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万科梅沙书院毕业生如何应对留学抉择?
读特记者 刘梦娇 通讯员 李倩欣
2020-07-25 21:17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对于广大留学生群体而言,注定是特殊的一年,世界各国的前景充满着动荡和未知。同时,部分国家对于国际学生的签证政策也一变再变,让不少留学生的求学之路变得格外艰难。在后疫情时代,留学生们面临着怎样的人生抉择?这些抉择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思考与坚持?来自万科梅沙书院的4位毕业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20届毕业生余泽鹏:即将入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余泽鹏是万科梅沙书院2020届毕业生,目前已收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Offer。由于该校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将以“线上+线下”的混合形式进行授课,考虑到美国的疫情,余泽鹏目前已向学校申请线上学习。

▲余泽鹏

做出这个决定,对余泽鹏而言其实并不容易:首先,线上学习须遵照当地的时间进行,身心需要做好克服时差的准备;其次,调整入学方式属于临时安排,各项流程都必须重新跟学校方面确认。为此,余泽鹏多次发邮件给学校和教授询问解决方案,“比如说,秋季不去宿舍住宿的取消Housing申请问题,请求TA上传Discussion课程录播, Bruincard学生卡邮寄时间等等。这些询问邮件都有被学校教授及员工及时并详细地解答,让我对下学期的网课十分放心。”

“有人说是疫情导致‘逆全球化’趋势阻碍留学,也有人说目前的国际关系阻碍了留学,但我认为都不是。”对于目前的形势,余泽鹏认为,出国留学对于中国青年学生不管在什么年代,都必然是种挑战:“五十年前的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冒着重重危险飘扬过海,依靠的就是学习西方自由知识文化的理念,现在也是。”

在余泽鹏看来,无论社会发展趋势如何,教育的纯粹是不受利益所影响的。他表示:“出国留学的初心,至少对于我自己而言,就是抱有获得更高教育质量的追求。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都应该保持留学的初心,坚定自己的梦想,一往无前地向前进。”

■2020届毕业生杜易晓:已被爱默生学院录取

同样是来自万科梅沙书院的2020届毕业生杜易晓,目前已被爱默生学院(Emerson College)媒体研究专业录取。

她的大学则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授课模式:学生可在主校区上课,也可前往爱默生学院在各国的合作院校进行面授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网课或者推迟入学。出于安全考虑,杜易晓计划于2021年1月春季入读爱默生,收获了意料之外的“Gap Semester”。如此特殊的入学/修读方式,尽管与想象中的留学生活不符,却也是迫于现实的无奈选择。

▲杜易晓(图中前排右一)今年加入万科梅沙书院毕业委员会设计组,为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下了完美句号

同时,时刻关注留学政策的变化,已成为杜易晓现阶段的某种“生活规律”,她提醒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外界的不同声音:“保持冷静心态,对可控因素进行规划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安排即可。”

杜易晓这样看待外界所说的“逆全球化”:“这好比人们共享一个西瓜,而分食方式的差异相应地造就了结果的不同。”她坦言,自己还在不断地观察、思考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些不同,而思考观察所得到的感悟,日后将帮助她更深层次地理解留学的意义。

■2019届毕业生唐啟航:现就读于罗切斯特大学

唐啟航是万科梅沙书院2019届毕业生,目前已是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数据科学专业学生,早前已回到国内,用线上学习的方式修完了春季学期的课程。

唐啟航曾因政策的临时变动碰到了签证问题,这让他一度非常慌乱。不过在和家中长辈交流后,他明白了须以 “不变应万变”的心态来看待形势的变化,不能因为短暂出现的不利政策就乱了自己的心态。这一观点与杜易晓不谋而合。

在美国学习了一年的唐啟航,对留学生活感受颇深。他认为,疫情确实让国际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但不能消极地应对这次疫情带来的影响:“疫情提供了一个独自思考的机会,让我有机会梳理我在留学时的收获与我在国内学习时有什么不同,让我思考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我是否对未来三年学习的规划有新的想法。”

秋季学期,罗切斯特大学将进行混合式授课,学生可选择面授和网课交替,国际生也可以在本国进行在线学习。起初,跨时区的学习让唐啟航感到不适应,所幸之后这些问题都有所克服:“由于夜间进行跨时差教学的学习效率不高,我会联系我的教授以确认我的课程是否有录播,这样我在白天也能回顾课程的内容。”同时,唐啟航也在积极浏览学校的重启校园计划,以确保他对学校的重启校园计划有着最新的了解。

■2018届毕业生方梓效:现就读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万科梅沙书院2018届毕业生方梓效目前就读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数学专业,今年5月底他选择了回到国内。

▲方梓效(左一)、唐啟航(后排右二)、杜易晓(前排右一)暑期回到了梅沙书院,他们在不同的项目中担任助教

起初校方并未确定疫情期间的授课安排,直到6月中旬才发出通知,表示新学期将全面实行网课制度,这让方梓效和家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也开始了在国内的个人提升学习计划。

回国结束隔离以后,方梓效回到母校万科梅沙书院参加了助教项目。随后,他又开始了学车、学大提琴,考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的“全能学习”模式。虽然还不确定何时能够返回学校,但这样的安排能让他的课余生活变得充实。

在方梓效的认知里,留学仍然是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方式:“留学能学到的东西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是课堂知识,而第二个则是对于各种文化的了解。国外文化和中国文化应该各取两方精华。”

▲万科梅沙书院执行院长王赫在毕业典礼上致辞

在今年6月份的毕业典礼上,万科梅沙书院执行院长王赫在演讲中提到,近代几百年来,全球化在坎坷中前行,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她相信全球化趋势不会改变,同时鼓励梅沙学子积极思考并去采取行动改变现状,促进更深刻的全球化以惠及更广泛的受益人群,这是每一位梅沙学子的责任与使命。“去国外不是为了放弃本来的身份,而是探索如何以本来的身份,在陌生的世界与他人共处,你们在探索如何创造一个更多元文化的世界。”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

(作者:读特记者 刘梦娇 通讯员 李倩欣)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