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国际红树林中心”为何落户深圳?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2023-09-07 06:52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日内瓦当地时间9月6日15时23分,《湿地公约》常委会第6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关于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成立。

红树林被誉为“地球之肾”、海岸卫士、天然物种库,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强大的储碳能力。红树林不仅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意义,还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

红树林湿地候鸟成群。(资料图)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南海之滨,红树之城。深圳自然禀赋优越,湿地资源丰富,有296公顷的红树林在肆意生长。红树葱郁、水岸相缠,为数以十万计南来北徙的候鸟筑起了万里迁徙的中转港。这里有着全球唯一的都市城央原生态国际重要湿地,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扇重要窗口。

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图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意味着深圳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持续努力得到了国际的广泛认可。将红树定为“市树”的深圳,多年来始终重视红树林保护修复,创造积累了从城市规划到机制创新等全方位的成功经验,取得显著成效。这是深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深圳为湿地保护交出的新答卷。

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还标志着深圳将成为国际多边环境治理机制的全球枢纽之一。这不仅对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极大推动作用,也将助力我国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的国际合作与对话交流,提升我国在国际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使命在肩,全力以赴。建设好“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有条件、有能力。深圳应立足自身优势,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打造好这张新的城市“生态名片”,在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中,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和中国行动。

矢志示范,更上层楼。从红树林到“国际红树林中心”,不光是概念的转化,更是责任、使命、任务的扩展。这是认可,也是鼓舞。深圳当以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为契机,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动红树林整体性保护、系统性修复和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合作和联合行动,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先行实践者”、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积极参与者”、实现全球环境有效治理的“有益贡献者”。

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鸟瞰效果图。图源: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美丽征程,风鹏正举。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让湿地永远诗意,让自然“深”生不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原标题《“国际红树林中心”为何落户深圳?》)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