港融合的核心承载区,一直以来,福田充分发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战略定位与跨境资源配置优势,着力构筑“湾区科创+香港资本”双向赋能的产融协同体系。
福田区在推动深港要素融通方面持续取得突破:一方面,福田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等创新应用场景,成功落地多项数字人民币“首单”业务。河套率先实现“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最新试点成果,落地全国首单数币“试点银行+非试点银行”货币桥业务、全市首单秒级货币桥跨境供应链汇款业务,为辖区企业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跨境支付服务。首创河套“科汇通”资金跨境试点,为深港两地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科技产业协作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福田聚焦数字金融纵深发展,依托2024湾区(深圳)数字金融人才季、第二届湾区(深圳)数字金融夏令营、湾区金科(FinTech)对接会系列品牌活动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并组建全国首个金融科技出海联盟,构建起覆盖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市场拓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全面助推深港两地创新主体深度联动与金融科技全球化布局。
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福田将持续联合港交所等机构打造企业赴港上市“全链条服务包”——涵盖政策解读、合规架构设计、跨境资金管理及国际投资者对接等环节,助力科技企业高效对接香港资本市场。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