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与“一带一路”的十年之缘
南方+
2023-10-18 23:05

在非洲肯尼亚的小镇上,深圳企业与当地村民一起“种太阳”,利用绿色科技将丰富日照转换为汲取生产知识的动力,点亮当地生活。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深圳援建的中巴新友谊学校——布图卡学园启用后,为数千名巴新学子带来学习的新希望。

在深圳音乐厅,第四届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重磅回归,“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顶尖音乐家们齐聚一堂,共同奏起新丝路交响……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在京举行。新华社

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过去的十年里,“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深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而位于南海之滨的深圳,是全国最早、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城市之一。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特区和开放型经济代表,深圳凭借自身优势,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共建国家官方往来、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从“硬联通”“软联通”到“心联通”,向世界讲述了一个个富有特色和活力的“深圳丝路故事”。

“硬联通”
海陆空齐“飞跃”,货如轮转经贸攀升

在深圳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湾区号”中欧班列缓缓驶出,开始全新一天的工作。货物通过该列车16天即可从深圳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比海运节省半个月运输时间。


深圳首趟“湾区号”中欧班列汽车专列。李晓龙 摄

2020年8月18日,“湾区号”中欧班列始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将“湾区制造”送往中东欧。三年来,“湾区号”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16列,运送出口货物36.11万吨,覆盖德国、法国、意大利、白俄罗斯等41个国家,成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关系的重要纽带。

如果将中欧班列比喻为“钢铁驼铃”,象征先辈们的筚路蓝缕,那么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目的地的机场货运航线,则是为丝绸之路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勾勒了人们对“空中丝绸之路”的想象。

作为重点开拓的新兴市场,东盟是深圳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自RCEP协定生效及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启动以来,深圳与东盟经贸合作持续深入。

截至目前,深圳机场口岸已开通9条前往东盟地区的货运航线,每周进出货运航班达96架次。今年1—8月,深圳对东盟进出口达3630.8亿元,同比增长9%。

深圳机场开通首条中亚货运航线 石道雄 詹璐华 摄

不仅如此,9月13日,深圳机场开通首条中亚货运航线,该航线从深圳飞往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开通后,深圳机场货运航线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通航城市增加至16个,大幅提升了便捷程度。

深圳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其港口链的影响力亦不断扩展。迄今为止,深圳港已与全球26个港口建立友好关系,其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友好港就有12个。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深圳不断拓宽国际市场,增强与共建国家的贸易联系。据深圳海关统计,深圳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值从倡议提出之前2013年的7474.7亿元快速攀升到2022年的1.19万亿元,增幅达59.1%。

与此同时,着眼于双边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和地区,深圳市贸促委在印度、加纳、尼日利亚、墨西哥等地设立11个海外经贸联络处,积极打造产品海外展示中心、组织企业出海办展参展,促进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推动深圳外贸高质量发展。

“软联通”
深企组成“梦之队”,规则对接护航“出海”

2013年-2022年十年间,深圳市民营企业对共建国家进出口以年均12%的增长速度,成为深圳与共建国家贸易中的拉动力量。其中,明星企业们组成“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梦之队”,为改善当地经济生活发挥了显著作用。

在数字经济方面,深圳以华为、中兴通讯等科技巨头为代表,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助力共建国家实现数字化转型。

曾经,非洲尼日利亚偏远地区村民接听电话时,不得不“爬树找信号”。当华为带来移动基站后,当地700多万人逐步告别“失联”。“我相信越来越多的村民会到村里做生意,还可以网上购物、开网店,像发达地区的人们一样。”一名当地的华为工程师充满信心说道。

华为不仅为共建国家提供高质量的通信基础设施,还针对当地教育、医疗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根据2022年6月数据,华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已部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赢得了全球大量城市管理者和企业的信赖。

中兴通讯则致力于推动5G技术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普及和应用,助力构建信息高速路。其采取“因地制宜”策略,在亚洲和拉美地区致力于提高通信网络覆盖率和家庭宽带体验,在欧洲大力推进5G网络商业落地,在非洲专注于高质量、低成本、可持续的通信民生服务。

在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50多个文件中,中兴通讯的业务已覆盖110多个国家,海外员工总数超1万名。

在移动社交领域,微信日益受到东南亚青年人的喜爱。截至2019年,在聊天类即时通讯工具中,马来西亚微信用户占比40%,新加坡占24%,泰国占17%,印度尼西亚占14%。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广受共建国家的欢迎。目前,微信支付已经覆盖69个国家和地区,境外合作机构超千家,境外商户超400万。

在新能源方面,比亚迪已成为全球的新能源汽车龙头,其新能源汽车运营足迹已遍布全球6大洲7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00多个城市。近年来,比亚迪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业务拓展到了乌兹别克斯坦、泰国、新加坡、埃及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为护航企业“出海”,深圳积极进行规则对接,与共建国家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进行合作,签署系列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

例如,2019年,深圳与新加坡便签署了《关于新加坡—深圳智慧城市合作倡议的谅解备忘录》,为深新双方在数字互联互通等重点领域合作建立基础;

通过成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和“一带一路”法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国首个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中文法律公共数据库等,帮助“出海”企业降低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

深圳还有多家企业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发力,为深化共建国家合作架起“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让偏远乡村与数字世界同步,为当地绿色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与可能。

“心联通”
“小而美”的民生项目,各领域交流开花

“共烹一席筵”“共谱一首曲”“共育一片林”……10月15日,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Z世代的2023:以丝路之名”最后一站来到深圳,20多名中外青年在敦煌、渭南、洛阳文化采风后,走进深圳的国际红树林中心感受特区绿色发展,并在平安大厦展现丝路行的文化交流成果。

将深圳作为丝路交流文化成果的展示厅并非偶然。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深圳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民间交流中,并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在民生方面,深圳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合作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以迈瑞医疗为例,该公司积极开展医疗援助项目,为共建国家的民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通过赠送医疗设备和培训当地医务人员,为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实惠。

同时,深圳的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也纷纷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开展教育援助、扶贫济困等项目,为提升共建国家的民生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

例如,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深系湄澜”项目集群,围绕促进南南合作,通过“共享经济特区建设经验”“湄公河太阳村”等四个项目,让深圳特区经验为湄公河国家带来新启发,让先进技术和产品造福当地民众。该项目集群被写入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

在文化方面,深圳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艺术交流更是不断擦出火花。9月27日-30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新加坡连续演出4场,现场掌声如雷、经久不息,在中西文化荟萃的新加坡呈现了一场文明交流互鉴的盛会。

在教育方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创了中国与俄罗斯教育合作的典范;“中巴新友好交流班”在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翰林学校揭牌,将带动深圳教育成果惠及巴新当地民众。

随着各领域交流合作全面开花,“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民心相通的故事也不断在这座城市精彩演绎:塞尔维亚足球教练斯尔詹·加西奇危急时刻跳海救人,被深圳市民誉为“最帅老外”;墨西哥、罗马尼亚等多国志愿者疫情防控期间主动为社区服务,一句“我是外国人,但我不是外人”被无数网友点赞。

目前,深圳也正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友城关系,通过举办高层会谈、国际论坛、文化交流等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原标题《深圳与“一带一路”的十年之缘》)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刘琨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