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思考中医药发展的战略和策略
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2020-11-04 18:15

11月3日下午,2020粤港澳院士峰会暨第六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年会专题活动“湾区科技对话”在东莞市松山湖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姚新生教授作主题报告《从日本汉方药发展的教训和经验思考中医药发展的战略和策略》,他表示,传统中药材是中国天然药物的主体,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延绵发展,传统中医药学起了巨大的作用;日本汉方药发展的历程给我们予启发,中医药也要求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以及创新投入的主体,哪个企业认识转变得快,将来就会变为主动。

姚新生院士从中医药在新冠疫情不同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中药村的合理搭配、中药在日本的发展等多方面,阐述了中医药的重要意义及战略地位——在新冠疫情时期,中医药发挥重要作用。

大家都知道,医药产业和创新药物研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有极其重要的特殊性,关系到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在战争、灾害,特别是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防治中,它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可以说人民不可一日无药,国家手中不可一日无药,并且有人把医药产业称赞为是朝阳产业,国家和地方都把这个医药产业列入支柱产业,但并不是医药产业是永久挣钱的产业,卫生保健的事业目标不能像过去的简单挣钱产业,这不行。医药产业更是以人为本、高技术聚集的产品,特点是投入多、周期长、风险大,以自主创新药物研究来说更是需要多学科技术人员长期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求得良好的进展。

新冠疫情突然来袭,推动了中医药和西医药同台竞争,互相结合,这是一件好事,也为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会。中医药学是在中国传统哲学孕育下产生的医学科学。虽然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是古老的中医智慧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能够为我们攻克重大疾病提供宝贵的研究思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医结合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促进了医学长足发展,也提高了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过去中医很少进入传染病研究,比如说,在上次的非典期间基本上都是西医接入,不让中医介入,认为中医对传染病的效果少。结果是,没有看到西医的效果,虽然治疗了一部分病人,同时也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后遗症,就是骨头的坏死,大量应用抗生素。

今年新冠肺炎突然来袭,没有别的好办法,中央决定中西并举,同台上阵。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大家相互结合,同台竞争,成为中国经验的一大亮点。相信今后会以此为重要契机,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事实证明,在新冠肺炎多个阶段,中医药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这里把新冠肺炎按照时间轴分为感染病毒初期、炎症风暴、进一步病情凶险等等,这几个病程是什么原因?这里也说了一些,西医用什么办法治疗,中医用什么办法治疗。从这上面来讲,总结了一些当时的经验,中医药可以发挥一些重要的作用。

在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出现了一批“据称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为什么说是“据称”,因为这些复方制剂没有经过研究来确认的,“三药三方”是大家都知道的。“三药三方”特点是中药复方制剂,上面是中成药,下面是三个方子。这些特点都说明中药在实际临床治疗时都是中药复方制剂。

医药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很多现代药物,所谓的西药都来自于传统中药和天然药物的临床实践。下面展示5种大家很熟知的药,麻黄平喘、紫杉抗肿瘤、青蒿抗疟疾,罂粟(是鸦片),还有茶,大家都知道,这都是传统的中药。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已经从上面这五种研究药物中研发出至少五种现代药物,比如说麻黄里开发左旋麻黄素,当然麻黄远不止这一种生物碱,它有很多生物碱;从鸦片里找出镇痛的吗啡,当然有它的缺点,有成瘾性;从紫杉里面研究出紫杉醇,这是抗肿瘤的药物;从青蒿里发现青蒿素;从茶叶、咖啡里面发现咖啡因,有兴奋枢纽的作用。

很多现代药是在传统药物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把它开发出来的,我们说茶叶也是传统中药,在《神农本草经》里说了,茶叶可以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在《本草拾遗》里说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当然我觉得万病之药有点夸张,但是说明这个茶叶作用有多样性,比如,一些茶叶里面至少其中一类生物碱,大家看到这上面都是一些嘌呤类,它上面有四个单原子,四个单原子结上甲基之后就有活性了,如果三个位置结甲基,这个就是咖啡因,左边这两个是甲基,叫茶碱,还有一个单原子,是不是也可能结合甲基呢?经过我们调查是有的,在云南的古茶树里面就含有这种成份,多了一个甲基,我们正在接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委托在做它的研究,它也是有活性的,所以我们看出来为什么茶叶可以有多种活性?因为茶叶里面含有三种生物碱,它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兴奋作用素作用最强的咖啡因,含量也比较高,利尿最强的是茶碱,茶叶咖啡因含量也高,体现出咖啡因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所以大家喝茶提神。

多数中药材不能单用,要组方用药

传统中药材是中国天然药物的主体,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延绵发展,传统中医药学起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天然药物可以分为:传统中药、民间药、民族药、国外传入的药物,但传统中药材占的比例最多,起的作用最大,《神农本草经》收了365种,后面另外补充收载了365种,到李时珍收载1892种,《本草纲要》又补充了921种,到1978年后,《中药大辞典》收载了5765种,这个数据是比较完整的,大家千万不要把中药和中药材相混。

《神农本草经》最早对中药材进行了分类,并提出“君臣佐使以相意摄合和宜”配伍应用的概念。当时《神农本草经》收载了365种中药材,把它叫中药,因为它本身分的不是很清楚,比如龙胆,中药材叫龙胆,中药也叫龙胆,但是不一样,它分上药120种为君,主养命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也就是说,真正1/3左右是没有毒性的。中药120种为臣,无毒有毒斟酌其宜,它就没有讲完全无毒,它说欲遏病补虚赢者本中经,它有一定的毒性,但是它开始治病了。下药125种为佐使,主治病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三种类型,2/3是有一定的毒性,或者有比较大的毒性。因此,中药材很少单用,中医都是组方用药,因为在《神农本草经》就讲了,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宜摄合和宜,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畏者等等,单行者。比如我们知道最有名的独圣汤,多数的中药材不能够单用,这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我们讲中药无毒,如果是讲方剂无毒,这样讲还可以的,如果讲中药材没有毒,把中药材误当成方剂,那就错了。

