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寓教于“农场”,给孩子们 一堂多彩的劳动课
晶报记者 王文丽 王靖博 顾蓉
05-06 07:17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校园屋顶天台变身“植物园”“农场”,学生在此养花、种稻、种菜,这在很多学校已不足为奇,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快乐,感受收获的喜悦。

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深圳各学校通过生态教育、综合实践、通用技术、科创信息等多元融合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技能,锻炼学生意志力,赋予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思维,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勤劳节俭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责任感,使学生愿意且主动地投入家庭和社会劳动,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华南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在楼顶种植油菜花。

现场

种水稻、茄子……学生在校园“采收忙”

“吃上了自己种植的大米,真香!”在深圳市宝安区弘雅小学,孩子们就有这样的福气。不出校门,弘雅学子在校园内就可以种稻、种菜,体验农民伯伯 “汗滴禾下土”的感受,享受劳动的快乐和成果。据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曾东槐介绍,学校在校园内的空地处建有劳动教育基地1500平方米,面积之大在深圳校园中罕见,基地以鱼菜共生理念为先导,形成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生态发展。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可以体验种水稻,还可享有鱼菜共生、水培种植、沼泽地种植、彩虹杯二培种植、一米菜园种植、溪流生态种植等多种复合型劳动课程资源。结合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多元化、复合型耕作生态系统,学校构建起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劳动+”复合型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爱农情感,进一步落实五育并举。

“在学校可以体验给番茄浇水、松土,和同学在‘共建花园’一起种花,很有趣好玩。之前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制作果茶的课。回家后我和爸爸一起动手体验做果茶,让我体会到和家人一起劳动的快乐。”深圳市龙华区华南实验学校初二学生谢茜回忆说。该校校门口的“共建花园”由学生设计、种植,在楼顶打造的“星空农场”“水稻乐园”,由师生根据季节种植油菜花、向日葵、水稻、冬小麦、南瓜等,学生可体验从种植、养护、观察、采摘到烹饪的整个过程。目前,学校将迎来新一年油菜籽“采收忙”。

深圳市龙岗区天誉实验学校的学生在劳动基地“誉耕园”辛勤劳作,进行“二十四节气”主题学习,并依照自然节律进行科学农业实践。深圳市高级中学龙岗学校(以下简称“深高龙岗学校”)也打造了“空翠园”和“半亩田园”两个劳动基地,晶报记者看到,劳动基地里,火红的朝天椒、娇嫩的黄瓜、待红的番茄等传递着盎然生机,而且每一块地都由各班学生根据种植的蔬菜和对生命成长的看法进行命名和设计。深高龙岗学校初二学生王钦娴介绍,他们班的菜地名为“欣欣向荣向阳班”,种植的是茄子,“在种植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问题,老师们会根据实际遇到的情况用最简洁明了的方法教导我们去解决问题,并延展教会我们更多的知识,‘菜粉蝶和小茧蜂的故事’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原来,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蔬菜遇到大面积的菜青虫和小茧蜂肆虐,该校教师金龙俊带领学生们用科学的方式消灭虫害,同时延伸了另一项课题:带领学生们捕捉菜青虫和小茧蜂,观察虫子的生长过程,看着菜青虫到菜粉蝶的一步步蝶变。

此前,龙岗区布吉街道华浩幼儿园的孩子们则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和体验“晒秋”,把吃不完的农作物洗洗晒晒,贮存起来,孩子们乐享丰收,感悟秋收冬藏的道理。新生第二幼儿园的孩子们用心浇灌,用时间陪伴,终于迎来了花生的收获,也明白了虽然花生生长在土里不易被看到,但是它的每一朵小花都在告诉大家:“我”在成长。

▲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学生体验种植。

▲弘雅小学学生在收割稻谷。

举措

学生假期可“看店”“当小老师”,校内外劳动实践场地丰富

作为深圳市首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和深圳市教育评价改革示范学校,宝安区弘雅小学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让学生用努力学习获取的“校园币”购买课程体验券,凭课程体验券参与劳动课程学习。例如,学校深入开展“遇稻美好”课程,在课程中让学生经历“犁地—插秧—施肥—收割—打谷—晒谷—选谷—碾米”的学习全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大米的一生,并了解农耕中镰刀、锄头、打谷机、鼓风机、碾米机的使用原理和方法等。

各学校还不断在校园开发新的劳动场域。龙华区华南实验学校打造了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创意园”,学生可在此实践木雕;学校“百果园”的200多棵果树由师生种下,教学楼楼梯下的三角空间由学生设计布置,通往“星空农场”的楼梯处大幅壁画也由学生和老师手绘而成,学校各个细节处都能看到学生们的木艺、纸鸢等手工作品,处处都是景色,处处都体现着学生的劳动和智慧。学校还在1楼专设空间展出校园建设劳动者的工具、学校发展进程等,让学生感受学校“从无到有”的过程、感受“劳动的力量”。

