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系学子走进天文台实习,“看星星的人”助力大鹏西涌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通讯员 李婷菊
04-27 18:5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4月22日至26日,来自广州大学天文系的首届天文专业本科生来到深圳市天文台,完成他们首次进入专业天文台的实习。从天文观测设备的使用到天文数据的分析,从天文台的观测业务到暗夜社区的建设管理,深圳市天文台为大学生们设计的实习课程全方位地为同学们展示了专业天文机构的业务形态,并提供实操机会和指导。21名天文学子在为期5天的实习期里接受到从理论到实操的全面训练。

从理论到实操,天文的门槛并不高

4月22日,伴着濛濛细雨,来自广州大学2022级的首届天文系本科生来到了位于大鹏新区的深圳市天文台。连日的雨水虽然令许多天文观测无法展开,但并没有浇灭同学们吸收前沿天文知识的热情。

实习的第一天,天文台梅林部长为同学们介绍了天文台的总体情况。同学们初步了解到天文台三面环山、一面环海的独特地理优势。在了解了天文台的主要设备三通道太阳望远镜、口径80cmRC望远镜、流星监测设备、Fourier光谱仪以及304mm双筒望远镜等观测设备后,同学们操作望远镜的热情被充分激发。虽然天公不作美,但他们在室内进行了望远镜的组装练习。

傍晚,同学们来到西涌国际暗夜社区的天文主题酒店,为3名酒店工作人员进行望远镜操作、维护保养的培训,传授跟踪天体的技巧,交流如何更好地运用展览器具向公众科普。同学们也完成了从学生到科普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5天的实习课程干货满满。在天文台观测员曾跃鹏的指导下,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专业天文台的设备运行过程和工作环境,以及设备定期检查和维保工作流程。

天文台郑建川博士在“太阳观测及数据处理”课程中为同学们讲述了日珥、耀斑及日冕物质抛射的观测过程、太阳活动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影响。同学们还学习到了处理太阳观测数据的方法和流程。这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挑战,也充满了干劲,回到宿舍后“加班加点”处理数据。

在实习课程“行星及深空天体观测后期处理介绍”中,观测员梁翀向同学们讲授了如何使用Pixinsight软件对天体摄影作品进行处理,包括如何去除光污染和噪点,调整亮度、对比度等,以及如何增强星系和星云的细节等内容。王烁淳同学在听了老师的讲解后突然意识到,为什么自己原来拍摄的照片普遍存在“发绿”的问题,得到启发的她对后期处理重燃了兴趣,实践了木星图像后期处理的整个流程。

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到了提取有效数据的手段和意义,理解了数据处理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技术手段,还是一种视觉艺术,可以让普通大众更容易学习天文知识,认识宇宙的魅力。

学习观测掩星,你也可以发现小行星

在“掩星观测及分析”实习课程中,叶嘉晖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有关如何发现和观测小行星方法的讲座。通过介绍深圳市天文台近几年参与小行星掩星联合观测的过程和成果,展望掩星观测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同学们了解到,华南地区潮湿的气候特征、常有雨水的天气特征使我们很难进行巡天或需要长时间持续观测的项目,而掩星观测的短期观测特征使这一观测活动成为了合适的观测项目。课程加深了同学们对太阳系深空天体研究的认识,为希望日后从事小行星发现等相关科研工作的同学提供了建议和指导。

实习的第四天天气转好,天文台迎来了久违的阳光。李德铼老师在圆顶里向同学们介绍了天体观测实操,演示如何使用软件控制相机对行星等天体进行拍摄,还向同学们演示了滤镜轮的使用方法。

曾跃鹏老师带领学生们使用三通道望远镜对太阳进行观测,并拍摄到了太阳的照片,演示如何手绘太阳黑子,同学们也积极尝试手绘太阳黑子。

天文学子走进暗夜社区,赋能社区天文文旅发展

实习课程不仅在天文台展开,还让同学们深入了西涌国际暗夜社区,亲自参与体验了暗夜社区不同区域的天光环境实测工作。身为天文发烧友的曹健鸿同学表示,自己从初中一年级就入坑天文了,接触天文理论知识比较多,有较丰富的参加天文奥赛的经验,但实操经验不多,以往也较少尝试拍摄和后期。这次实习经历一方面丰富了他做天文科普工作的经验,他十分乐意将自己的天文知识传递给大众,让到访暗夜社区的人们以较低的门槛接收天文科普知识。另一方面,他也初次深入了解了天文台内部工作的具体形式,希望自己未来能在天文领域继续深造,学习更高水平的天文科技。

深圳市天文台工作人员表示,同学们作为广州大学天文专业的大学生,正在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社区建设赋能。同学们为社区内天文文旅经营场所提供的望远镜操作培训、常规科普活动指导等专业技术指导,可以提升暗夜社区文旅经营者的专业服务技能,同时也为社区的光环境治理、城市光污染治理提供了专业支撑。

未来,市天文台还将联合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探索在西涌国际暗夜社区设立高校大学生天文实践创业基地,为大湾区高校天文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教学实习和创业支撑,推动科技文旅产业的孵化,助力绿美深圳生态建设发展。

(深圳市天文台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通讯员 李婷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