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解|柏威夏寺之殇:泰柬交火,从领土争端到军事对抗
2025.07.28
泰柬军队在边境争议地区发生短暂交火。
柬埔寨向国际法院递交主权争端请求。
泰国外交部谴责柬埔寨违反《渥太华禁雷公约》。
两国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
冲突蔓延至6个边境地点,泰国关闭所有边检站,并疏散4万边境居民。
冲突扩散至柬泰边境7个地点,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
至少 33 人死亡、超过 150,000 人流离失所。
PART·1
缘起神庙:
六十年的主权争议
1962年,国际法院裁定柏威夏寺的主体建筑归柬埔寨所有,其依据是一份1907年法国绘制且得到泰国默许的边界地图,但并未明确周边地带的主权归属。
这一模糊地带也成了之后数次交火的导火索,此后数年,双方在争议区域多次发生小规模冲突。自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柏威夏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彼时泰国国内局势动荡,这也被部分泰国的民族主义者视为对其主权的侵犯,从而引发了泰柬双方军队在寺庙周边地区的首次交火。特别是在2011年2月至5月期间,冲突升级为连续炮战,造成双方士兵与平民伤亡,并对包括柏威夏寺在内的多处古迹造成破坏。交火战场从观察哨和巡逻线路的争议蔓延至其他历史遗迹区域,不仅摧毁了部分文化遗址,还导致数万人被迫撤离,引发了地区性的人道主义和安全危机。
为缓解紧张局势,柬埔寨于2011年向国际法院请求对1962年裁决的适用范围进行解释。2013年,国际法院发布了解释性判决,重申柏威夏寺及其“周边地区”属柬埔寨主权范围,并要求泰国撤出所有军队和警察。虽然泰国政府声称尊重该裁决,但部分政界和军方人士对该判决仍持保留意见,寺庙周边的军事部署和舆论对抗始终存在。

柏威夏寺庙位于泰柬交界的断崖山岭上,一边是泰国的四色菊府,一边是柬埔寨的柏威夏省 (来源:半岛电视台)

世界文化遗产柏威夏寺位置(来源:UN News)
PART·2
从枪声到法庭:
泰柬争端的双重博弈
5月28日,柬军和泰军在边境争议地区发生短暂但致命的武装冲突,交火持续约10分钟,造成1名柬埔寨士兵死亡。

泰国和柬埔寨边境冲突发生地点 (来源:独立报)
5月29日下午,两军高层举行会谈,旨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此次会谈是两国在有主权争议地区发生武装冲突后,首次通过军方直接对话以缓解边境紧张局势。会谈持续了1小时20分钟,双方最终达成数项协议,包括同意在两至三周内召开联合边界委员会会议,以及承诺保持克制,减少冲突,维护良好关系。
然而,此次会谈,与其说是缓和局势的积极信号,不如说是双方为了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而被迫做出的姿态。这种姿态虽然暂时缓解了边境的紧张局势,但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两国在边境问题上的长期积怨和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随时可能被新的冲突打破。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我希望柬泰两国陆军高层今天的会谈能够取得积极成果,一如既往地保持双方前线部队间的和平与良好沟通” (来源:新华社)

泰国陆军总司令帕纳(右)和柬埔寨武装部队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毛速潘(左)一边对话,一边越过泰国素林府鸽冲县的泰柬边界(来源:法新社)
6月15日,柬埔寨政府正式致函海牙国际法庭(ICJ),请求协助解决柬埔寨和泰国三角地区涉及大塔蒙古寺、小塔蒙古寺以及塔戈贝古寺的边界争端。其首相洪玛奈声明柬埔寨只需要正义、公平和清晰地划分边界线,以便后代子孙不会继续与对方发生无休止的问题。随后,泰国外交部表态不承认国际法庭在此案中的管辖权,并强烈谴责柬埔寨决定就四个边界争议地点向国际法庭寻求介入,并明确表示不承认国际法庭在此案中的管辖权。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柬埔寨向国际法庭求助是符合国际规范的。国际法庭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有权对涉及领土主权的争端进行裁决,其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柬埔寨此举不仅为解决争端提供了一个和平、公正的平台,也有助于避免冲突升级,维护地区稳定。
然而,此类边界争端往往涉及复杂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因素,解决起来并非易事。泰国的反应和态度将是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的关键之一。如果双方能够通过国际法庭的裁决达成共识,这将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奠定基础。但泰国对国际法庭的裁决不认可,可能会导致争端进一步复杂化。