深高龙岗学校让学生为校园每一棵树设计“身份证”;组织学生养护萌兔;向学生科普陶艺、陶笛、香囊等传统文化,掌握基本制作方法……百年老校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创设了“三馆十园十坊”23个主题劳动育人空间,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劳动,建设了一支由专兼职教师、家长义工、社会志愿者组成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劳动教育可视化评价系统,致力让学生“学生活知识、练生存技能、悟生命意义”。

学校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在观澜古墟,华南实验学校设置了一个“字信”体验馆,展出以汉字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将劳动教育延伸至校外,融合传统文化学习、美育以及动手能力、社会交往、理财培养等,学生周末及寒暑假等假期可报名“看店”、当“小老师”为来访人员讲解,截至目前该体验馆已接待了40万人。深高龙岗学校以马峦山郊野公园、仙湖植物园为研究基地以及利用龙岗区社会实践基地等场域,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渗透环保实践教学,如垃圾分类、保护植被等。这些恰恰体现了劳动不只是停留在劳动课和校园里,各学校精心开发,校内外遍布劳动教育“研究胜地”,处处是课堂。

▲天誉实验学校的孩子们采摘蔬菜。

声音

开展劳动教育,提升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力

“希望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多一点坚韧的意志力、更强的生存能力、对生活更多的热爱,这也是我们接下来努力重点做的事情。”龙华区华南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江坚表示,龙华区华南实验学校探索实践以劳动教育为中心的跨学科融合教育,通过劳动课、“狗博士计划”、毕业设计等主题式、项目式、任务式课程活动,把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细微处,致力“让每个孩子都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劳动经历能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行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面对挑战的韧性。同时,它有助于孩子认识到每一份工作都值得尊重,并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出勤劳节俭的品质。总之,劳动教育能为孩子的全方位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宝安区弘雅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曾东槐认为。

深高龙岗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钟建强介绍,学校自开办以来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构建融生命、生态和生活于一体的“融·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同时采用“劳动+”教育模式:“劳动+场域、劳动+师资、劳动+学科、劳动+家校社协同、劳动+活动等”,促进劳动教育融合生长,实现劳动实施日常化、评价多维化,通过构建多元的劳动课程,达到全员、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建设者、探索家和领袖人才。

深高龙岗学校德育处主任尹爱华表示,学校开发了30多门劳动课程,在此基础上,本学期各年级开发了自己的劳动课程体系,如一二年级的课程融合“鸡兔同笼”案例(包括“给兔宝宝取名字”“给兔子造房子”“小鸡孵化记”“巧做鸡舍”),三四五年级的面食制作课程,七年级的家乡菜制作等,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能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方面经验解决劳动中的问题,发展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在劳动中学会自我管理、团队合作,体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责任担当的品质,培养勤俭节约、精益求精、不畏艰辛的劳动精神,从而让学生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我认为劳动是一件快乐的事,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让劳动成为一件有期待的事情。”华南实验学校美术老师张燕在她所教的掐丝珐琅课上,融入制作历史、文化底蕴、技法技巧等知识,提升学生实践和动手的兴趣,助力学生在付出时间和精力完成精美的作品后体会动手的乐趣,并引导学生勤动手,可在假期通过课上所学技法来装饰自己的文具盒和房间。她希望帮助学生形成生活技能和能力、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责任感,使学生愿意且主动地投入家庭和社会劳动,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深高龙岗学校初一学生汤子涵表示,种植过程中氛围轻松愉悦,园艺课上穿插英语教学,缓解了压力,更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其他课程的知识。华南实验学校初二学生江一可也感觉到,劳动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学习到团队合作,还有坚持、细心、永不放弃的品格,我觉得这正是我们现在中学生所需要的”。

“孩子经常会兴奋地和我说,他又到学校的星空农场观察向日葵了、又看到水稻乐园里的植物长高了……回到家后,他也会主动整理自己房间的物品、帮忙扫地等,这一年感觉他的日常劳动技能提升了。”华南实验学校一年级学生郭灏哲的家长陈女士说。她认为,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她希望孩子能随着年纪增长,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培养助力他一生成长的品行和习惯,做到自理自立,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孩子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弘雅小学校长与学生一起用传统方法打稻谷。

▲“看,稻谷这样变成了大米”。

政策

多措并举,支持优质劳动教育在深圳落地生根

深圳持续重视劳动教育。《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于2022年年初发布,从课程、评价、师资、保障等方面提出多种措施,为劳动教育创新特色发展提供肥沃土壤,支持优质劳动教育在深圳落地生根,其中指出:中小学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教育周;每年5月为全市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力度,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联盟,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基地;并对各学段的劳动教育实施内容进行指引:小学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小学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初中以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为主要内容,普通高中以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为主要内容,职业院校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普通高等学校应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

此前,深圳提出将全力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劳动教育“深圳经验”,实现“三个100”的建设目标,即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个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创建100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培养100名劳动教育名师,开发系列劳动教育课程,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校内校外结合、课程体系完善、资源丰富多样、体制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常态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的协同育人格局,实现劳动教育先行示范。

202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重点做好健全“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巩固深化“双减”成果,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促进科教、体教、艺教、卫教深度融合,全面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劳动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记者 王文丽 王靖博 顾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