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伍军人丨何深煌:三十一载初心如炬,从抗洪英雄到供水卫士的使命传承

深圳环水集团
08-08 17:33
摘要

致敬环水集团“最美退伍军人”

何深煌,一个与水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兵”。如今,他是深水龙岗水务集团布吉水司生产部的一名运行班长。52岁的他,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专注——在生产车间里,他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眉头微蹙,仿佛回到了27年前的长江大堤,目光如炬地监视着每一处可能溃堤的管涌。

1994年,这个来自广西防城港的年轻人穿上军装,成为保家卫国的一员;1996年,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将忠诚刻进骨血;1998年,他在滔天洪水中以血肉之躯筑起防线;退伍后,他又转身扎进水厂,用同样的坚守护卫着城市的“生命线”。

从迷彩到工装,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他那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的铮铮誓言。 三十一年如一日,何深煌始终是那个冲锋在前的“老兵”——只要人民需要,他的战斗永不谢幕。

大堤上的青春:用热血铸就忠诚

1998年8月7日凌晨3点,长江监利段大堤突发3处管涌群,最大直径达80厘米。刚结束汕尾海训的何深煌还未来得及换下湿透的作训服,就接到了紧急驰援的命令。“全体都有,登机!”作为42集团军某步兵团8连班长,他带着战士们跃上运输机。两小时后,当他们空降到大堤时,堤坝已出现明显沉降,他攥着班长袖标的手瞬间沁出冷汗。

连续36小时,何深煌带着班里12名战士在泥浆中抗击洪水。胶鞋灌满泥浆就倒过来磕磕再穿,肩膀被勒出的紫痕叠着旧伤,全连人均搬运沙袋500余个,最终筑成300米长、1.2米高的防汛堤,如钢铁屏障般锁住洪魔。

最危急时,一处管涌突然扩大。“党员跟我上!”何深煌大喊着率先跳入流速2.3米/秒的激流,11名战友紧随其后,手挽手组成人墙。江水刺骨,脚下淤泥似要将人拖入深渊。47分钟里,他始终紧盯堤岸,直到最后一袋沙袋堵住缺口。当他们踉跄着爬上岸时,何深煌的迷彩服后背已经被碎石划成了渔网。新兵小王胳膊淌着血,却咧着嘴笑:“班长,咱没给8连丢人。”

这场保卫战中,连队荣立集体二等功,5名战友在大堤上宣誓入党,何深煌因率先跳入管涌区记个人三等功。师长拍着他肩膀说的那句“当班长的,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成了刻在他心里的烙印。

水厂中的坚守:把“战场”搬进车间

退伍后,何深煌入职布吉水司,从机泵工、净水工、维修工,再到如今的运行班组长,他把抗洪大堤上的作风原封不动带到了供水一线。

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肆虐期间,水厂泵房进水与原水水质恶化的双重危机同时爆发,泵房积水已漫至齐腰。为了抢修电机,何深煌带头跪进水里接线,污水钻进衣领,他的双手却像焊在绝缘层上一样稳。14小时连续作战后,当中控室传来“水质达标、供水正常”的消息,满身泥浆的组员们相视而笑,何深煌望着这群“泥人”晶亮的眼睛,恍惚看见1998年长江大堤上那群不肯撤退的兵。

2021年疫情突袭,何深煌带着18名组员将行军床搬进厂区,68天里以厂为家。值班室墙上那张他亲手绘制的排班表,标注着每个人的值守时段和责任区域,像极了当年在连队指挥部悬挂的战斗部署图。他创新性地将抗洪时期的“两班倒”升级为24小时应急值守模式,让设备抢修响应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90分钟,“电话铃就是冲锋号,必须比故障快一步”。

技术革新:用“智慧创新”破解生产难题

早年投加药剂是传统人工划袋投加,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划口处的编织袋碎片掉入加药池会污染水质。何深煌便琢磨出管道投加的法子,在管道上密布细孔形成“筛子效应”,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彻底解决了杂质混入的问题。

每到夏季,处理斜管沉淀池的青苔成了难题。何深煌捣鼓出“虹吸青苔器”,利用负压原理彻底清除青苔,原本需要2小时的人工清理缩短至30分钟,让滤前水清澈度提升40%。

何深煌还借鉴抗洪时“分段守堤”的经验,推行“分片包机”制度,将生产线上8台关键设备分配给8名组员,让每个人同时承担“侦察兵”(日常巡检)、“维修员”(小故障处理)和“保障员”(备品管理)三重角色。这套源自部队“观察哨+突击组+后勤兵”模式的管理方法,使设备事故率同比下降52%。

传帮带教:锻造新时代的“供水铁军”

在培养新人方面,何深煌坚持“教技术更教作风”。他要求徒弟们接任务要像“领战斗命令”般坚决,干工作要像“守大堤”般较真。如今,他带过的10余名徒弟中,全部考取了技能证书,7人成了技师,1人获“深圳市技术能手”称号,当同行称赞他们是“供水铁军”时,何深煌的笑容里,藏着当年看着新兵立功时的欣慰。

如今厂里的年轻人都知道,跟着何师傅不仅能学到过硬的技术,更能练就一股子敢打硬仗的韧劲——就像他当年跪在积水中抢修电机时那样,越是艰险越向前。

村级水厂的突破:用实干与责任赢得认可

2019年至2024年,何深煌被委派担任吉厦村级水厂管理专员。该厂为村级水厂,存在供水设施陈旧、设备年久失修等问题,急需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由于该厂员工大多为本地村民,供水运营能力较为薄弱,对一些新的管理举措存在疑惑。

“说不如做。”何深煌凭着对水厂各岗位的熟稔,带头改造加药系统——将直接投加混合池改为管道投加,混凝效果显著提升,泥水分离清晰,出厂水水质明显改善。

从迷彩绿到工装蓝,从抗洪大堤到供水龙头,31年过去,何深煌的战场在变,但守护的初心未改。“不管是在部队当班长,还是在水厂里当班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我的战场。”这位老兵用三十一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战士,永远不会退役。

编辑 詹珊珊 审读 柳春晓 二审 邹远先 三审 洪鹏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