6月15日,洪玛奈在其官方脸书上的发帖“纪念有意义的日子”:63年前的1962年6月15日,国际法庭在柏威夏案中裁定柬埔寨胜诉(来源:柬华日报)
PART·3
从外交警告到全面降级:
泰柬关系48小时崩塌实录
7月16日,3名泰国士兵在靠近柬泰边境的柏威夏省专克山县执行巡逻任务时不幸触雷受伤。泰方将责任归咎于柬埔寨,称相关地区仍存在未清除地雷,质疑柬方未履行地雷清除义务。这也成为了泰国决定下调双方外交关系的导火索。

一名踩到地雷受伤的泰国士兵被空运送往泰国乌汶府的一家医院 (来源:美联社)
7月20日,泰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谴责柬埔寨涉嫌违反《渥太华禁雷公约》并侵犯泰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宣布将依据公约采取行动。
然而,7月20日,柬埔寨国防部副国务秘书兼发言人马莉淑洁达发表声明,严正驳斥泰国方面就“泰国士兵在边境地雷爆炸中受伤事件”所提出的无端指责,强调事件责任完全不在柬方,呼吁泰方尊重两国达成的协议及国际法基本准则。

《关于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于1997年通过;同年12月,121个国家代表在加拿大渥太华签署,故又称《渥太华禁雷公约》。2025年,乌克兰签署了暂时中止履行该公约的法律;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选择退出该公约(来源:unoda.org)
7月23日,泰国政府宣布决定召回泰驻柬大使,并驱逐柬埔寨驻泰大使,以及降级对柬外交关系的决定。针对泰方降低泰国与柬埔寨外交关系等级的决定,柬埔寨外交部发言人宗松里7月24日凌晨对媒体表示,柬埔寨决定将与泰国的外交关系降至最低级别,即代办级,并召回驻曼谷的外交人员。
从外交层面来看,召回大使和降级外交关系是两国关系紧张的重要信号。这种做法不仅会限制双方的外交沟通渠道,还可能导致误解和误判的进一步升级。此次外交关系的降级无疑给两国关系带来了巨大冲击。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泰柬边境(来源:央广网)
PART·4
泰柬互指“侵略”:
一场可能失控的边境军事对抗
7月24日,柬埔寨和泰国军队在两国边境塔莫安通寺以东约200米处发生激烈交火,冲突仍在持续。这一地点的敏感性使得冲突更易引发国际关注。
双方各执一词,均指责对方首先开火。这种“各说各话”的局面增加了局势的复杂性,也凸显了双方在边境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此次冲突不仅对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威胁,还可能进一步加剧两国间的外交紧张局势。
7月24日清晨,泰国特遣队在素林府达蒙通寺附近听到柬方无人机盘旋声,随后6名柬方士兵抵近泰方基地铁丝网。泰方喊话交涉并保持警戒。8时20分,柬方在距泰方基地约200米处率先开火,随后向泰国社区发射火箭炮,致3名平民受伤。泰方随后出动F-16战机摧毁柬方军事设施。鉴于当前冲突发生在泰柬两国政府和军队之间,而非人民之间。泰国代理总理普坦表示现阶段冲突不会升级为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还表示,泰国依然愿意就如何结束冲突与柬埔寨展开对话,但他强调,任何对话必须以柬埔寨方面首先停止军事行动为前提。
柬埔寨国防部7月24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泰国武装部队对柬埔寨主权和领土完整所实施的“野蛮、粗暴、非法的军事侵略”行为,强调柬军已在本国领土范围内依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行使正当防卫权,柬军别无选择,只能进行反击。洪玛奈表示,目前结束泰柬武装冲突的关键在于泰方真诚地接受停火,这也是双方找到继续合作解决方案的第一步。

泰国皇家空军(RTAF)F-16战机
(来源:shutterstock)

柬埔寨士兵在柬埔寨柏威夏省操作火箭炮
(来源:Getty Images)
图解作者
吴雨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学生助理。
关注我们

大湾区评论
事实·洞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