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40年影像志⑤ | 你知道福田区的前身,跟这个码头有关吗?
深圳特区报全媒体经营中心
2020-08-17 07:26


如今的年轻人都知道深圳福田区,却不曾了解,在1990年之前它并不叫这个名字。福田区的前身跟一个码头有关。


说起深圳的港口码头,蛇口、赤湾、妈湾、盐田等等,现在都是国际著名的码头。但当时光倒流到将近40年前,这些港口码头大多还是一片滩涂,船只穿梭不停的码头并不在海边,而是在深圳河边。


当时特区建设正如火如荼,90%的建材如沙、砖、水泥、木材等,主要通过深圳河运输,通过上步码头转运到深圳各个地方。而深圳经济特区最早设立的4个管理区,其中一个就叫上步管理区,这也是福田区的前身。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虽然在气温上,深圳是个夏天的城市,但是在发展上,深圳一直在春天里。神话般崛起的城背后,是赤湾工地上汗水的痕迹,是深圳河上满载建筑材料的船只;奇迹般聚起的金山背后,是建设者们投出的一张张简历,是设计师们宝贵的灵光一闪。


在邓小平的一个圈里、一篇诗里,深圳飞快成长,从尝试改革开放的先行阵地,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时代的浪潮里,深圳永远是那艘画出第一道白线的帆船。



赤湾工地上的拖拉机

1983年夏天,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在蛇口赤湾码头的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用手扶拖拉机搬运石头。建设初期的深圳特区条件有限,环境艰苦,当时地处偏远的港区建设更是如此,当年的深圳西部港区除了大片的滩涂就是尘土飞扬的工地,完全看不出一点现代化大港的模样。经过40年的建设发展,目前的赤湾港设施先进,管理完善,成为深圳港三大国际性专业集装箱码头之一。江式高  摄


深圳河上繁忙的船运

1982年,福田区深圳河段有新港码头和上步码头两个建材码头,深圳经济特区建设需要的大部分钢筋、水泥、红砖、河沙都靠船运输到这两个码头。深圳河上船只穿梭往来和岸上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相映成趣,回看当年深圳河上的船运场景颇有一番江南水乡的韵味。刘廷芳 摄


设计师汇聚设计之都

2003年,设计师们的聚会。深圳以独特的地理环境,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聚集,设计师成为其中最为耀眼的群体之一。深圳在2008年12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成为国内唯一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深圳打造的“创意十二月”,“深圳设计周”等设计界盛事,媲美米兰、纽约、巴黎、伦敦设计周等国际设计界顶尖盛事活动,目前全市有6000多家设计企业和50多个创意设计园区,深圳企业获德国红点设计奖、iF设计大奖数量连续6年居国内城市首位。余海波 摄

人才济济的人才市场

1990年,位于罗湖区宝安南路的深圳人才智力市场(现人才大市场)门前,每天都聚集大量前来应聘和寻找工作的来深建设者。当年的招聘方式直接、粗放,包括政府机关招聘也只是立一块招聘牌,摆两张桌子就进行现场招聘,许多刚来深圳的应聘者也是现场填写简历,表格,没有桌子,有些应聘者索性直接趴到地上写简历。郑东升 摄


第二版邓小平巨幅画像

1992年6月28日,一幅巨型手绘邓小平画像矗立在红岭路和深南路路口,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这幅设计大胆的宣传画,先后登上了多个国家和地区 的270种杂志。第一版邓小平画像的创作原型,是深圳特区报记者江式高在深圳仙湖植物园为小平同志拍的一张照片。画像中,小平目光睿智,手指前方,右上角选用了他视察深圳时说的一句话:“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1994年春节前夕,邓小平画像第二版问世。画面中邓小平的正面像改为侧身像,他身着灰色中山装,凝视前方,画像上的文字改成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随着科技的发展,邓小平画像从第一、第二版的手绘巨幅油画到如今的电脑合成喷绘,邓小平画像的设计样式和制作工艺不断翻新,画像也经历数次更新,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句话一直沿用至今。丁庆林 摄


策划 | 潘未末执行 | 丁庆林视频 | 陈皓晖美编 | 张伟编辑 | 詹婉容 实习生 王鹤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全媒体经营中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