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N”模式助推“馨笋岗,心动力”,打造具有“笋岗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读特记者 冯庆 通讯员 陈睿清
2020-11-27 10:16

抗疫时期在全区最早启动线上及线下心理服务、成立罗湖首支街道级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创新推出心理服务“小集市”和“自主点单”、实现街道社区心理服务室全覆盖……在罗湖区笋岗街道,心理服务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近社区居民群众、走近抗疫一线工作人员、走近辖区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和每一个普通的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笋岗街道从2017年底开始积极探索卫生计生工作改革转型,以创新为动力,强化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创新多元化专业服务模式,积极引导和改善个人、群体、社会的情感和行为,在探索中逐步形成具有“笋岗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笋岗街道推出个人成长心理团体课程,为宝能公司员工带来心理滋养小妙招。

经过三年实践,目前笋岗街道已初步形成“1+6+N”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模式,并结合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实际及时推出各类心理防护服务,形成具有笋岗特色的“馨笋岗 心动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夯实社区前沿阵地

引进专业力量构建“1+6+N”体系

面对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焦虑已成为都市人的通病。“职场变动、婚姻家庭的重大变故,都可能会引发心理上的创伤和问题。很多问题不是单靠经济帮扶能够解决,而是需要引进社会专业力量,进行精神层面的细水长流的疏导。”笋岗街道党工委委员张巧玲表示,从2017年开始,街道瞄准居民的具体需求,着力打造“1+6+N”社会服务心理体系。

打造“1”支专业志愿者队伍。笋岗街道由民生事务部牵头,以专业心理咨询师为骨干,整合街道、社康、学校、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志愿者等多方资源,于2019年6月21日在深圳市义工联网站注册成立了笋岗街道馨菲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这是罗湖区首支街道级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持助理社工证社工、卫生健康工作人员、居民志愿者等多方人员组成。

这支团队服务的通常模式是:由心理服务志愿者对居民进行日常心理健康问需调研及初步测评,收集掌握各类居民存在的心理服务需求,再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进行服务对接并初步评估,将有需要干预的居民转介至心理咨询师,从而形成令居民信任、方便的稳定闭环心理服务链。通过“社区心理服务志愿者-专业社工-专业心理咨询师”三级服务网络运作,可以对社区里发生的紧急心理危机事件尽早识别、提前预防、及时干预、快速处理。“截至目前,我们团队共有心理服务志愿者70余名,开展培训、督导小组服务、危机预防演练和实操模拟共12场次,为居民提供公益服务达1000余人次。”笋岗街道馨菲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唐玲介绍说。

推进“6”个社区心理服务室建设。从2017年10月至今,笋岗街道在辖区笋岗、田心、田贝、笋西、湖景、北站6个社区分别建成6个社区心理服务室,配齐硬件设施,引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5名,建立了管理、预约及档案保管等一系列制度,实现辖区所有社区全覆盖。

笋岗街道在笋岗社区工作站开设社区工作人员团体心理减压沙龙。

走进笋西社区心理咨询室,环境明亮开阔,墙角的沙发和绿植令人放松,还贴心地针对未成年人建立了一个带有童话色彩的儿童心理咨询室。而这只是笋岗街道诸多心理咨询室中的一个。据悉,6个心理咨询室建成以来受到居民的普遍欢迎,预约持续火爆,高峰时需要排队两个月。如今,6个社区心理服务室持续推进“一对一”心理咨询公益服务,每周共可服务7天。截至2020年11月,共服务407天,接待个案累计1019例、服务2903人次,累计咨询服务时长2526小时。

形成“N”类心理服务模式。针对辖区低收入家庭、苔花家庭、精神障碍患者、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等特殊群体,笋岗街道馨菲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分别开展了专业个案服务和团体服务,缓解其家庭矛盾和压力。在此基础上,街道整合辖区内心理健康服务资源,为辖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社区、双拥共建部队等人群推送个人成长、职场减压、情感与家庭、亲子关系、少儿教育等个性化心理健康课程,做到心理服务“进机关、进企业、进部队、进社区”。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小集市”和“自主点单”大受欢迎

“集市”有很多,由心理咨询师在家门口摆起的集市你参加过吗?不久以前,笋岗街道在洪湖广场主办的一场心理咨询“小集市”活动就吸引了周边学校和小区人群的注意力。除了大人,小学生们也围拢在集市周边,兴奋地问这问那。整场活动延长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

“馨笋岗 新动力”心理健康宣传集市在田贝社区举办,吸引不少孩子的目光。

在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上,笋岗街道注重创新工作形式,推出心理服务“小集市”和“自主点单”,上门将个性化心理服务送到居民家。例如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户外宣传阵地,创新以“小集市”形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及初步心理测评。2019 年以来共开展12场集市活动,接待心理咨询 约1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通过开展‘小集市’活动,起到了宣传的目的,还可以当场化解一些居民群众轻微的心理小问题。此外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帮助筛查出一些心理严重不稳定的人群,将他们链接到各个社区的心理咨询室接受进一步的服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向林说。

“自主点单”服务则是针对街道辖区的不同服务对象开展,服务对象根据自身需求下单后,由专业心理讲师团队为其定制个性化心理课程。2019年下半年至今,在深圳市消防支队罗湖区大队笋岗中队、宝能中心、艺展中心、百安居等开展公益心理健康课程9场,共计服务560余人次,均为免费提供。“以前我在外面找咨询师做过付费心理咨询,一小时要500元。现在街道和社区将心理服务直接送到了居民家门口和我们的公司里,还具有‘普惠性质’,全部公益免费,真的是笋岗居民的大福利。”深圳宝能中心员工梁先生如是说。

据悉,笋岗街道将进一步高效规范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6个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广覆盖、多样化、规范化;积极组建街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专业队伍,提高服务能力和规范化水平;开设心理服务公开课,逐步推进志愿者队伍向多样化、专业化发展;加强相关部门工作联动及信息共享,全链条综合开展相关心理问题的预防化解。

“战疫”面前线上线下齐发动

用“馨”守护基层心理“大动脉”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笋岗街道三年来构建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显示出强大的力量,用“馨”守护基层心理“大动脉”。

从今年2月元宵节开始,笋岗街道就把防疫和心理咨询结合在一起,搭建“互联网+心理服务”网络智能平台,第一时间开通线上心理援助服务。2月2日即开通2条心理援助热线电话,3月底恢复线下2个心理服务室。2月-5月,线上线下共接受咨询151例,服务218人次。

“线上+线下”齐发动,及时助力防疫,缓解疫情下各方压力。笋岗街道迅速组织起心理咨询专业师资力量,将心理防疫纳入“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对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及一线工作者进行心理干预。针对一些医护人员和街道、社区特别是“三位一体”工作人员出现的焦虑、抑郁症状,制作了催眠音频进行临床干预、缓解压力,发放《致每一位战“疫”的笋岗人的“心晴信”》,开通微信、电话等咨询方式帮助舒缓情绪。

依托专业心理服务团队,笋岗街道开展“晴雨表”重点人群心理健康筛查,对街道、社区工作站、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派出所等一线抗疫工作人员进行统计筛查435人;实施“心安全”疫情影响人员心理辅导,对受疫情直接影响的确诊、痊愈、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等家庭,以及受疫情间接影响的一线工作人员、复工复课人员、经济受损人员,开展针对性心理咨询服务58人次;推进“心阳光”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在街道、社区、企业举办线下团体心理沙龙和线上心理微课共计29场次,服务达800多人次,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工作的重要一环。

编辑 詹珊珊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通讯员 陈睿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