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 194 期│前海:大湾区之眼
陈林
2023-03-22 15:12

■陈林

在珠江入海口东部,深圳宝安区与南山区接壤处,有一个形似大铲的岛屿,名大铲岛。大铲岛以北有一小岛,相应得名小铲岛。大、小铲岛如门户,守护着一片面积约30平方公里的半月形水域,名大铲湾,即鼎鼎有名的前海。粤港澳大湾区如一条巨龙腾跃于南海之滨,前海正处于龙眼位置,人称“湾区之眼”。广深沿江高速公路飘逸北上,如精心描绘的眼线。湾畔有摩天轮,被命名为“湾区之光”。

无论“湾区之眼”还是“湾区之光”,都是文学性的比喻,却也有地理上的依据。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香港—深圳—广州”构成了一条主轴,对周边城市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辐射作用。深圳居于主轴中心,通过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把香港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与整个珠三角的现代制造业和广阔市场联结成庞大网络,上接内地,下通海外,蕴含着空前强大的经济活力。深圳地形东西狭长,山脊逶迤隆起,天生具有龙腾虎跃之意象。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设立及其迅猛发展势头,确有画龙点睛之妙。

一、前世今生

前海作为地名,迄今已存在数百年,但声名日隆却是近几年的事。正因为如此,前海有了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前海,专指大铲湾水域,得名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是年,新皇即位,朝廷为了加强海防,经略海疆,析东莞县南部滨海地带及沿海岛屿另置一县,赐名新安,取“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意。新安县下辖今天香港全境及深圳绝大部分地区,被视作“深港历史文化之根”。新安县治为南头古城,枕山面海,前临大铲湾,故称前海。与前海相对应,城后亦有一狭长海湾,即深圳湾,称后海。

有知情者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在规划设计时原本是打算以“前后海”冠名的,但没有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如今,前海之名如雷贯耳,人们只知前海而不知大铲湾;后海却鲜为人知,人们不知后海而只知深圳湾。

这是后话,暂且不表。往前追溯,大铲湾一带历来是南中国海贸要津和海防要地。南头古城作为新安县治所在,源于东莞守御千户所。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在今天的深圳境内,同时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和大鹏守御千户所,隶属南海卫。后来,东莞所城建了新安县城,兼具防御功能。大鹏所城则专司海防,行政管理归属新安县。

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深圳河以南近千平方公里土地被英国强租。因此,在清朝至中华民国时期,深圳河沿线设有若干海关。大铲岛上也建了一个海关,并成为中国最早的海上海关,迄今已有百多年历史。

广义的前海,则指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当2021年金秋时节,《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方案》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向社会公开发布,前海合作区大扩容计划尘埃落定。这片最具创新活力的南国热土,从最初仅限于大铲湾东南岸14.92平方公里陡增至珠江入海口东岸120.56平方公里,一座背靠莲花山逶迤余脉、面朝伶仃洋广阔水域的现代化滨海新城,便豁然开朗了。

扩容后的前海合作区,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连在一起,将两大GDP强区南山、宝安的“脸面”尽纳其中,构成深圳市倾力打造的西部滨海经济走廊。新前海由五大片区组成,溯江而上,依次为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三湾片区(原前海合作区)、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片区、机场及周边片区、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五大片区地理相接,历史相袭,从蛇口工业区开山第一炮,到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再到航空新城、会展新城、海洋新城建设,俨然深圳改革开放进程的缩影。

其实,今天的前海经过了两次扩容。2010年前海合作区成立时,的确只有大铲湾东南岸一小块地方。2015年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挂牌,可视为前海第一次扩容,形成“三城一港”的格局,即前海片区的桂湾金融商务城、前湾综合产业城、妈湾自由贸易城和蛇口片区的国际枢纽港。2021年再次扩容后,面积与以前已然不在同一量级,而且功能更加完备,更能体现前海合作区的初心和使命。

