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技术大学2023国际教学周开启新学年“大礼包”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2023-09-16 07:50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同学们长途跋涉,抵达兰田。你们置身其中的,是一所真实的‘山河大学’,山环河绕,天地崭新,这里是青春的停机坪,是梦想的启航线。”9月15日晚,面对深圳技术大学4000余名新生,校长阮双琛发表题为《见行见知见未来》的主题致辞。据了解,创校7年多以来,这座位于深圳坪山的大学迅速成长:2023年面向全国23个省份招收普通本科生3997人,专业增至36个。此外,2023年深圳技术大学依托深圳大学招收研究生,录取硕士生298名、博士生9名,在校生人数突破一万人。

9月,新学年的校园生活旋律已经奏响。除了热情周到的迎新接待,激动人心的开学典礼之外,这所始终坚持国际化办学特色,以培养具有国际科技创新能力人才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还为青年学子奉上了入学后的一份重磅“礼包”——2023国际教学周。时隔三年,这场学术、文化盛宴的回归,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点燃了师生们开放探索,求知若渴的热情。

深圳技术大学2023年开学典礼现场。

1

瞄准全国应用型高校 “高质量领跑者”,办学影响力再创新高

15日晚,深圳雨势不小。尽管如此,在学校有序周密的组织下,深圳技术大学一年一度的开学典礼如约而至,校园田径场中学子身影涌动。在雨水与灯光的映射下,一张张青春的面庞格外清亮生动。

“我们的大学迎风敞开,没有围墙,却有‘门槛’。今年‘门槛’略高,理科类最低录取线列全省第7。”校长阮双琛在致辞中透露了深技大近年来一路走高的招生表现。据了解,2023年该校在广东物理类录取最高分609分,录取线564分,高于一本线(特控线)25分,列广东本土高校第七位;历史类录取线540分;美术类录取线522分,美术类录取线位列全省第十位,最低排位3325,较去年提升613名;音乐类专业首年招生,录取线519分,最低排位907。此外,还在往年基础上,新增内蒙古、青海、湖北、云南四个省份,理科/物理类平均高于当地一本线59分录取,文科/历史类平均高于当地一本线25分录取。更多优质生源的吸引,意味着这所高校办学思路、办学表现、办学影响力所获得的认可。

在校长致辞中,创新的力量被一再强调。技术大学是创新发展的新大学,并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起实践教学体系。阮双琛表示:“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精算师,是城市人才高地、创新动力和文化标志的重要支撑。高标准创办技术大学是高等教育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模、层次和品质再提升的重要举措。”而深圳先锋城市的禀赋为深技大注入敢为人先、创新发展的精神血液,城市强大的开放势能和发展动能,将推动学校迈向一流、成为标杆。

有着“空中大学”之称的深技大,开放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这不仅体现在校园建筑的设计巧思之中,也彰显于对学生禀赋的珍视,以及连接世界的广阔视野之中。在开学典礼的舞台上,除了深技大师生代表、业界翘楚之外,德国维尔茨堡-施韦因富特应用科技大学校长Robert Grebner的现身也获得了师生们热烈欢迎。他的到来,正是源自深技大的教育文化品牌活动——国际教学周(以下简称“国际周”)的回归开展。作为2018年首届国际周时便受邀来深的嘉宾,Robert Grebner可谓是深技大的老朋友了。在昨晚的活动之前,他已与其他外国嘉宾在深技大与师生深度交流近一周时间,并于15日上午受邀参加了高水平大学教育战略发展国际论坛,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管理中心校长Andreas Altmann,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商学院中国中心副主任Michael Jeive及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教授等7位嘉宾作专题演讲,共论教育高质量发展。

其间,Andreas Altmann作为“国际创业学校”的践行者,表达了“国际化、学术质量、实践导向、创新与产业的紧密结合”是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管理中心发展的关键词,也是深技大短短几年间实现飞速发展的“秘籍”。他期待两校今后能结合双方优势,互相学习借鉴,在多领域开展密切合作。

▲Nikola Sretovic拥有丰富的行业产业经历,他在《基于全球市场的产品设计》课程中为同学们带来自己积累下的设计案例和经验。

德国东巴伐利亚应用技术大学(雷根斯堡)审计委员会主席Ingo Striepling表示,该校是最早与深圳技术大学建立合作关系的德国高校之一。该校目前正在进一步推进应用技术大学的博士教育,并加强有关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能源资源、健康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这与深技大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等学院的专业设置不谋而合。他期待着两校加强专业领域的全球科研项目合作,共同培育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技术人才。

