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议汇|警惕因“借”生腐由“借”变贪
深圳特区报
2023-11-29 09:4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市分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张希刚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通报指出,张希刚纪律意识淡薄,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长期借用信贷客户车辆。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例看,党员领导干部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的钱款、住房、车辆等情形时有发生,后者或慑于权力,或另有所图,通常不敢、也不好意思催还和收取费用,而是由党员领导干部免费使用。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王言虎(北京 媒体人):“有权不可任性”,但个别领导干部却习惯了任性,无所顾忌地任性。基于职务形成的特殊地位和便利条件,某些“关键少数”在信贷审批、职务提拔、内幕交易上可能会出现“管不住贪欲心、管不住手中权、还管不住身边人”的情况。张希刚之所以敢长期借用信贷客户车辆,大概就是出于自己掌握关键审批权力的“底气”。这警示我们,要从“关键少数”入手,打击各种隐性腐败行为,让“关键少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练洪洋(广东广州 媒体人):与正常借用不同,违规借用强调的是党员领导干部与提供钱款、住房、车辆的当事人存在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从而影响了公正执行公务。说白了,这种“借”是以权谋私。对腐败官员来说,这种“借”看似无本生意,其实不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向人家借钱、借物,人家势必向你借权、借势,他们用你手中的公权力去营私,甚至搞违法活动。从开口“借”的那一刻起,“不定时炸弹”就埋下了,最终只能是:“借”时一时爽,“还”时泪一行。

黄雅慧(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打着“借用”的旗号,违规向管理服务对象借用款物,本质上是以权谋私的问题。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往往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严重影响社会公平公正。因此,要警惕因“借”生腐、由“借”变贪。

“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是为政用权的基本准绳。党员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姓公不姓私,为公不为私,唯有对手中掌握的权力常怀敬畏之心,正确认识权力、对待权力、运用权力,方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整理:尹传刚)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