《神农本草经》首先提出来中药材相互配合应用,但真正提出来配合应用的,这个方剂的概念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进一步提出了“方剂”的概念,方剂是传统中医用药治病的主要手段,兼顾了有效性与安全性,作为药品既要安全又要有效,这很重要。因此中医看病讲究辨证施治,而张仲景是最早提出方剂的,他又是医生,所以,把他的方子叫做经典明方,也叫祖方或圣方,其后年代,唐宋元明清的方剂称之为“后世方”,清末至今的方剂称为“现代方”,或者有人把它叫做“经验方”,它不是经典方,经典方是传承历史很长,但经验方可能少数中医放在少数人群上有效,但是推而广之,对广大人群,它的有效性、安全性是不是具有普遍适用性,这有待考察。

日本汉方药发展历程给我们启发

中国传统医药学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也不断向周边开展国际交流进行扩散,特别是东亚地区。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中医中药很多著名的经典著作都传到日本去了,唐朝的时候日本有很多学生,叫学僧,到中国来取经学医,后来就导致了鉴真和尚七次东渡,把中国的中医药学等等都带到日本去,引得在明治维新时代之前,日本的主流医学也是中医药学,他们叫做汉方医药学。

在日本京都奈良,一个东大寺正仓院依然保存着756年前从中国传入的60余种中医药材。日本官方近年来对汉方药,就是中药复方制剂制法的图解,也证明了这一点。

日本有记载,采用汉方药最多的前10位是疾病、症候。日本销售最好的汉方药都是来源于中医中药,比如说,2011年日本的汉方药销售额居前10位的非处方药,OTC,中国人一看都知道是什么药,八味地黄丸、葛根汤。2014年,日本津村公司销售额居于前10位的处方药物就是汉方药。日本在不断的研究、挖掘,把原来属于非处方药变成了处方药。

中医药要想走出国门,不管是哪一种形式,你要走到世界上必须达到这几个要求,就是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可控性、新颖性。不具备这些条件依然走不出国门。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主流医学是汉方医学,明治维新开始,国门打开,全面西化,西洋医学通过荷兰传入日本,称之为“兰方”。1896年,汉方医学、针灸、推拿等被全面禁止使用。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经过一场长达15年的纷争及准备过程后,汉方医学才重新被批准正式应用,并列入了医疗保险。

由于利益驱动,在一个阶段是单纯追求发展,所以在上世纪末导致出现了小柴胡汤医疗事故,汉方药的发展重新受挫,并开始停滞。

出现这种情况,给我们启发,那就是,一个企业能否发展,关键在于产品的质量,营销引领企业发展的理念已经过时,今后应当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中医药也要求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以及创新投入的主体,哪个企业认识转变得快,将来就会变为主动。

日本汉方药发展过程中对我们的第二个启发,日本开始总结教训,开始对汉方药/中药方剂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普遍实用性,根据循证医学来进行重新的研究。

第三个启发就是,企业开始转型,逐步发展成为创新研究的主体和推手。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公司建立了汉方药的门诊部,开展了教育课程,日本虽然是西医教育体系,但是他们可以开中药,当然,是经过中央确认过的。

日本有一个企业是日清公司,生产方便面的,他出资组建了一个财团法人——汉方医药研究振兴财团,推进汉方药的研究,这都是日本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这很重要。

在2013年又由企业为主,组成了政、产、学、研乃至自由人组成的一般社团法人,叫”汉方产业推进研究会“,有18个企业参加,还有个人会员,我有钱,愿意支持这个汉方药的研究,还有地方协助团体。这个研究会提出,把它提到第六次产业革命,他说,能不能推进汉方药产业关系到日本社会是否持续发展,以及日本是否可以成功实现第六次产业化的问题,提得很高。

日本已经进入了超高龄社会,他对三个不同年代的预测,1961年人口最多的是10岁左右的。到了2005年,它的人口平均寿命最多在60岁左右。到了2055年,预测人口最高接近90岁。因此,日本每年的医疗开支费用在不断的递增,采用汉方药可以大大节省医疗费用的开支。2011年,开支医疗费用是39兆,2025年是54兆。日本还提出了强调在高高龄社会中推进汉方药产业化的好处,强调汉方医学不是治病,而是治人,强调不论性别或疾病,患者都可以用汉方药进行治疗。强调汉方药因为含有多个成份,可以作用于多个靶标。故原则上,即使一个患者患有多种疾病,也可以用一种汉方药解决问题。强调汉方医学是一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可根据个人体质和社会状况进行调整,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疗。强调去年召开的WHO大会上已预定将中医药学治疗列入国际疾病分类D-11版中,将有利于推进汉方药的应用。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辅用汉方药可以大大节省医疗费用,仅以日本的胃癌患者来说,据测试结果每名患者在治疗中辅用六君子汤,将可节约住院费用10万日元,日本全年就可以节省106个亿,而且强调老龄化社会对今后汉方的需求将日益增加。

中国也是一样的,今后采用中西结合这种独特的医疗模式,创造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不同的新的医疗保健,再加上日本品牌优质的原料药,我要说明一点,日本的汉方药原料70-80%是中国输出去的。

编辑 董雯静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