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社 | 让功利数学回归兴趣数学
熊丙奇
2022-08-08 08:22
收录于专题:圳论

在日前于南京举行的“中学数学教育”圆桌论坛上,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指出,当前,中学教育存在“将奥数、高考当成学习数学的目标”这一误区。他表示,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竞赛人才,而是真正有能力、有抱负,懂数学、懂科学,有文化、有内涵的世界第一流的通才,因此要明确奥赛不是数学教育的重点。他呼吁中学教育转变观念,改变训练学生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数学,什么才是真正的研究。

今年7月,“中国队6人全满分获国际奥数冠军”新闻冲上热搜第一。可以说,我国学生在国际奥数竞赛中拿金牌拿到手软,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我国国际奥数金牌获得者,鲜有成为顶尖数学家者,更不要说获得菲尔兹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了。而在法国,统计显示,每1.2名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就有1名获得菲尔兹奖。我国不少学生学习奥数、参加奥数竞赛的目的,是将其作为进名校的“跳板”,实现这一目标后,就不再对数学感兴趣,把研究数学作为自己的职业与事业选择者寥寥。

这是和培养数学拔尖人才的育人目标背离的。要培养数学等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必须摆脱功利的升学思维,在基础教育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成为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的志向。教育部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奥数等竞赛,不应追求获奖,并以获奖展示教学成果,而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

不把竞赛、高考作为学习数学的目标,这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摈弃功利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尤其是学校,不能再搞“唯升学论”,只盯着高考办学,只关注名校录取率、清北率,而不关注高考后学生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因此,大学和高中必须携起手来,共同改变这一局面,让功利数学回归兴趣数学。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原标题《察言观社 | 让功利数学回归兴趣数学》)

见习编辑 陈桥魁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郑蔚珩 张玉洁

(作者:熊丙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