据有关方面介绍,前海扩容后将进一步完善四大功能定位:深港合作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结构调整区。重点发展六大现代服务业:创新金融、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科技及专业服务、通讯及媒体服务、商业服务。城区建设将借鉴香港及国际经验,充分利用山、海、滩等自然景观,突出人文传统和科技创新,为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前海贡献。

二、不只是“再搞一个开发区”

我与前海结缘,始于2014年秋冬之际。当时,香港社会各种矛盾交织,特别是持续79天的非法“占中”运动的冲击,使青年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年轻一代向何处去?我作为香港中联办青年工作部长,无时不被这个问题困扰。而恰恰就在这一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了“湾区经济”概念,提出深圳将依托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地处亚太主航道的优势,重点打造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等湾区产业集群,把粤港澳城市群联动的湾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这一突破性思路,让人们看到了香港未来的方向: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前海,作为国内第一个明确定位“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合作区,在深港青年交流合作中大有可为。2014年12月7日,由深港两地青年组织与前海合作区共同打造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正式开园。随后,在各方大力支持下,数百支深港青年创业团队陆续入驻梦工场,创科创意之风,蔚然成势。

梦工场之所以选择2014年12月7日开园,是为了纪念一个特别的日子。两年前,习近平当选党的总书记不久,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那里,他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开启基层视察之旅,12月7日首站抵达前海。从这一点看,筹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正是希望打造一个深港两地青年共圆中国梦的平台,以创新创业为载体,把对个体生命的价值追求融入国家民族发展的同频共振之中。

2018年10月24日,时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第二次来到前海;2020年10月14日,又第三次来前海,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昔日的滩涂,如今已是高楼林立,树影婆娑,一派勃勃生机。总书记由衷地说,看到前海的巨大变化,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但仍然感到很开心。发展这么快,说明前海的模式是可行的,要研究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国推广。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我们成立前海,决不只是再搞一个开发区。此话深意何在?2021年出台的前海合作区改革方案给出了答案,开篇就点明成立前海的初心和使命:开发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前海“港味”具有战略价值

顾名思义,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应体现两大要点:一是与谁合作:深圳和香港;二是在什么领域合作:现代服务业。两个方面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十多年来,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实现一年一个样的变化。同时,引进港资和港智方面也取得长足进展。截至2021年底,在前海注册的港资企业累计达1.15万家,注册资本1.28万亿元,实际利用港资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的92.4%,一批香港专业人士到前海就业、兼职或进入专家库。实践表明,前海在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了“桥头堡”的作用。

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前海“港味”尚嫌不足,服务香港功能未能充分发挥。首先是香港居民规模较小,无论永久居民或非永久居民,在前海获取生活、交通、医疗、教育等资源的便利度都不够,原前海合作区范围内缴纳社保的香港居民仅有2000余人。同时,港资企业的发展未达预期,尽管累计注册数有一万多家,但在地经营的不足200家。而且,港规港标与前海对接不畅,深港两地规则衔接滞后使有关领域执业资格和资质互认困难重重,香港专业人士及港企业务拓展受到限制,“大门开了小门不开”的情况时有所见。上述种种,导致体现香港特征的时尚文化、商务氛围、法治和契约精神等人文环境建设在前海并不理想,区内功能单一,生活气息不足,活力不够,即便在三湾片区这样的核心区域,夜晚也是灯火阑珊,人流稀少,宛如空城。

由于“港味”不足,前海的发展更像一个经济开发区,而不太像一个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GDP年年攀升,成绩骄人,但与香港的关系似乎并不大,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不明显。

