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主创专访:开拓“新文化”系列,需要有人“吃螃蟹”!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实习生 敖宇洁 文/图/视频
2023-07-26 16:54

电影《长安三万里》自7月8日上映以来就因其所展现的唐诗魅力和群星壮志,备受观众好评,引发暑期“唐诗热”。截至7月26日,电影票房已突破13亿元。7月25日,电影“天下谁人不识君”活动来到广州,导演谢君伟、邹靖,制片人宋依依和羊城观众一起共享诗意与浪漫。深圳特区报记者借此对导演、制片人进行了专访,听他们讲述这部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开篇之作背后的故事。

方言与唐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粤语作为汉语的七大方言之一,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特征,所以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之一,也因此粤语区的观众对于充满诗韵风华的《长安三万里》有着天然的喜爱。7月25日,活动现场,为回馈观众的支持,电影主创们认真准备,开场时以粤语问好,发音虽然不是十分完美,但诚恳的态度赢得阵阵掌声。

对于每一个看过电影《长安三万里》的观众来说,片尾长卷中配合各地方言吟诵诗句的呈现一定是难以忘怀的惊艳。而这也是导演谢君伟印象深刻的创作内容之一:“唐诗是融入每一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无论用什么样的方言,我们总会背几首唐诗。我们希望观众看到最后能够体会到,这些诗词影响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就像文化血脉一样,诗歌是一种传承。也正是创作片尾这一段,让我更加深入地接触到了粤语,这门语言非常神奇,有韵律感,非常优美。”

《长安三万里》和广东的缘分远不止于此、在电影热映后,很多的观众对于高适、李白等电影中出现的大唐群星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进而去了解起了诗人们的生平。于是很多的广东观众欣喜地发现,高适的父亲曾在广东韶关为官,他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青少年时光,成为之后璀璨精彩的人生的坚实基础。而对于为什么选择高适的视角来开启剧情,导演邹靖认为“相较于‘谪仙人’李白,高适更像一个不断奋斗,克服困难并最终获得成功的普通人,所以他的视角更接近大众,能让观众更好地代入剧情。而他和李白的对比,会让故事更有戏剧性的效果。”

动画+真实人物,让观众拥有更多选择

《长安三万里》作为追光动画的十年心血之作,追光此番把目光从神话故事转移到了历史人物李白、高适身上。在当下的动画电影市场中,并无过多以真实历史人物为主要角色的动画电影。追光这步棋出人意料并带来了令人惊喜的结果。

00后大学生、观众张小姐说:“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提到历史人物,提到李白、杜甫、王昌龄等耳熟能详的诗人们,只有语文书和历史书上的薄薄一张纸上的中年人或是老年人画像。幼时就背过的《静夜思》《春晓》,在脑海中是一个个黑体字,扁平又生硬。只知道有的诗人中年时的忧国忧民,却不知诗人年少时潇洒恣意、欲与天公试比高。而这部动画电影恰巧填补了扁平化的脸谱所缺失的骨肉,让我们看到盛世大唐下的繁荣景象,看到神采奕奕的诗人们相约饮酒作诗,赏扬州美景。”

对此,制片人宋依依在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做这个作品的时候追光其实也在思考要做什么样的选题,后来就决定要做新文化系列。新文化系列就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经典作品为基础,以动画的形式展现。“我们希望动画电影这种形式让当代年轻人能够喜欢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感兴趣,所以做了这么一个新的系列。”宋依依说。“我们也有责任和使命感去做一个这样的内容,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会有一些不确定,因为其实以真实历史任务为主要角色的动画电影是非常非常少的,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我们也觉得我们应该要去做这样的作品,不管它最终的结果是怎么样的,我们需要有人做这样类型的开拓,让现代中国观众在动画电影类型上有更多的题材选择。”

种一颗诗的种子,在小观众心中开花结果

长安三万里,三万里,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是风带着文人墨客的期盼一路吹到了长安城。“我们可以看到上到家国大事,下到一花一叶,都值得作诗一首,寄情于其中。透过高适的目光,去沉浸式地感受大唐。看到长安的繁华气派、扬州的温柔妩媚、塞北的苍凉辽阔,看到高适与李白同样的追求却截然不同的人生路,看到裴十二身为女郎报国无门,再搭配上影片中无处不在、耳熟能详的诗篇,人们对大唐的浪漫幻想尽在不言中。”观众何小姐感叹说。

《长安三万里》片长168分钟,娓娓道来了诗人们波澜壮阔的一生与传承千年诗词的魅力。对于这个时长,导演邹靖解释说:“我们当时想在这个电影当中表现大唐的风貌,又想表现诗人们波澜壮阔的人生,同时又想表现诗词的美感以及李白和高适他们两个人情感的发展,所以它涉及的题材和体量比较大,也需要一定的时长。与此同时,我们在面对这样一个传统文化题材的时候,面对制作李白和高适这样的人,我们对他们有一种尊重。现在有些电影会比较快节奏、更加刺激一些,但是我们现在选择的方式是娓娓道来,希望把这些人的情感,文化的魅力能表现得更加充分,所以让这个时间稍微长了一点,但是现在看来这种选择是对的,观众对这个时长以及表现的主题以及文化的呈现还是接受的,这也是我们欣慰的。”

影院观众不只是年轻人,也有不少家长带孩子来进行“教育式观影”。导演邹靖对这一现象表示:“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让孩子和年轻人爱上诗词,并告诉孩子们诗词并非书本上的白纸黑字,里面也存在丰富多彩的想象。”在影片结束后,许多孩子仍对影片中的故事念念不忘,走路也不忘背几句。“我觉得这都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孩子自然对这个东西产生兴趣,自然进入中华文化最宝贵的东西里面,就像一个种子一样把文化种下了,在孩子们心中开花结果,一直传递下去,这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也是我们做这个电影最大的动力。” 导演邹靖说。

(原标题《<长安三万里>主创专访:开拓“新文化”系列,需要有人“吃螃蟹”!   》)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实习生 敖宇洁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