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人工智能取代我们,人类必须培养“高级心理机能”
读特记者 余梓宏
2020-08-07 22:03

8月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委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指出2021年将完成人工智能关键通用技术、伦理等重点标准预研。

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与之相比,我们人类到底还有没有优势?我们最终会被取代吗?

罗斯玛丽·卢金教授是国际AI教育学会会长,她在日前出版的《智能学习的未来》一书中重新定义了人类智能,提出了交织型智能模型,详解了人类智能的7大要素。在未来超级智能的世界里,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能力范畴建立起一个认知框架。这不仅是为了防范人工智能取代我们,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警惕自己在学习中可能偏废了哪些重要的能力训练。

《智能学习的未来》

(英)罗斯玛丽⋅卢金 栗浩洋 著

徐烨华 译

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0年6月

智能等于智商吗?人类的未来是要与人工智能比智商高低吗?卢金并不这么认为。“确实有大量证据表明,智商得分与死亡率、学业成绩、言语流利程度等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便如此,我依然认为智力测试无论是其本身,还是以一种静态的方式评估某人在某一特定时刻所拥有的智力的做法,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为智能具有非常明显的发展特征。只要我们没有患上痴呆症或其他心理障碍,智能就可以在我们整个生命中不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从这种不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智能。智能永远都是一个半成品,因为它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和进化之中。”

高级心理机能,如创造性的想象力和理性思考,则是人类特有。人类所进行的思考是社会互动和人际互动的产物。卢金指出,“如果我们从社会人际交往这个角度来考虑和评估人类的高级思维和智能,那就会发现,智力测试完全没有抓住重点。我并不是说智力测试没有任何用处,我只是说,智力测试的结果只能代表人类智能的很小一部分,这部分仅仅是人类智能中需要用于完成智力测试所需的特定思维方式的那部分。”

因此卢金指出,未来人类要学习的,是培养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21世纪有两项非常关键的技能,不仅孩子们要掌握,年长的人也要掌握。第一个技能是要培养年轻人解决问题的技能。孩子们需要首先理解问题,然后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部分,和来自不同学科的人一起合作。比如在我的团队里,我就需要和研究工程学、心理学、教育学的人合作。第二项技能是要让孩子们真正地理解问题,能够真正地理解知识,构筑元认知能力,养成批判性思维。”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一定是人类的伙伴,而不是人类的敌人,它会帮助人类生活得更美好。所以,人类要懂得利用人工智能来帮助自己。这就需要把人工智能打造成一套帮助人类发展的重要利器,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一定是一个人机结合的时代。“未来的学生会有三个老师:一位是人工智能的老师;一位是在协助人工智能来进行知识传递的线下的老师;还有一位就是专门来陪伴孩子成长,做孩子心灵成长的咨询者、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来做人生规划的老师。”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

(作者:读特记者 余梓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