提升前海“港味”,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对前海来说,增强深港合作地方特色,提高前海在境内外的辨识度,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前海样板”;对深圳来说,引入香港法治化、国际化基因,把前海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窗口平台;对深港合作来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大大促进深港融合发展,率先实现深港间要素自由流动;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来说,推动深港共塑高质量发展引擎,巩固双城的湾区核心地位;对“一国两制”实践来说,更好为香港提供发展空间,争取人心回归,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基于对这些战略价值的认同,深港双方都日益表现出对深化合作的浓厚兴趣。笔者来深圳工作不过一年多时间,就参与了三个重要项目,即《切实提升前海“港味”,强化服务香港功能》《进一步深化深港合作,促进深港市场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两大课题调研,以及来自全国、广东省、深圳市及有关区四级政协委员与香港立法会议员共同举行的“深化深港合作专题深聊会”,反映了各界对前海未来发展中增强香港元素的极大关切。与此同时,香港立法会辩论表决题为《积极配合前海方案,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议员议案,获全票通过,引起深港双方高度关注。

四、一石激起千层浪

前海进一步加强深港合作,不但舆论呼声越来越强烈,项目落实也不断加速。特别是“因扩而兴”的三大新城建设展现了空前巨大的发展潜力,使深港双城合作呈现出海陆空立体推进之势。

一是航空新城。深圳机场1991年通航,原名黄田机场,2001年改名宝安国际机场。宝安机场是深圳市的名片,也是香港人借道深圳飞往全国各地的中转站。机场位于前海和南沙的连接线上,而前海和南沙分别作为深圳和广州的两大平台,正着力打造成为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众所周知,香港是亚太地区著名国际航空枢纽,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中发挥不可取代的引领作用。宝安机场近水楼台,与香港机场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无论是机场业务拓展、空域管理,还是飞机租赁、股权融资、临空经济发展,乃至航空管理培训,两大机场都可以开展深度合作。深港机场连接线建成后,车程只需20分钟。这样的合作一旦全方位展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将诞生一座真正名震天下的航空新城。

二是会展新城。会展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载体,是城市展示自身形象,发挥对外辐射带动、对内强化集聚作用的关键环节,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长期以来,香港作为中西方超级联系人,在发展会展经济方面闯出了很大的名头。可惜,2019年修例风波和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使香港会展业遭受重创。但是人才还在,管理还在,经验还在,而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都表现出强烈的北向发展愿望,此情此势,前海打造会展新城,正是取经和“捡漏”的好时机。

三是海洋新城。香港本身是海洋贸易时代的产物,而且作为资深国际航运中心,在船舶注册、融资及管理、海事保险、海事法律及仲裁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领先全球。2020年,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宣布将香港列为继伦敦、纽约、新加坡之后第四个指定仲裁地,表明香港已跻身世界顶级海事仲裁中心之列。深圳正在努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随着《深圳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出台,海洋经济对深圳经济的贡献度可望提升,海洋文化对深圳城市形象的模铸功能也将激活,深港海洋合作及相关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

目前,前海正加快编制实施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着力建设宜居、枢纽、韧性、智慧的国际化滨海新城,提出五个“加快打造”: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加快打造香港融入国家发展首选地,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加快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加快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

在前海展览厅内,赫然印着八个大字:世界前海、中国窗口。由前海而深圳,由粤港澳大湾区而“一带一路”,中国正向世界宣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以创新为不竭动力的中国人民,将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翻开新的历史篇章,让世界刮目相看。

前海扩容后,位于伶仃洋北部边缘的虎门成了这片热土的起点。站在虎门大桥上看前海,你可以获得一个崭新的地理和历史视角。从地理上看,这里是珠江入海口,一种内陆大国走向海洋大国的气势喷薄而出。从历史上讲,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中华民族遭受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命运,从此开启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壮阔征程。

在三湾片区滨海休闲带的开阔处,伫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黄蜡石,上书“前海”两个彤红大字,人称前海石。前海石的基座也是一块巨石,设计成波翻浪涌的形状。两石相叠,更显高耸,且进一步突出了前海石的双重寓意:一是“扬帆起航”,改革开放再出发;二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生机勃勃,奔涌不息。

前海,有着厚重的历史,而作为大湾区之眼,它始终注视着前方。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来源│晶报APP


(作者:陈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