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组作品角逐!第六届宝安文创大赛金奖揭晓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李吉莹 通讯员 李云凡 文/图
11-15 14:3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14日下午,第六届宝安文创设计大赛暨“博悟生生”深圳博物馆IP联名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宝安区城市规划展览馆举办。

11月14日下午,第六届宝安文创设计大赛暨“博悟生生”深圳博物馆IP联名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宝安区城市规划展览馆举办。本次活动吸引了众多文创设计师、行业专家与文化爱好者齐聚现场,共同见证深圳文创设计力量的集中展示。

本届大赛历时三个月,共征集到621组优秀作品,累计单品设计量超1500件,吸引了来自专业院校、设计机构及本土企业的广泛参与。

经过专家初审、终评答辩与实物打样等多轮严格评审,最终《幻卡魔盒・一翻百顺幸运签》获得金奖,同时甄选出银奖3名、铜奖5名及新锐设计师奖10名。获奖作品设计横跨数字互动、文创潮玩、家居美学、时尚配饰与文博再造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彰显了宝安文创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

以赛促产,文化科技塑新礼

本届大赛以“趣宝安 礼好玩”为主题,深度融合宝安九大文旅地标与深圳博物馆六大馆藏元素,进一步强化“文化+科技”融合导向,依托全新成立的“宝安文创成果共创平台”,以“1+6”赛后运营模式为支撑,携手印刷、智能硬件、3C科技等跨领域供应链,推动设计作品兼具文化内涵与科技交互性,打造代表宝安城市形象的“新礼信”。目前,一批具备市场潜力的获奖作品已进入成果转化阶段,预计于2026年正式上市,开启从赛事创意到消费产品的新篇章。

颁奖典礼上,金奖作品《幻卡魔盒・一翻百顺幸运签》的设计师在现场分享了创作心路。该作品通过3D全息投影和NFC互动技术,让用户在互动中探索宝安文化,其创意兼具趣味性与科技感。该作品非凡的创意深度、技术高度与文化温度,成为本届大赛“文化+科技”融合理念的最佳典范。

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宝安作为“深港文化之根”,文化产业基础坚实,现有规上文化企业572家、上市企业9家,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近1500亿元,数字创意产业营收超500亿元,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25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指数”,宝安区在全国百强区中排名第12位。近年来,宝安依托“前海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能级提升,前海与宝安协同发展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引擎。本届大赛以“趣宝安·礼好玩”为主题,聚焦城市文旅手信,征集作品数量再创新高,展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本次大赛评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字在”品牌创始人刘美松表示,“本届赛事参与作品多、份量重,同时将人工智能、未来思考和文化创意相结合,实现了跨界。我认为,真正的文化创意产业是从精神出发、美学表达、产品呈现、市场行为等进行多维度打通,实现文创产品与产业的联动,进而带来真正的产业价值。”

六年深耕,从创意赛场到产业生态的跨越

六载耕耘,宝安文创设计大赛已成功构建起一个辐射广泛的设计生态圈:累计吸引来自全国25个省份的参赛选手踊跃投稿,作品总量突破3000组,单品设计数量逾7000件,签约引进了数百名优秀设计师加入“宝安设计人才库”,设计图库资源积累超过6000款,为区域文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大赛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同样令人瞩目,六年来,汇聚了包括高校学者、企业领袖、文博专家、渠道代表、媒体人士在内的50余位权威评委,构建了多层次、高水准的评审体系;在传播影响力方面,赛事总曝光量突破2500万次,覆盖新浪新闻直播、主流报刊、网络媒体及小红书等新兴平台,形成了立体化的传播矩阵。

截至目前,已有19件获奖作品成功实现产业化,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超过4300万元,切实完成了从设计图纸到畅销产品的华丽转身,走通了创意孵化和产业落地的完整路径。

未来,宝安将继续弘扬深圳“设计之都”的创新基因,以平台化思维汇聚创意、科技与产业资源,推动优秀设计从赛事舞台走向大众生活,帮助好的作品落地转化,为湾区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宝安智慧与力量。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李吉莹 通讯员 李云凡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