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记者 赵明 朱良骏/文 齐洁爽/图
2016-06-02 16:20

1

井冈山“红军万岁”雕塑,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铮铮铁骨,寓意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

春末夏初,井冈山五百里竹海,青翠欲滴。

深圳特区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采访组一行,翻山越水,从满眼绿色中,走进这块红色圣地。

89年前,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此,井冈山便以其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载入中国革命史册。在井冈山血与火的斗争中培育出来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调研考察并再上井冈山,强调“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号召全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2

曾志的孙子石金龙、王佐的孙子王生茂、袁文才的孙子袁建芳、甘祖昌的女儿甘公荣。(从左至右)

追寻记忆,小饭馆迎来四位红军后代

今年2月2日上午,在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旁的慎德书屋内,习近平总书记与甘祖昌将军的夫人龚全珍、曾志同志的孙子石金龙、袁文才烈士的孙子袁建芳、王佐烈士的孙子王生茂、全国道德模范毛秉华、全国优秀组工干部曾建的夫人肖梅围炉而坐,向他们致以新春祝福。

巧合的是,本报采访组一路追寻红色记忆,也荣幸地邀请到甘祖昌的女儿甘公荣、曾志的孙子石金龙、袁文才的孙子袁建芳、王佐的孙子王生茂。5月15日中午,四位红军后代齐聚在一家小饭馆里,畅谈先辈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感人事迹。

现在,四位红军后代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井冈山干部学院为学员们授课,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先辈的教诲,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光大井冈山精神。

刚从井冈山干部学院课堂上走出的袁建芳称,在井冈山精神中,群众路线显得尤其重要。袁老师介绍,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前,井冈山地区的百姓只拥有30%的土地,第一部土地法在井冈山确立后,到处是“分田分地真忙”的景象;一名姓叶的老农牵着孙子,在分到的土地上抓起一把土,第一次发自肺腑地喊出“共产党万岁”!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解决了土地问题,就能赢得农民;随后,母送子、妻送郎当红军的场面在井冈山各地涌现。

“坚定信念,敢于胜利,在先辈们身上得到很好体现。”袁建芳和王生茂满怀深情地谈起爷爷对党的忠诚,对理想的追求。

1928年2月上旬,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队完成了他们向正规工农革命军转变的关键性一步。在宁冈大陇朱家祠堂前的草坪上,毛泽东亲自主持大会,宣布袁文才、王佐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5月,红四军正式成立,袁、王部被编为第32团。

面对敌人对井冈山的疯狂“进剿”,袁文才、王佐率32团镇守井冈山大后方,使在前方作战的主力部队无后顾之忧;虽然敌众我寡,但他们坚信主力部队会打回来,只要坚持,就能迎来胜利,并连续取得五斗江、草市坳、永新城及土溪岭、龙源口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

“从奶奶身上,我看到了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曾志的孙子石金龙回忆,自己和父亲曾与奶奶中断联系17年。奶奶当时已是中组部副部长,他和父亲仍在井冈山一个山村里,过着田耕生活。恢复联系后,一次他与奶奶吃饭时,悄悄地请求,看能不能给解决城市户口。石金龙以为凭奶奶的地位,解决城市户口应不成问题。可奶奶一听,指着桌上的饭菜说,这些都是你们种的东西,你们是农民,有地种有饭吃,还要城市户口干什么。毛主席的孩子能上朝鲜战场,你们为什么就不能留在井冈山?自此,石金龙再也不向奶奶提及户口的事了。“父亲当了一辈子农民,到死都是农民。” 石金龙说。

甘公荣则以自己的亲身见闻,讲述了父亲甘祖昌这位“农民将军”省吃俭用,带领群众修水库、建发电厂、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事迹。

听说餐馆里一下子来了四位红军的后代,年轻的女老板月英和几个服务员乐坏了。他们不但奉献出最拿手的饭菜,还争着要与红军后代合影留念。月英特地请记者帮忙,给照片起个响亮的名字,准备把它挂在餐厅正中央。

