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推广!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肯定深圳市汕尾市对口合作成效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02-22 15:0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记者近日从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咨公司联合印发了《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情况监测报告》(2024年第1期,总第10期),从产业协作、消费帮扶、医疗卫生、营商环境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深圳汕尾对口合作工作经验,充分肯定了深汕对口合作取得的成效,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建立健全革命老区对口合作制度体系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位统筹、全力支持,深圳、汕尾两市主动靠前、高效落实,推动省级层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和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圳市与汕尾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7年)》,市级层面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要点,统筹把握合作方向,共商共议发展事宜,区县层面建立结对帮扶协作关系,推进对口合作具体任务,从组织领导和资金保障,全面构筑对口合作工作“四梁八柱”。

双向奔赴,产业协作按下“快进键”

高效落实、互利共赢,全力推进深汕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立足深汕合作拓展区,高标准打造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成立合作园区管委会,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投资等经济发展事务由深圳牵头落实,征地拆迁、土地指标等社会事务由汕尾牵头负责。出台《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规划建设方案》,推动合作园区建设步入正轨。2023年,深圳市明确对汕尾专项帮扶资金按每年不少于2亿元安排,县级对口帮扶资金按每县(市、区)不少于2000万元安排,并确保后续年度专项帮扶资金每年不低于5%增长,优先支持合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高点布局、创新驱动,全力提升“科创飞地”服务转化能力。汕尾市在深圳南山区设立“科创飞地”——汕尾创新岛(深圳),充分利用深圳人才、技术、科研等创新资源,形成“研发设计在深圳,转化生产在汕尾”的创新生态。截至目前,汕尾创新岛(深圳)已入驻企业(创新团队)73家,引进科技研发人才121人,200余项知识产权完成申报,推动深汕两地创新与产业转化的优势互补,为革命老区打造高科技产业集群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为深汕协作共建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动力。

同频共振,消费帮扶增活力助振兴

兴业富农,大力发展留得住的帮扶产业。组织“深圳农业龙头企业考察团”汕尾行活动,推动丰农控股、广弘资产等深圳企业与汕尾企业达成合作,共谋汕尾农业现代化。注重发挥科技特派团队作用,联系省农科院汕尾分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对水稻、荔枝等多个农产品进行品种改良,引进优质品种,推动科技赋能帮扶产业。深圳19个驻镇工作队通过农行金融助理办理贷款累计超2亿元,惠及20余家农企、500多农户。

推介扬名,着力培育叫得响的帮扶品牌。持续助力汕尾产品“深圳认证”,统筹抓好“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工程建设,强化定向采购帮扶,持续推动帮扶产品进驻深圳餐厅、工会、学校。2023年汕尾新增螺丝椒等10款优质农产品入选“圳品”,获得进入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大型商超的通行证;海丰丝苗香米等16款汕尾农产品入围第三届深圳消费帮扶“百强好产品”名单;妙荔现代农业园等6家汕尾农场入选“深圳农场”。依托海吉星“圳帮扶”平台打造“圳帮扶·汕尾馆”,销售汕尾农副产品超1.77亿元。利用“深圳食博会”平台推介汕尾十大精品旅游线路助力文旅消费。

携手并进,构筑医疗卫生服务新高地

创新运营模式,推动高水平医院落户老区。为推动汕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深圳出资16亿元援建深汕中心医院。借鉴深圳近年来将新建市属医院交由知名医学院校运营的做法,深汕中心医院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运营管理,已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建设医院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推动省级医疗资源下沉,老区人民更有“医”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将总院的学科和医疗技术等全方位平移到新院区。总院平均每月派驻全时和柔性的高层次临床专家200人次以上到深汕院区开展门诊、会诊、手术、讲座等,诊疗患者超过60万人次,实施了18000多台手术,开展了近100项粤东地区首例的前沿医疗技术,打造了重大疾病临床诊疗学科平台。同时,对标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高起点配备先进医疗设备,目前拥有粤东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PET-CT等先进设施,为老区人民提供多项“高、精、尖”医疗技术服务,有效激活了汕尾医疗卫生事业的“一池春水”。

高标准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汕尾市印发支持政策清单,从资金保障、医疗服务等6个方面予以政策保障,全方位助力深汕中心医院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5月18日,深汕中心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正式揭牌,努力搭建粤东区域内、省内跨区域医联体,牵头粤东区域内专科联盟建设,通过人才引领、学科辐射和技术带动,让优质医疗服务辐射粤东地区、惠及更多群众。

同向发力,以“特区”思维擦亮“老区”营商环境新品牌

“阳光暖企行”,为企业减负降本。汕尾市深入学习深圳市围绕企业获得感、提升企业投资兴业效率的先进实践,将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抓手。支持申请人在相关平台完成设立登记后分段办理企业开办相关服务事项,开设“电水气有线电视网一次办”专窗,设立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专项资金200万元,拓宽动产押品范畴,创新推出小企业渔船抵押贷等多款本地金融产品,贷款增速领跑全省各地市。

“春雨润企行”,为企业服务“零距离”。汕尾市对标学习深圳市数字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将打造区域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作为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突破。上线“大湾区·视频办”异地收件平台,通过远程交互方式,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深汕零距离”,打造“大湾区能办、老区也能办”的营商品牌,全力解决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384项深圳政务服务事项在汕可办,1048项汕尾政务服务事项在深可办,实现异地办事无差别受理。

“清风伴企行”,为企业保驾护航。汕尾市认真学习深圳市法治引领、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经验做法,将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建成汕尾市农民工工资支付预警监控平台、汕尾市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等,汕尾市民商事案件结收案比97.63%,同比提升12.74个百分点。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数字平台,完成首个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服务工作站申报。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