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扮靓宝安⑥丨“政企村”齐心赋能,“志愿红”绘就新颜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通讯员 周昭晗 温翠翠
09-28 16:4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宝安区西乡街道,一股由社区、股份公司与居民共同汇聚的“志愿红”正悄然改变城市治理的底色。


通过创新构建“政企村齐心”志愿服务机制,以志愿服务为抓手,凝聚股份公司和股民的“家园意识”,西乡街道推动环境整治、社区融合与青年关怀等协同发展,为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而可持续的实践样本。



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治理格局实现深刻转变

曾经,西乡街道的环境整治和社会治理多依赖政府单向推动,治理成本高、持续性弱。如今,在街道团工委的推动下,多家股份合作公司主动发挥纽带作用,广泛发动股民、退休员工及本地房东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不仅弥补了传统治理中人力和覆盖的不足,更逐步形成了“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固戍社区,以麦庆欢为领队,符洁香、符洁贞、姜巧文、周德智等二十余人组成的“固戍同心志愿服务队”,成为连接街道、社区与股份公司的重要桥梁。这支涵盖1个大股份公司和10个二级股份公司的志愿者团队,常态化开展卫生清理、秩序维护、社区议事和微更新项目策划等活动,真正实现了从“环境提升”到“社区治理全过程参与”的跨越。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类志愿队伍已开展环境整治、社区议事、民生服务等各类活动超百次,清理卫生死角数百处,提出有效社区改造建议四十余条,社区整体面貌与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西乡街道团工委通过打造“社区组织+股份公司发动+股民参与”的志愿服务链条,不仅实现了政府治理成本降低、市容环境整体提升,更探索出了一条“尊重民智、汇聚民力、共建家园”的可持续治理路径。固戍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表示:“志愿服务让股民和居民真正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大家从‘被管理者’变成了‘治理者’,社区氛围更融洽,决策也更贴民心。”


房东带动租客,“志愿服务换安居”构建共治新模式

在渔业社区所辖的坪洲地铁站D口,每天早晚高峰,“安居同心”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身着红马甲,整理共享单车、引导交通秩序,成为人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今年年初,西乡街道团工委与渔业社区联合推出“青年人才驿站——安居计划”,除了提供短期免费住宿及优惠租房政策,还创新推出“服务换安居——安居积分”机制。本地房东带头组织青年租客参与志愿服务,服务时长可兑换水电费、宽带费等补贴。这一模式不仅减轻了年轻人的生活压力,更推动他们从“租客”转变为“社区共建者”。

“看到房东和村民都亲自上场打扫卫生、参与社区改造,我们租户也更愿意站出来,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来自江西的租客小杰说。如今,他经常参与社区发起的议事活动和微改造项目,“提的建议被采纳,真的很有成就感。”

像小杰这样从“旁观者”变成“行动者”的年轻人不在少数。除了开展蚊媒防控、垃圾分类、安全巡查等志愿服务,不管是外来青年抑或是本地房东,志愿者们都广泛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的讨论与决策中。从百姓客厅的功能布置、社区微空间的改造,到城中村整体规划、民生服务项目的设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被充分听取,甚至直接融入社区发展规划。这种深度参与,不仅让志愿者在社区建设中真正拥有了话语权和获得感,极大增强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彰显了西乡街道在推动外来居民融入社区治理的强大决心,探索出一条构建和谐、融洽熟人社区的新路径。


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西乡街道通过“政企村齐心”志愿服务机制,不仅在固戍、渔业、凤凰岗等社区取得实效,更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社区治理新路径。这一模式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为城中村治理、青年融入、社区协同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前,西乡街道志愿服务的内容已从环境治理逐步拓展至民生关怀和社区决策等多个领域。在固戍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将志愿服务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相结合,开展四点半课堂、假期托管等服务,解决双职工家庭后顾之忧;河东社区创新打造“一键下单,心愿速达”智慧平台,老人或其子女可通过手机提交需求,系统快速响应并匹配专业服务资源,而这些服务项目的设置与优化,都离不开志愿者的深度参与和建议。

如今,行走在西乡街道,整洁的街巷、和谐的邻里关系和活跃的“志愿红”共同勾勒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图景。政企村多元联动的合力,正持续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兴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通讯员 周昭晗 温翠翠)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