坚定信念,老人47年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

他,47年如一日,不辞辛劳,自费奔波各地,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2万余场,平均每天超过1场,听众累计220万人次。他就是全国道德模范,87岁的毛秉华。

记者按约定的时间,大清早来到毛老的办公室,老人家已早早等在那里。

了解记者的采访意图后,毛老从1930年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全党全军明确了革命方向,一口气讲到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

“井冈山精神首先就是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在简陋的办公室里,毛老侃侃而谈,一边有力地做着手势,“理想信念是党性之魂。”革命年代,正是因为有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我们党才能无惧“敌军围困万千重”,有力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信仰至关重要,如同照亮前路的灯,好比把握航向的舵。

“井冈山精神的另一个精髓是敢闯新路。”毛老说,理论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今天学习井冈山红色历史,必须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结合起来学,和“两个一百年”、“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起来学。你们是深圳来的记者,前不久,全国在大力宣传深圳,就是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深圳精神也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的传承与发展。

据了解,1989年毛老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岗位离休后,没像其他老人那样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生活,而是“执拗”地一门心思扑在收集史料上,只身一人跑遍了湘赣两省边界各县的农村,还到赣南、闽西、广州、北京、长沙等地寻访老红军和红军后代,收集革命文物,把宣讲井冈山精神作为毕生的追求。

临行前,记者想与毛老合个影,并请他在椅子上就座。毛老笑着说:“我没那么老,站着讲课几十年,早习惯了。以后啊,还要一直站下去,讲下去!”

依靠群众,小山村扶贫脱困气象新

岁月无痕,但一种精神却在大山深处留下清晰的烙印。80多年前,作为我党胜利之本的群众路线在井冈烽火中震撼发端;80多年后的今天,它又在井冈山黄洋界下的贫困小山村神山村有了新的时代注解。

今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井冈山神山村,看望慰问贫困户、烈士后代,与当地村民一起打糍粑,互致新春祝福。时隔数月,总书记的到访带给这个小山村的处处暖意仍让人感受深切。

5月14日,记者驾车经过两个多小时,艰难到达神山村口。在村主任赖志成带领下,记者沿着总书记走访的线路,边走边看。

“看到总书记的时候,我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回想起2月2日见到总书记的那一刻,65岁的左秀发依旧心潮难平。他说,总书记走进他家中,详细询问了他儿子左香云竹木加工的情况,还给他的孙子送来了崭新的书包和文具。

在左香云的竹木加工作坊,记者看到激光雕刻机雕出的精美竹笔筒、花瓶、茶叶罐。小左一边演示激光雕刻的过程一边介绍,以前竹木加工产品主要销往深圳及广东其他地区,现在足不出户就被网上订购一空。记者问他每年大概能挣多少,小左自豪地说:“二三十万是有的!”

由于山高路远、信息闭塞,神山村一度是井冈山茅坪乡最贫困的村庄,村里青壮年劳力也大多外出务工。

从村里一张贫困户登记表上,记者看到,全村54户曾有21户贫困户。自2012年起,神山村利用当地特有资源,开展了毛竹低改、黄桃种植、山羊及娃娃鱼养殖等项目,乡政府派出11名干部到村里定点帮扶21户困难户。截至去年底,已经成功帮助8户人家脱了贫。“今年底,我们村可以全部实现脱贫!”村主任赖志成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年近七旬的神山村村民邹有福,家庭贫困,妻子患癌症,他曾一度绝望。可如今,他有了一个新身份——村里黄桃合作社、茶叶合作社的“股民”。政府免费送他的产业股,让他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过去,井冈山百姓给红军战士送鞋子;如今,党员干部为贫困群众送路子。路子,也源于群众。今年农历新年上班第二天,井冈山市委书记王萍就带着市委办公室扶贫工作组来到神山村召开“群英会”,与群众一道共谋脱贫大计,工作组自带被褥住村,首件事也是挨家挨户地问困难、听诉求。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井冈山的山间小路,通往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八角楼的灯光,映照共产党人的奋斗征程。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犹如漫山遍野的井冈翠竹,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编辑 刘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