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破译“深圳奇迹” | 社科成果选粹
傅鹤鸣
04-09 07:58
收录于专题:理论周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提要

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系统梳理总结深圳经济特区走过的光辉历程,破译“深圳奇迹”,对于肩负起新时代党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篇章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深圳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40多年来,深圳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创新解决问题作为主要任务。

因此,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系统梳理总结深圳经济特区走过的光辉历程,破译“深圳奇迹”,对于肩负起新时代党中央赋予的历史使命,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篇章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初创奠基时期(1978-1985)面临的问题:如何破局

在这一时期,深圳面临的是城市建设如何率先破局的问题,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的问题。

深圳早期城市规划历程就是一个坚持问题导向的典型案例。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的问题,深圳最早是从城市规划入手。1979年深圳建市之初,规划建成一个面积为10平方公里,有10万居民工作、生活的小型城市。1980年5月,深圳成立了城市建设规划委员会,城市规划面积为50平方公里,近期(至1990年)人口50万。1981年11月,深圳制定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大纲》。1985年年底,深圳市规划局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共同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

早期深圳城市规划修改频率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充分说明深圳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立足现实问题、直面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由问题推着走的。

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时期(1986-1992)面临的问题:如何转型

在该时期,深圳面临的是经济结构如何向外向型“转型”的问题:即发展什么样的经济的问题。

1984年到1985年,深圳进入一个“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一些潜伏着的问题开始暴露:一是基建的摊子铺得太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是引进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四是利用国内外差价做倒手生意时有发生,五是黑市外汇买卖猖獗。

对此,深圳坚持向外向型转型的问题导向,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解决举措,迎来了深圳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的历史成就。主要解决举措包括:

其一,坚持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1985年11月,深圳提出把发展“轻(型)、小(型)、精(密)、新(技术)”作为深圳工业发展的方针,经过几年努力,深圳初步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

其二,以市场为取向、大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革。1986年,深圳首先将赛格集团公司等六家市属大型国有企业作为股份制改革试点单位,股份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另一方面开展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较好地解决国有资产使用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关系。

其三,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圳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政府机构改革为例,在这个时期,深圳先后于1982年、1983年、1986年、1988年、1992年开启了五轮政府机构改革。通过五轮机构改革不难发现,贯穿整个过程的主线就是存在什么问题就通过改革来解决什么问题,问题导向鲜明。

三、增创新优势与跨越式发展时期(1993-2002)面临的问题:如何增创

在该时期,随着对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普惠政策,深圳面临的是如何同台竞争的问题:关于“还要不要特区”“特区还特不特”“特区还要不要‘特’”“特区如何‘特’”等问题。在这个时期,深圳特区“特不特”以及“如何特”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深圳能不能在全国通过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增创新优势的问题。对此,深圳以1994年制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总体规划》为总抓手,采取了系列领先做法:

其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全面理顺产权关系、全面加快公司化步伐,有力推动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此基础上,1994年初,深圳选择了35家不同规模和行业的国有企业,在全国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995年初,在试点基础上制定了《深圳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纲要》,基本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其二,建设现代市场体系。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深圳在商贸流通、金融体系、劳动力市场、土地使用制度、技术市场和创业投资市场体系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一系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新成就。

其三,深化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圳从1994年开始就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实行政企分开,稳妥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经过1998年和2001年两轮政府审批制度改革,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宏观调控体系稳步建立起来了。

四、深化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时期(2003-2012)面临的问题:如何发展

在该时期,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同时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席卷全国。在新形势下,深圳如何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解决一些历史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使深圳的改革开放更上一层楼,是这一阶段深圳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深圳提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目标。主要解决办法包括:

其一,完成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从2001年开始,深圳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从2003年到2005年的三年时间里,全市共完成34户市属一级企业、250多户二级企业的整体改制,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率先完成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阶段性任务。

其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为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深圳先后出台了包括《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一系列改革举措,开启对民营企业实行梯度扶持和重点培育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实施名牌战略,华为、腾讯等一批大型民营企业迅速崛起。

五、“双区”建设时期(2012年至今)面临的问题:如何跨越

在该时期,深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双区”建设能否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和汇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以利在全球世界城市白热化竞争中占领国际创新制高点以实现新跨越?主要解决办法包括:

其一,“双区”建设的战略引领。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为战略抓手,推动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其二,体制改革的纵深突破。深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优化营商环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通过体制改革实现新跨越。

其三,对外开放永不止步。通过完善深港两地经济运行规则衔接机制、打造前海对外开放新平台、构建“一带一路”交流合作新载体等举措,以全球坐标定位自身发展,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开放先行区。

其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通过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启动以深港河套地区为核心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及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等系列举措,以创新驱动完成新跨越。

(作者系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