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二附小:“空中花园”种水稻
南方教育时报记者 邹晨璐
2021-04-19 16:01

水稻、番茄、黄瓜、茄子……这些平时在农田里才能见到的植物蔬果,在福田区教科院第二附属小学(下称“二附小”)的校园里也能产出。早在21年前,该校就将教学楼楼顶开辟为“空中花园”,把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已逐步将空中花园打造成生态劳动基地,把劳动课打造成了学校特色课程,也成为了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今年初,学校获评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深圳最早的校内空中花园

早在2000年,二附小的前身竹园小学就将750平方米的教学楼楼顶建成深圳市最早的空中花园。花园的植物涵盖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课本上的种类,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上楼开展劳动实践。

此外,二附小将空中花园与教育教学及劳动教育进一步紧密结合,催生了一系列“天台课程”。除了增加300余平方米的实践基地、加装楼顶安全红外线探测装置,还把约1000平方米的“责任田”分成39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班打理,班主任兼任该班级的劳动教育老师,带领学生们在劳动课上和园丁工程师一起播种、施肥……

目前,学校在二年级开展每班每周一节种植课,通过专业的老师和校本教材,带领学生认知植物、种植植物,体会劳动的乐趣。同时按照不同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劳动强度各不相同的劳动教育方案,满足孩子们各种各样的兴趣劳动要求。

衍生多学科“天台课程”

“天台课程”中种植的成果还衍生出一系列课程。经过精心的安排,各个班的学生可以轮流对成熟后的果实蔬菜进行加工,开展现场制作课。老师们带领学生在空中花园制作水果茶、水果沙拉、青菜拌面等,还可以让学生带回家中食用,和父母一起品尝劳动的果实,实实在在地体验收获的快乐。

除了利用班会课以及课余时间对责任田进行除草、翻土、浇水等,“天台课程”还发生了新的裂变。目前,各科老师都参与到“天台课程”中来,科学老师带领学生上楼了解植物样态、科学生长知识;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在基地写观察作文;数学老师带学生量植物的长宽高、称重量;美术老师带学生在基地写生……学校把“天台课程”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化。

从2019年开始,为进一步强化对劳动过程的认识,学生开始在楼顶劳动基地进行水稻种植,并在水稻成熟时与家长一同参与“丰收节”体验活动。在“丰收节”中,学校策划镰刀收割、打谷机脱粒等环节,并以视频直播的方式与家长和社会分享,今年的直播浏览量达到4000余次。不少80后家长表示,自己在城市长大,还是第一次看到水稻的收割、打谷等过程,这才是真实的劳动教育。

农务、校务、家务三位一体

除了“农务”活动,二附小还把劳动教育落实到“校务”劳动中。学校每周五进行班级卫生大扫除,大家分工合作,拖地、擦窗、抹座椅、清讲台、整理书包柜、摆放桌椅……使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德育处大队部定期进行劳动情况质量检查评分,把劳动教育纳入班级流动红旗评比之中。

学校还把劳动教育延伸到了放学后的“家务”中,给学生布置力所能及的劳动作业,使孩子养成经常参加家务劳动的习惯,并通过打卡、收集成果,把劳动教育真真切切落到生活的点滴中。

“学校历任校长都非常重视劳动教育,每年的学校预算中都有劳动实践教育、环保实践教育的专项资金,劳动教育基地每年都会进行修缮整改,力促劳动教育适合学生年龄和心智特点,开展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二附小校长李泓霖表示,作为中国首批国际生态学校,希望通过劳动课程让每个学生从劳动中体验收获的乐趣、锻炼筋骨、健全体魄,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酸甜苦辣,感恩父母、感恩劳动者,这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初衷。

(来源:南方教育时报)

编辑 昌慧  审核 麦苗茵

(作者:南方教育时报记者 邹晨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