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 创新“+支部”模式,激活内生动力,推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双向深度融合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
2021-10-27 20:5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好党的组织体系这座大厦,要让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让党支部强起来。哈工大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学校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为引领,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按照围绕中心、互联互通、精准施策的思路,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创新团队、科研平台、社团组织等设置教师党支部或师生联合党支部,有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向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组织拓展,扎实促进了党建和中心工作的双向深度融合。相关经验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7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2019年全国部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

卫星技术研究所在发射现场等项目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

一、施行“大师+支部”模式

结合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任务导向,充分发挥党员专家政治引领作用。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刘永坦院士坚持以“科学兴邦、技术强国”的家国情怀感染每一名党员,引领团队突破卡脖子问题,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称号”和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复合材料研究所党支部在党员专家杜善义院士带领下,落实“双培养”要求,培育出包括2位院士在内的长江、杰青、万人领军等30余名党员高端人才。

二、施行“团队+支部”模式

结合学校依托重大科研项目组建攻关团队的实际,把党支部建设成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国家杰青、“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黄志伟教授所在党支部,坚持“以才聚才”,从美国、日本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10多位学者,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贡献了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黄志伟教授的故事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由新华社刊发,引起广泛关注。

“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刘永坦院士与支部成员进行科研攻关

三、施行“项目+支部”模式

结合学校多年来承担大量航天国防项目的传统,持续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卫星技术研究所坚持在发射现场建立临时党支部,成功发射国内第一颗高校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先后成功发射10次共20颗卫星。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成立创新工场党支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科技创新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2颗卫星,先后参与研制8颗卫星。

四、施行“师生+支部”模式

结合学校坚持政治引领和教书育人并重的育人思路,创新在教研室、研究所设置师生联合党支部,打造师生思想政治前沿阵地。化工学院特种化学电源研究所师生联合党支部入选全国首批党建“双创”样板支部。计算学部师生联合党支部把“三会一课”与课题攻关融合推进,每周组织2次“微党课”,提升各方面科研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获评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以“+支部”模式创新激发党支部活力 航天学院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五、施行“榜样+支部”模式

结合学校“精神引领 典型引路”的思政传统,充分发挥党员榜样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优秀少数民族党员为引领,建立汉、藏、维等多民族师生组成的联合党支部,动员组织近百名党员志愿者从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等各方面“一对一”帮扶少数民族学生,推动各民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相关经验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机电学院学雷锋小组党支部学雷锋小组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示范课堂”30期,辐射学生党支部52个,学生党员1500多人次。

加强党支部建设,重在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提升质量,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行“+支部”设置模式创新,就是要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使党旗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阵地上高高飘扬。下一步,哈工大党委将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我校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充分激发党支部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 洪鹏辉 审核 刘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