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词代替人在诗歌中的主体地位
刘奇
2022-12-17 08:34

▶ 《拆词》 多多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2年10月版

多多诗歌中词语的牧场万物生长,但人并不是主宰,试图避免提及人,并有意用“词语”代替以往诗歌中人惯有的主体地位,“诗歌作为一种被言说的生活,那就是词语的机会。”词语在多多的诗歌中抓住机会并大放异彩。西班牙思想家奥特加·伊·加塞特提出“去人类化”的概念,乔治·斯坦纳也认为在一切伟大艺术中都包含了某种“去人类化”的“奥秘”,“它引领我们回到我们未曾到过的家”。

“随云而走,如云无家/只为词语寻找居所”(《无声的道路》),“狩猎与耕种的亚细亚/一份血液的总谱//在词内紧闭着”(《群词,词群》),“海不是海,是词,亦是词冲出其所是”(《向内识字》),从中我们能感觉到多多将词与物进行了拆分,海只是词语,并非现实中的汪洋大海,一切都以词的方式来诠释,但仅仅如此吗?这种拆分方式无异于提起自己的头发脱离地面,寻找居所、狩猎耕种、血液总谱等都是人之所需,其背后深意其实还是回归到了人本身,对人的生存以及人与现实的关系产生了叩问。多多看似“去人类化”的诗歌语言,实则还是站在人这边,探索“词”的同时发现了人类的脆弱、无奈、需求与希望。

伊塔洛·卡尔维诺指出现代诗人蒙塔莱在诗中坦诚坚信那看似最易凋谢的事物的永久性,坚信蕴含于最微弱的痕迹中的道德价值:“那擦亮的微光/并非火柴的一闪。”多多以词代替人在诗歌中的主体地位,是以词之永恒代替人之短暂,以词之力量掩盖人之脆弱,以词之希望打开人之困境,“一个尽头敞开了/天空后面的天空”(《向晚的光向你来》),“痛苦,是对生活持久的辨认”(《说这说尽的》),通过词的演绎为人如何在最脆弱的处境中拯救自己找到了诗歌的答案。

多多诗歌重构出从汉诗到策兰的轨道,词语在轨道间的蝶变压实每一寸词域的沟壑。多多曾指出策兰对他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启示性,他在策兰的诗歌中发现了空白、停顿、沉默、未言说的东西。策兰的诗歌总避免不了“你与我”的关系,而两者关系的建立常以至深至情的第三方作为介质,多多诗歌中亦有此特征,“你和我,不是两个/我是树,我隐藏你//只作树影吧/你几乎就是它了//于是叶子也躲起来/我是你的孤独”(《从风之所属,我们贴近》),“我是你梦中的一片叶子/就能听到花内传出的枪声”(《我从你的梦往外看》)。从多多的诗歌中可以看出,诗人努力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语言,诗歌语言和诗歌形式的革新尝试同步进行,为汉诗与其他语言和形式的结合实验提供了妥帖的范例。

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将诗歌比作是一架制造“反历史”的机器,即使这未必是出于诗人的本意。“诗歌的运作是对时间之流的一种颠倒和转变;诗并不阻挡时间——它将其否定并使其变形。”“明天已经过去/已经给予/过去仍是未知的/已经说出”(《从前来的光,唱:离去》),“梦即遗忘在提醒,你的一生只是同一个傍晚”(《向内识字》),“说的是生/这流动的永逝”(《就在我们身边》),多多的时间轨迹并非混乱而是处处提醒并标记时间的属性与本质,当过去被赋予完成,未来被赋予想象,生被作为死的对立面,人们似乎被时间的逻辑束缚住了,而多多的诗歌正在打破固有时间观念。

比如《博尔赫斯的遗产》这首诗剪碎意象并重新形塑时空,固态的大理石内理性流动,“仅藏匿深度所需之空间/于是过去成为现在。”瞬间的“黎明”被拉伸延长,从而“持久装饰大理石内在的神”,“时间”穿上“高峰”的塑形衣,在小径分岔的时空意象花园里,博尔赫斯的离去保持了他独一无二的精神遗产。诗歌相对于时间来说不可能是混凝土,填实建筑,诗歌是衣架,撑起时间的外衣,注定摆出悬空的姿势,多多诗歌在这方面呈现出的艺术旨趣是精准的,但试图从哲学的角度解读多多诗歌与时间的关系,就走错了诗歌的片场。

“沉默”是多多词语磁场中最强的磁体,在脱离主体意识的词语集体无意识中,无论孤独、沉寂、虚无等词在各自的词域产生多强的磁力,“但沉默能管住风暴/让天空在纸上镇定下来”(《词语磁场》),“沉默”似乎深谙世俗的吸引力法则,它的磁场将其余词语的磁场紧紧包裹,穿透并覆盖。“沉默”的语义在多多诗歌中呈现出多元化的演变,无言与沉默的关系,在多多诗歌中的指向是明确的,“无言,但恰好不是沉默,”(《没有应和就没有独白》)“无言,但还不是沉默”(《不解沉默》),无言有解,但沉默处于有解与无解之间,因此“沉默”背后留有词域的余地和语义的空白。

无言是画中的物,沉默是画中的留白。“沉默中有一盏未燃的灯,要点燃它/以照亮从未抵达我们的每一日”(《那时》),这一句是这首诗的颈椎,承上启下,负“美就跪在那里,如初犯的罪”之重,又缓冲了“我们就是要睁着眼沉默”的震荡,沉默中未燃的灯“这环境中必要的幻觉”维持住了一定的生理曲度,才让光亮以无痛和无负担的方式抵达日常。“沉默”在多多诗歌中的出场不是无序的,它具有某种潜在的关联与对抗,躲藏在诗歌角落里的每一寸沉默,拼凑成暗夜中诗人“保持燃尽的邀请”的静态轮廓。

(原题《以词代替人在诗歌中的主体地位》)

编辑 陈冬云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王越胜

(作者:刘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