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馨阳:三年造“环卫黑科技”,从深圳突围成行业领军者

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依妍
09-16 22:0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从智能清扫车到智慧云平台,城市之光(深圳)无人驾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市之光”)正以技术创新,重塑城市环卫模式,缓解行业痛点。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深圳一家专注于智慧环卫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依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技术,率先提出“双智城服”概念——即以“智慧运营平台+智能化设备”为核心,成为环卫一体化解决方案专家。

近日,城市之光无人驾驶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环卫智能化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城市之光董事长郭馨阳在签约仪式上表示:“科技与环卫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我们正用‘深圳智造’的力量重塑全球环卫行业格局,让智慧智能服务真正融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

俯身拾烟头,窥见行业困局

“谁能想到,我们的创业灵感竟源于一次次弯腰捡烟头。”2021年,彼时担任环卫公司科技板块负责人的她,带领团队深入基层体验工作。这段经历让她深刻意识到传统环卫行业的重重困境:“年轻人不愿涉足,高龄工人不堪重负,这样的行业现状亟须改变。”

郭馨阳告诉记者,公司统计的数据显示,环卫工人平均年龄已达65岁以上,年流失率超过30%,小型清扫车驾驶员月薪仅5000元。 不仅如此,传统环卫作业效率极低,人工清扫每公里需4小时,在突发交通事故中,环卫工人伤亡占比竟达15%。“在进入到这个行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原来环卫工人是如此高危高风险的职业。” 这些痛点,成为郭馨阳决心用科技破局的动力。

“智慧大脑”赋能,清扫车变身“城市管家”

走进坪山坑梓街道的示范区,记者见到了城市之光(深圳)无人驾驶有限公司的第三代无人清扫车。这款车搭载了被誉为“维纳脑”的智能系统 ,它不仅能看、能判断,还能像人类大脑一样学习 。

据介绍,这个系统具备强大的自学习和演进能力,能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精准判断并识别各类情况,在后台,一个庞大的“智慧云大脑” 能实时监控每一辆作业车辆的状态 。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车辆位置、工作状态一目了然。

“别人靠人力,我们靠算法”,郭馨阳表示,这种数智化的管理方式正颠覆着传统环卫业。去年,城市之光研发的L4级清扫车成功获得香港运输署牌照 ,成为香港首个获此资格的无人环卫设备 。

深圳加速度:创新土壤孕育行业传奇

从成立到崛起,城市之光无人驾驶仅用三年便书写了行业传奇:营收从580万元跃升至近亿元,手握超260项专利,接连中标深圳首个全域智能环卫项目 、斩获香港首张无人清扫车牌照 、成为深圳首家成功中标“物业城市”项目的人工智能智慧环卫科技企业。其业务覆盖18个城市,服务面积超1500万平方米 。城市之光也是唯一在世界人工智能大赛公共算法赛道获得金奖的企业 。

她提到,深圳不仅在算力补贴和租金优惠等政策上给予了企业研发支持,还有着“敢闯敢试”的创新氛围。“那时我们正赶上一场无人驾驶挑战赛,时间非常紧张,又恰逢过年。我们把电脑寄到了员工家里,大家没日没夜地在完成整个车的设计研发工作,最终在43天的时候就把这款车和产品给做出来了。”郭馨阳回顾了一段“挺难忘”的“造车”经历。

对郭馨阳而言,比技术突破更值得骄傲的,是传统环卫工人的转型故事。“不少高龄环卫工作者从清扫工转型为设备管理员,收入也得到提升。 企业开发的智能工牌具备心率监测功能,能根据员工身体状况安排工作。” “科技向善,就是要用技术让每一位劳动者体面工作。”郭馨阳表示。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依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