阮双琛介绍了深技大如何对标德国、瑞士等国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推进对外开放交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路。他表示,在深圳大力推进“20+8”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深技大主要围绕创新、科研、跨学科、国际化四个重点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不仅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还将大力推进科学研究,解决阻碍工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同时为深圳新兴产业未来布局开展跨学科服务,加强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研究型技术人才。

据介绍,深技大自2016年筹办以来,就瞄准全国应用型高校“高质量领跑者”方向,持续推进国际化先导战略,打造办学新范式和新标准,明确把引进国外优质应用型教育资源,作为推动学校高位起势的重要路径,7年间不仅在专业、课程等方面接轨国际,还在扩大科研国际合作“朋友圈”等方面取得斐然成绩。迄今为止,深技大国际合作伙伴已覆盖17个国家和地区,与70所国际高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共建6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出国交流交换活动20余次,参与学生累计超过400人次;在德国部分高校设立了国际交流办公室。

这种对外开放、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与深技大“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地方、面向周围,推动学科发展与深圳优势产业形成互哺和协同效应”的目标愿景同频共振。阮双琛介绍道,国际周就是朝着培养能解决深圳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卡脖子”难题的人才这个方向来开展,力争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开拓更多思路。

国际周课堂上,学生相互探讨、相互启发,让思维碰撞出新的火花。

2

培养具有国际标准的人才,国际教学周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落地

对于深技大“萌新”来说,入校第二周便能聆听海外名师课堂,与国际学生交流互动,感受深技大极具国际化特色的教学氛围,可谓是格外珍贵难得的校园初体验。而这就不得不提到深技大教育文化品牌活动,也是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张靓丽名片“国际教学周”,此前已在2018年、2019年举办了两届。

9月11日至15日,迎新结束一周后,深圳技术大学便在校园内举行2023国际教学周活动,包括德国维尔茨堡-施韦因富特应用技术大学校长、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管理中心校长在内的50余位德国、瑞士等国高校教授、学者以及20余位国际学生来访深圳技术大学,与深技大师生进行全方位的学术、文化交流。

国际周期间,45位国际教授及29位深技大教授联合为2022、2023级深技大学子带来116门国际课程。其中,学校为2022级学生开设72门1学分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按各专业特色而设,为学生“量身打造”,如《赛车工程》《为全球市场设计产品》等。与此同时,学校还为2023级新生开设了44场覆盖工、理、经济、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的讲座课程,如《商业分析》《生产系统自动化工程》《土地与环境艺术》等。

据统计,参加国际课程的学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6761人,全体2023级新生都充分参与其中,在国际课堂实践锻炼中,完成了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精彩过渡。

据介绍,在国际周教学、交流活动中,根据深技大学科特点、深圳乃至广东的产业特色设计课程,学生可自由选课、攒学分,不出校门就能体验国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原汁原味的教学、学习国外大学的学习方法;每届国际周例牌的巴伐利亚文化夜活动里,师生欢聚一堂尝正宗德国巴伐利亚美食、观演出,尽情感受浓郁的德国文化;聚焦教育新前沿,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探讨如何培养能对标国际、切实破解重大科研和产业痛点的高素质人才。

精彩纷呈的课程、活动设计,是深技大以国际周为媒,让国际视野邂逅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我们一开始就把国际化办学作为第一要务,把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经验引进来,国际周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阮双琛表示,之所以要办国际周,引进国际名校教授、学生到校交流,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国际化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用更加自信的状态在课程和科研等领域开展深度交流,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我们希望把国际周打造成深技大国际交流品牌,培养具有国际标准的人才,同时让学校开拓更多国际合作通道,为更多相关高校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在阮双琛看来,国际周带来的,不单单是一年一度的国内外师生“双向奔赴”,还有深技大与海外高校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长年累月的合作,这是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落地的有益探索。

在深技大2018国际周上,深技大与德国巴伐利亚州5所应用技术大学签署合作联盟协议,正式成立“深圳技术大学—巴伐利亚州应用技术大学合作联盟”,进一步促进各成员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为青年学子搭建交流平台。

2019年,第二届深技大国际周接棒登场。其间邀请了43位来自德国、瑞士等国一流高校的教授到校授课,不仅为全校学生带去87场讲座课程,还为2017、2018级学生提供了42门专业课程,吸引近2000名在校生踊跃“蹭课”。

对此,深技大商学院荣誉院长Holger Haldenwang坦言:“我们邀请来参加深技大国际周的国际教授,大部分有在企业工作或和企业合作的经历,他们在上课时会结合自身经历,用有趣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企业及产业的发展需求及探寻解决办法,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真正能推动科技进步的人才。”据了解,这原是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经验,通过国际周这个平台被更多深圳师生借鉴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对标国际的人才,“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跟地区产业合作连接有着紧密的关系,尤其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更需要培养出更多能推动地区发展的人才。”Holger Haldenwang说。

