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第二高铁南延线:这一延长线堪称大湾区规划神来之笔!

察理思特

08-08 02:06

摘要

近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启动广深第二高铁南延线规划建设方案预研招标,这一消息为大湾区对外通道建设注入新动能。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进程中,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核心引擎。近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启动广深第二高铁南延线规划建设方案预研招标,这一消息为大湾区对外通道建设注入新动能。

作为京港(澳)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规划中的高铁线路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连接线,更是强化大湾区与全球经济网络深度融合的战略纽带,其对完善区域交通格局、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广深港高铁宝安段。图源:图虫创意

突破运输瓶颈,夯实对外通道承载力

当前,深港之间 350 公里时速的高铁仅广深港高铁一条,且深港段已处于饱和运行状态。据国家铁路深圳地区枢纽总图规划显示,这条通道的运力紧张已成为制约深港联动的突出短板。若广深第二高铁不向南延伸,在现有广深港高铁饱和的情况下,香港将不得不依赖深圳车站实现对外连接,这不仅会加剧深圳铁路枢纽的运输压力,更会削弱大湾区整体的对外通行效率。

广深第二高铁南延线的规划将进一步强化深港高速通道网络。根据深圳市发改委招标信息,线路由深圳机场东站往南引出,途经宝安、前海、南山至香港北部都会区、明日大屿都会区,建成后将成为深港之间第二条350公里时速高铁通道。

2024年数据显示,广深港高铁内地至香港发送旅客达1398.8万人次,香港至内地发送1342.3万人次;其中深圳至香港旅客量796.7万人次,同比增长43%,跨境高铁日均开行列车超130列。该线路将进一步强化大湾区对接全国高铁网络的枢纽功能。

机场东枢纽的建设进度更凸显了南延线的紧迫性。该枢纽计划 2025 年开工,北端已预留广深第二高铁接入条件,而南端因缺乏上位规划尚未预留延伸空间。

此次预研招标正是为了抢抓国铁集团和广东省发改委启动深圳铁路枢纽总图修编的契机,为通道预留争取宝贵时间,避免未来因工程改造造成的资源浪费,确保对外通道建设的连续性和前瞻性。

资料图。图源:图虫创意

织密交通网络,提升通道协同效能

大湾区对外通道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单条线路的运力,更依赖于多层次交通网络的协同联动。广深第二高铁南延线的规划,将与现有及在建项目形成 “高铁 + 城际 + 口岸” 的立体交通矩阵,大幅提升对外通道的综合效能。

其与港深西部铁路的协同备受关注。根据公开资料,港深西部铁路全长 18.1 公里,设 5 个车站,计划 2035 年同步开通,香港洪水桥至深圳前海车程仅需 15 分钟。广深第二高铁南延线若与之衔接,将形成 “长途高铁 + 短途城际” 的互补格局:南延线承担大湾区与全国乃至国际的中长距离客货运输,港深西部铁路则聚焦深港都市圈内部通勤,两者通过前海站等枢纽实现无缝换乘,使对外通道既能满足大宗物流和商务出行需求,又能服务日常跨境通勤。

这种协同效应在通关效率上体现尤为明显。港深西部铁路已明确在深圳侧设 “一地两检” 口岸,香港境内不设清关设施,这一模式可直接应用于南延线站点。

旅客在深圳前海或香港北部都会区车站即可完成全部通关手续,结合 350 公里时速的高铁速度,从香港到广州白云机场的通行时间可压缩至 45 分钟内,到内地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使大湾区对外通道的 “门户效应” 更加突出。

同时,南延线与深圳机场东枢纽的衔接,将实现 “高铁 + 航空” 的无缝换乘。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2024 年旅客吞吐量达 6147.7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188.1 万吨,而广州白云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7636.9 万人次,两大航空枢纽通过高铁 20 分钟互达后,将形成 “双机场 + 双高铁通道” 的国际交通枢纽格局,大幅提升大湾区对接全球的航空运输接驳效率。

▲图源:图虫创意

赋能区域发展,强化通道战略价值

交通通道的价值不仅在于 “通行”,更在于通过要素流动激活区域发展潜力。广深第二高铁南延线作为支撑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项目,其对大湾区对外通道的强化作用,将深度渗透到经济、产业、民生等多个维度。

在前海合作区发展中,南延线的支撑作用尤为关键。作为大湾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前海需要高效的对外通道吸引全球资源。线路途经前海并设站后,将使前海与香港北部都会区形成 “10 分钟交通圈”,与广州中心城区形成 “30 分钟通勤圈”,与内地主要城市群形成 “3 小时经济圈”。这种区位优势将加速金融、科技、专业服务等高端要素在前海集聚,推动前海打造成为链接港澳与内地的 “超级联系人”,提升大湾区对外经济合作的层次。

对香港而言,南延线是突破地理限制、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托。香港北部都会区和明日大屿都会区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南延线将为这些区域提供直达内地的高速通道,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功能与大湾区的制造业基地、广阔市场实现深度融合。例如,香港的金融资本可通过这条通道快速对接珠三角的实体经济,内地的科技创新资源也可更便捷地进入香港转化,形成 “香港研发 + 湾区制造 + 全球市场” 的协同发展模式,强化大湾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枢纽地位。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南延线将强化京港(澳)新通道的功能完整性。线路向北通过广深第二高铁衔接广清永州高铁,形成深圳北向和至西南地区的高铁新通道,向南直达香港,使京港通道真正实现 “全贯通、高效率”。

这不仅提升了大湾区与京津冀、成渝等国内重大区域的联系强度,更通过香港的国际枢纽地位,将国家高铁网络与全球铁路、海运网络对接,使大湾区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图源:图虫创意

通联内外,南延线重塑大湾区对外通道格局

广深第二高铁南延线的规划建设,是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从 “基本联通” 向 “高效联通” 跨越的标志性举措。它通过突破运输瓶颈、织密协同网络、赋能区域发展,为大湾区对外通道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从 15 分钟深港通勤到 3 小时链接全国,从 “一地两检” 的通关便利到 “双机场 + 双高铁” 的枢纽联动,这条线路正在重新定义大湾区的空间格局和对外联系强度。

随着预研工作的推进,线路走向、站点布局等细节将逐步明晰,但可以确定的是,广深第二高铁南延线必将成为支撑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 “黄金通道”。它所承载的不仅是人员与货物的流动,更是创新要素的融合、市场资源的整合和发展机遇的共享,最终推动大湾区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位置,书写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篇章。

统筹丨胡文

采写丨韩翔

编辑丨梁煖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