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天地·新阅读|个人与国家航天事业同呼吸共命运
刘西竹
2023-06-11 08:36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北斗星辰》是第一部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书中为天罡系统)发展历程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旨在展现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拼搏奋斗的历程。

《北斗星辰》

匪迦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3年3月版

说到“国货”,你会想到什么?一百年前,20世纪20年代,民族企业家宋棐卿在天津建立了东亚毛纺厂。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他以“东亚”作为厂名,爱国情怀在此展露无遗。一百年后的今天,一切都已截然不同:中央明确将“高端制造”“先进制造”作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核心,为新时代的“中国制造”铸造了国家级的坚强后盾。于是我们看见,当代的宋棐卿们无需重蹈百年前先辈们的覆辙,纵有坎坷,前途却无比光明。

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1年“强国梦”主题重点扶持项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网络文艺作品的《北斗星辰》,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小说中,曾是大学室友的王兼与顾违一同创立了“天星展讯”,旨在推广最新研发的“天罡”卫星接收器。可谁知,当他们选择舟山渔场作为第一个用户基本盘时,便出师不利:首先,螺丝钉质量出了问题,不得不召回处理;随后,开发“天罡”的单位开始“广撒网”,鼓励多家公司参与,致使天星展讯的工程师跳槽去了竞争对手。多重打击之下,志同道不合的王兼与顾违最终分道扬镳:前者转而与国外公司合作,而后者则另起炉灶,带着一批工程师成立了“星宿源”公司,继续天罡系列的民用化研究。在我心中,这一段是全书最精彩的情节之一,一方面,它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王兼与顾违的个人形象:前者出身商贾之家,熟谙商场潜规则,愿意为之妥协;而后者则是“小镇做题家”,更重视研究成果,无法将其割舍。姓名中的“兼”“违”二字,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概括了他们的性格与命运:顺时可优势互补,逆时却形同对手。

随着故事的展开,王、顾二人的境遇持续变化,也借此折射出“中国制造”所承载的理想之重。其后,王兼的事业时来运转,而顾违的公司却每况愈下,甚至有破产之虞。可谁知,与天星展讯合作的外国公司撤资,而天罡系统却在抗震救灾中立下奇功。后来,随着谢成章完成了天罡二代卫星的开发,天罡接收器的市场也水涨船高,使星宿源扳回一局,再度占领渔业与航空市场。王兼与顾违终于再度认可了彼此的理念,重归于好。看着这对挚友几番大起大落、分分合合,恍惚间,我仿佛看见百年前的宋棐卿,不过幸运的是,王兼与顾违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没有炮火硝烟,唯有天下太平、举国支持。而这,不仅是字里行间的人文关怀,更是真实存在的时代红利。

正如宋棐卿与王兼、顾违的故事所呈现的一样,将高新技术化为通用技术、“取之于民”变作“用之于民”,一直是科技发展的漫长历史、多重阶段中最复杂、最艰难的部分。一方面,从技术的创造者、产品的推广者的角度,国产替代是天命所归、势在必行;可另一方面,站在普通消费者、使用者的立场上,往往又看重实用主义。而王、顾二人之争,正是这种生产层面的理想主义与消费层面的实用主义之间不容小觑的分裂与差距。然而,通过天罡系统自身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国际上一次次机遇,作者匪迦给王、顾二人的事业与彼此的关系写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结局,这也预示着,哪怕这种分裂与差距依然存在,它也绝非不可赶超、难以逾越。常言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相比旧中国的宋棐卿们的筚路蓝缕、穷困潦倒,新中国新时代的王兼、顾违们,无疑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备,而“中国制造”的今天与明天,必将云破天开,晴空万里。

《北斗星辰》以天罡系统研发为主线,涉及相关产业链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将人物成长、技术发展、行业壮大与我国实力以及国际地位的转变相结合。小说主人公从过来人眼中不切实际的毕业生,成长为坚持梦想、有所作为的航天骨干的过程,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也因此,中国作协为本书撰写了如下推荐词:“古人根据北斗七星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今天,又一个‘北斗’横亘于上空,成为我们的天眼,拱卫着国土安全,服务着社会民生,它就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和建造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原标题《人文天地·新阅读|个人与国家航天事业同呼吸共命运 》)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周斐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