深技大“巴伐利亚文化夜”,中外师生精心准备的演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3

国际周活动异彩纷呈,国际化办学面向世界展开广泛交流

德国特劳恩施泰因职业学校校长、前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常驻中国代表邵贝德博士是深技大的“老朋友”了。早在2016年,他就作为第一批参与深技大筹建的德国代表来到坪山,也曾参加过2019深技大国际教学周。四年后,邵贝德终于见到了深圳技术大学一期校园工程落成后的全貌。“我一直期待着再回到这里,深技大的校园让我惊艳,我见证了她的成长,这让我很自豪。”

来自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管理中心的Martin Pillei 教授是第一次来到中国,来到深圳参加深技大国际教学周。“当我得知深技大从开始筹建到成立仅用了1034天时,觉得简直不可思议。我想来中国亲身感受这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想看看你们是如何实现这些‘奇迹’的。”这一周活动中,Martin Pillei 带来了《机械工程》等专业课和讲座,他希望他的课程能为深技大学生带来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和前沿资讯,使他们有所收获。

不难预见,这样的期待在国际周课堂上得到了深技大学子们的热烈反响。9月11日上午,在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的教室里,来自德国波恩-莱茵-锡格应用技术大学的Dirk Reith教授正在为同学们讲授《赛车工程》专业课。在他看来,“实践”是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学生的核心所在。“我们有一支学生方程式车队,每年都要制造一辆新赛车,这是一项复杂的实践任务,不仅涵盖了电气工程、电子传输等相关知识,还需要同学们在融会贯通之后搭建一套高效实用的功能系统,这对深技大的学生来说也是一项挑战,也是我们想教给学生的东西。”

此次与Dirk Reith教授一起到来的还有波恩-莱茵-锡格应用技术大学屡获国际大奖的赛车车队成员。在课上,他们与深技大赛车工作室的成员深入交流,互相“切磋”造车经验。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2021级朴文涛是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也是深技大赛车工作室悬架组组长,此次国际周他专门来听这门课。他表示,德国高校车队的同学们有非常清晰的赛季目标,还学习到了对于自己来说很新鲜的概念,获益匪浅。

除此之外,来自德国东巴伐利亚应用技术大学(雷根斯堡)的Sabine Jaritz教授则带来了《项目管理:传统方法论与敏捷方法论》课程;德国奥格斯堡应用技术大学商学院Manfred Uhl教授则带来了《国际市场营销和企业传播》课程。国际课堂上,还有来自企业的专家。Nikola Sretovic曾在德国、美国、瑞士、中国等国的知名企业工作,目前在中国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拥有丰富的行业产业经历,他带来的《基于全球市场的产品设计》课程中,向学生们传授了自己的设计案例和经验。

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国际周“巴伐利亚文化夜”活动在深技大浪漫的C-00湖景餐厅举行。巴伐利亚州是德国的经济文化重镇。深技大自筹建以来,与巴伐利亚州众多应用技术大学保持着紧密友好的合作关系。学校的两位德籍院长——商学院荣誉院长Holger Haldenwang教授、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院长Franz Raps教授均来自巴伐利亚。为了纪念深技大与巴伐利亚州各高校的深厚友谊,深入交流中德文化,五年来,深技大持续在校园内举办“巴伐利亚文化夜”活动,打造专属于深技大人的“中德文化狂欢节”。

德国美食自助,中外师生精心准备的演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阮双琛校长、Holger Haldenwang院长、Franz Raps院长与来访国际院校师生携手为大家演唱《南泥湾》等中外歌曲。深圳技术大学军乐团、民乐团、街舞社、音乐社、学生乐队Tide的同学们纷纷献上动人的歌舞表演和乐曲演奏。音乐学院师生与外国语学院学生等带来动听的歌曲联唱。大家沉浸于歌舞的欢乐氛围中,感受着文化碰撞的火花。

随着2023深技大国际周活动的圆满落幕,深技大新学子们也怀着“见行见知见未来”的师长嘱托,奔向了青春飞翔的跑道。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面向全世界进行广泛交流、深度合作。此次国际周的成功举办,正是起跑于技术-社会深度互嵌、技术范型高速迭代的时代境遇中的深圳技术大学,通过紧跟前沿的硬件设备支撑、对标一流的体制机制保障,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未来发展需求,搭建国际化办学交流平台,深化合作成果,推动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走向“一流”的一次精彩实践。

(深圳技术大学供图)

(原标题《坚持国际化办学特色,培养具有国际科技创新能力人才 深圳技术大学2023国际教学周开启新学年“大礼包”》)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