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试教育”的重重围困下,学习者合作创新能力的培育成为教育领域亟待突破的关键课题。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的田奇林老师及其团队,历经二十余载的不懈探索,以“渔场共建”为核心,成功建构素养导向学习生态,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该项目探索“突围”中,需要在教育目标确立上,回答“要不要”的问题;在学生智力发展上,解决“能不能”的问题;在非智力因素培育中,破解“愿不愿”的问题。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项目负责人田奇林传承2021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中生物教学中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学习模式的建构”的研究,坚守“合作创新,育现代人”宗旨,树立“渔场共建”的教育理念,建构“合作创新能力培育”学习实践模型,创造面向未来的合作创新课堂,凝练出“渔场共建:合作创新能力培育学习模型的建构与实践”这一教学成果。该成果自2003年启动研究,至2024年完成,21年的研究过程中,在褚宏启、潘希武、李贤、林清华、朱正威和曹永国等专家的引领下,构建了"一大情境、两大素养、四种学习方式、六大阶段"实践模型,在国内外得到推广。
二十载探索:构建“渔场共建”学习模型
自2003年起,田奇林团队便踏上了合作创新能力培育的研究征程。在探索实践阶段(2003 - 2019年),团队确立了培育“合作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完成了广东省、深圳市重点课题“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学习模式变革的研究”等,明确了教育目标向“高阶思维能力培育”转变的同时,突出“合作创新能力”培育的重要性,回答了“要不要”培育合作创新能力的问题。
2019 —2023年的模型建构阶段,团队通过“渔场共建”理念,建构了“合作创新能力培育”的学习实践模型。完成深圳市重点项目“基于发展学习者创造力的学业评价研究”,创设复杂情境,实施渔场共建,优化学习方式,解决劣构问题。教师通过巧妙设问培育聚合性思维能力,让学习者自由提问培育发散性思维能力,组织合作开放性讨论培育批判和元认知思维能力,解决了“能不能”培育合作创新能力的问题。
在深化推广阶段(2023 - 2025年),团队注重非智力因素培育,开发系列课程,破解“愿不愿”的问题。深入探讨“敢于冒险的勇气”等人格变量对合作创造能力的影响,开展省重点项目“基于发展学习者创造力的教学实践研究”等。开发的“创造面向学习者未来的合作创新课堂”系列课程已用于“国培计划”项目,并通过多种渠道在国内外广泛推广。
教学革新:模式与方法双创新
田奇林研究团队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建构了基于“渔场共建”理念下的“合作创新能力培育的学习模型”,涵盖一大情境、两大素养、四种学习方式和六大阶段。这一模型促进了课程设计从学科本位转向跨学科融合、教学组织从单向传授到协作共创、资源整合从封闭到开放共享,为发展学习者的合作创新素养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参照。
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学习技术手段由“授人以‘鱼’与‘渔’”向“渔场共建”的变革。通过复杂情境创设、真实任务设计、多元主体协同、动态性生成与技术赋能支持解决劣构问题。运用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培育学习者的创新能力,运用讨论式和参与式培育学习者的合作能力。实现在高阶思维能力培育中发展合作创新能力,为教学重心转移到学习环境设计提供了成功案例。
北师大朱正威教授在《田奇林“由低阶思维走向高阶思维学习模式变革”的教育思想研究》一文和田奇林专著序言中指出,田老师通过独立论述做科学对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育中发展合作创新素养的重要性,弥补了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做科学”的不足。
成果斐然:学术认可与社会辐射双丰收
研究团队成果丰硕,主持国家、省市级相关课题研究8项,在《中学生物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10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索引收录。开发了“创造面向学习者未来的合作创新课堂”等“国培计划”系列课程,出版专著《基于核心素养培育深度学习的研究——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高中生物教学中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学习模式的建构”和“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学习模式变革的研究”项目分别荣获2021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和深圳市第四届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教学实践类)一等奖。
项目主持人田奇林老师成为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及美国访问学者,在多个平台担任主讲专家,分享成果200余次,受益师生40余万人。研究团队所带的两位学生在全国生物竞赛中荣获金牌,20余位同学在全国生物联赛中荣获一等奖,20余位学生在各级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两位教师分别荣获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能力大赛高中生物学组一、二等奖。北师大朱正威教授、裘伯川教授等对田奇林老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给予高度评价。
展望未来:聚焦超级素养培养
田奇林老师在回顾20年研究历程时提到,从最初的教学模型构建到如今教育理念的形成和实践模型的推广,教学改革经历丰富,如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合作进行自学辅导,参与上海的一贯制教育改革等。他强调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面对AI时代,认为超级素养比高阶思维更重要,包含发散思维、集合思维、批判思维和元认知四种能力。他还关注到广东省对创新能力高考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方法。
田奇林老师研究团队由经验丰富的教研人员组成,成员来自全国各省市,涵盖课程开发、名师指导等多个领域,在各类竞赛培训及创新教育等方面成果显著。团队积极参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校长教师培训,并在网络平台开设系列课程,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这一历经二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不仅为红岭中学的学生带来了更具创新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体验,也为深圳乃至全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有望在未来培养出更多具备合作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文中部分课题研究内容引用自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重点课题“基于发展学习者合作创新能力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编号:2025ZQJK105)、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专项科研课题“基于发展学习者创造力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SP - 2024 - G004)和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发展学习者创造力的学业评价研究”(课题编号:zdzz20015)阶段成果。】
编辑 张敬媛 二审 玄伟东 三审 李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