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先行质量第一!北京城市副中心:千年古都又一张靓丽名片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李萍/文 张啸威/图
2023-07-19 22:18

沿北京长安街一路向东,在千年大运河畔,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正加紧施工,将助推“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运河商务区加速崛起,将成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绿意扑面而来,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座建筑拔地而起……近日,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走访北京城市副中心,看到这里生机勃发、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让大运河畔的千年之城,以破茧化蝶之势,擘画出北京重要“一翼”壮丽恢宏的未来图景。

“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这座千年古都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殷切期待,正在逐步变成美好现实。

先规划后建设

一步步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在火热建设中。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工作,强调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握好城市定位,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千年之城从此奏响建设序章。

2018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2016年-2035年)》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规划建设好城市副中心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8年11月1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指出,高质量规划建设管理好北京城市副中心,承接好主城区非首都功能,使之成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典范。规划上,要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建设上,要着力打造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

2018年12月27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该规划提出,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是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与河北雄安新区共同建成北京新的两翼,发展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同时,城市副中心将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以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为主导功能。城市副中心创新建立了“1+12+N”的规划体系,这在北京尚属首次,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7年来,北京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大抓工程建设,一年一个新节点,一步步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加快建设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助推“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

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模型。

北运河畔,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以下简称副中心站枢纽工程)指挥中心三楼眺望,记者看到了一片繁忙的建设场景,一座约128万平方米的“地下城”正初现轮廓。副中心站枢纽工程项目模型显示,其地上规划建筑规模约139万平方米,届时将呈现出“地下枢纽地上城、上下高度融合”的总体格局。

“副中心站枢纽工程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程,于2019年11月30日开工,预计2024年12月底完成结构施工,2025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是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公司规划设计部项目经理刘海舰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副中心站枢纽工程主站房核心西区率先完成结构封顶,开始转入设备安装、装修工程和“京帆”屋盖建设施工;其它区域按计划全面进入施工建设的攻坚阶段。

据介绍,副中心站枢纽工程位于城市副中心核心位置,作为其交通中心,将助推“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集成5条地铁、2条城际铁路、1条市郊铁路,还包含15条公交接驳线路,并预留城市航站楼功能,副中心站枢纽可实现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天津等地,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唐山市,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快速连通中心城区及副中心周边区域,形成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的高效衔接,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城市副中心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提供坚实支撑。

“我们还将打造新时代站城融合示范区,形成‘站城融合’的城市综合体。地上城市综合体涵盖了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种业态,实现交通功能与商务办公、综合服务功能的高效耦合。”刘海舰说,未来,这里还将成为满足多种消费场景、产品服务品类丰富,可满足百万级消费需求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城市级活力商业中心。

运河商务区加速崛起

成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日趋完善的运河商务区。

从200米高的乐堤港项目写字楼向外眺望,可以看见通州五河交汇处,刚通航不久的京杭大运河从这里起航,而在这里,运河商务区的高楼拔地而起,有望成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运河商务区位于千年大运河北首,是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作为承载首都中心城区商务功能外溢的重要载体,这里将建成以金融科技创新、高端商务服务为重点的综合功能片区。

“运河商务区占地面积20.38平方公里,包括中部片区核心启动区、北部片区金融商务园、南部片区城市副中心站三大区域组团。”运河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任艳霞向记者介绍说,目前,运河商务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工,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六大商业综合体将陆续开业。截至目前,运河商务区共有注册企业20679家,注册资本金4659亿元。其中,内资企业20590家,外资企业89家;总部企业48家、金融企业287家。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理念是运河商务区在发展中秉承的根本宗旨,重点突出‘低碳环保、以人为本、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四大宗旨。”她表示,运河商务区广泛应用世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商业办公楼均达到绿建3星标准,打造绿色、森林、海绵、智慧城市的示范区。同时,为实现区域内绿色出行全覆盖,建立地下交通环廊系统,通过智能交通疏导,实现地上地下人车科学分流。此外,运河商务区承袭千年运河文化,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园林风貌的低密度生态水乡,促进水城共融。

化工集聚区变身“城市绿肺”

绿色成为城市副中心最鲜明底色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蜿蜒的大运河畔,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像一颗镶嵌在城市副中心的绿色明珠,熠熠生辉。走进公园,一片绿意扑面而来。这里曾经坐落着东方化工厂等企业,经过搬迁改造和生态修复,如今化工集聚区变身生机盎然、风景如画的“城市绿肺”。

“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两年来绿心公园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2019年总书记在考察京津冀时再次来到绿心公园了解建设情况,让我们深受鼓舞。”绿心公园讲解员杨雨衡对记者说,绿色是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底色和最亮眼的名片。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相当于3.8个颐和园。公园在城市副中心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建设大格局中,做好留白增绿,实现森林入城,城在林中。目前,园区内栽植近百万株各类乔灌木植物,植物品种共计166 种,林木覆盖率达85%以上。

在公园西北部,记者看到,这里还汇集了大运河畔“文化粮仓”的城市副中心剧院、如一方传统书画“赤印”的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停靠在城市森海中“运河之舟”的大运河博物馆。

杨雨衡说,“三大建筑”设计方案均通过国际征集产生,出自世界一流建筑设计团队之手。“三大建筑”成为城市副中心最具生命力的新地标景观区,也是北京市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和生动实践。

7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经历了一个在远郊区县底子上‘拔节成长’‘蝶变重生’的发展过程。由“生机勃发”到“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副中心正在成为千年古都北京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新理念好做法,对于包括深圳在内的全国其他大城市新区规划建设具有示范借鉴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战略中心研究员刘保奎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二是综合运用中外先进规划理念,传承弘扬中国传统营城理念,注重依形就势,实现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注重留白增绿,建设大尺度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三是统筹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四是树立精品意识、质量意识,注重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坚持用“工匠”精神精雕细琢,将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区都打造成精品工程,创造“副中心质量”。五是注重统筹联动,统筹副中心与周边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规划先行质量第一!北京城市副中心:千年古都又一张丽名片》)

编辑 范锦桦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朱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李萍/文 张啸威/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