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
林沁
2022-11-25 09:44

近日,改编自“科幻小说之母”英国小说家玛丽·雪莱同名科幻小说的舞台剧《弗兰肯斯坦》中文版登陆深圳滨海艺术中心。该剧由环球莎士比亚剧院前任艺术总监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及中国青年导演李任共同执导,由袁弘、郑云龙、闫楠等实力演员领衔主演,曾在京沪两地上演并获得业内外广泛赞誉。

故事讲述的是科学家弗兰肯斯坦通过拼接肢体、电流刺激的方式创造出一个奇丑无比的人形生物,随后又因为害怕而将它遗弃。人形生物初生之际对世界充满了善意和好奇,试图通过学习来融入人类社会,但却因为面目狰狞、未曾开智而饱受歧视、欺凌与驱逐。他历尽艰难找到了“生父”弗兰肯斯坦,希望获得其认同,却再次遭受了对方的抛弃与欺骗。最后人形生物在痛苦中走向极端,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与小说通过科学家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不同,剧本的改编更多是从人形生物的角度来讲述,通过它的“成长历程”展开剧情。视角的改变让观众得以贯穿人形生物的整个生命,随着它一同经历从困惑到痛苦到仇恨的历程,因而更容易产生一种“共生感”。

剧中的人形生物是一个在戏剧舞台上较为少见的特型角色。从角色设定上来说,它并不能算是一个“人”,也不是我们熟知的某种生物,它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生物体。这样的角色对于向来要求“真听真看真感受”的舞台表演却是无从参考的,因而不同的演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不同的塑造,赋予它不同的灵魂。这种不稳定性也让该剧拥有了更多可能:人形生物不再是一个公式化的角色,它可以没有人物小传、没有固有造型、没有特定轨迹。舞台剧对人形生物的对白、声音、行为习惯、动作结构等都做了特殊的处理,让它看起来是一个“人”,但又处处透露着怪异,并且与周围环境、其他角色都形成一种不协调的共存感。

剧中不仅借由弗兰肯斯坦的所作所为批判了人类对科技的盲目崇拜,更有对道德伦理与家庭教育的探讨。作为一个“父亲”,弗兰肯斯坦对自己所制造出来的“孩子”毫不负责,弃而不顾。他的抛弃让人形生物在成长中缺少了关爱与约束,致使其性格乖张、喜怒无常,最终导致它心中的不甘与愤懑扭曲成仇恨与报复。人形生物在初进人类社会时,面对毒打与驱逐只能失声痛哭,而最后却学会了报复与杀害,哪怕面对无辜之人也毫不手软。可当面对弗兰肯斯坦时,它会掏心掏肺地说“我想要的只是爱”,甚至崩溃大喊“我没求你把我造出来”。由此可见,生而为“人”并非它的原罪,关爱与教育的缺失才是导致它一步步走向极端的罪魁。这样的事例,便是在现代教育中也不失为深刻的警钟。

玛丽·雪莱用一部小说警示世人不可藐视自然,妄图成为造物主必将导致可怕的后果。数百年后,在信息时代过渡到人工智能时代的今天,它依然警示着人们: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应保持敬畏、牢记责任,不要重蹈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的覆辙。

(原标题《生而为“人”》)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林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