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眼中,精神障碍康复者往往是需要被关怀和帮助的群体。然而, 在深圳市福田区明月社区,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志愿者服务队——“心光同行”精障康复者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由深圳市东西方社工服务社明月社康精防社工组织成立,队员们由病情稳定的社区精障康复者组成。他们发挥自身特长,走进社区提供讲座支持、健康知识宣传、义诊服务、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完成了从“受助者”到 “助人者”的华丽转身,用行动打破偏见,用服务温暖人心。
10月9日,服务队在福田区明月社区小广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游园宣传活动。活动以“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为主题,设置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疗愈作用的互动打卡摊位。
在“不被定义的自己”摊位上,一面写满了“胆小 ”、“消极 ”、“平庸 ”等负面词汇的展板前,参与者们专注地与这些强加于身的标签对话,然后用马克笔果断地将其划去。紧接着在彩色的便利贴上写下积极话语,并贴满旁边的“能量墙 ”。
“快乐手掌印”摊位上,在洁白的画布前,参与者们纷纷将手掌浸入五彩斑斓的环保颜料中,然后郑重地按下自己的手印。一个个色彩鲜明的手印逐渐汇聚、交织,构成一幅充满生命力的集体画作。志愿者们介绍,这个活动旨在鼓励人们直观地表达情绪,“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一种心情,每一次按压都是一次释放 ”。
“一直以来,我们接受的都是来自社会的关爱。‘心光同行’精障康复者志愿者服务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能走出来,告诉社会:我们也可以帮助他人!”服务队成员小嘉(化名)在活动后告诉记者。此前,她因疾病一度封闭自我,不爱讲话,而志愿者服务队中的各种志愿活动,让她重拾了自信和温暖,她坦言:“虽然经历了这场疾病,但是在服务队里遇到了非常善良的志愿者,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带给自己美好和希望。 ”
“‘心光同行’项目不再将康复者视为单纯的‘病人’,而是聚焦他们身上的优势、能力和兴趣。我们中有的人擅长营养学,有的人心思细腻,有人擅长手工。在这里,没有‘疾病’标签, 只有‘能干实事’的志愿者。”项目负责人杨社工介绍道,“心光同行”项目根据志愿者特长,成立了“膳养身心”、“巧手美化”、“文娱活力”等多个功能小组,让每位成员都能在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此外,项目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专业的支持系统。每位队员都有一位专属“伙伴”提供支持,并有专业医生、社工作为后勤督导,确保队员们在服务中感受快乐而非压力。
心光同行康复者志愿者队队长表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简单的志愿服务,更是每一位康复者脸上重焕的自信光彩。他们通过利他行为,找到了自我价值,这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心药 ’。下一步,我们希望将‘心光同行’的模式推广到更多社区,让这道‘光’照亮更多人。 ”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