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不是某种特定施政主张
张德勇
2021-11-30 09:37


经济学应该聚焦于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逻辑推理。具体的市场行为,那是市场行为的主体,企业家、消费者和各种交易对象。

也许是受亚当·斯密的影响,很多人因为《国富论》这本书的书名,就以为经济学是研究怎么让国家变得富裕或者富强的。

经济学的思想史上,的确曾经把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变得富有上。比如古希腊色诺芬的《经济论》,就是论述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

再比如在后来的重商主义思想中,把金银作为财富的唯一形式,以国家为单位,认为金银数量的增加,才是财富的增加。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很多人在看到某些经济类分析文章时,总是不自觉地将经济学的理论观点,简单代入到现实中。

最常见的莫过于一种对市场经济的诘问:你们总说市场经济那么好,为什么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是纯粹的市场经济国家?

这种提问明显混淆了一个问题,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某种特定的施政主张。

我们说经济学是科学,科学回答的问题是因果关系,是一种if……then……的结构,如果有这样的条件发生,那么就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比如最简单的需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如果供给量增加,那么价格就会下降;如果需求量增加,那么价格就会上升。

再比如对于产权保护的强弱,产权保护得越好,市场交易的难度就越小。相反,产权保护得越差,市场交易的难度就越大。

这些推理都是基于如果怎样就会怎样的结构展开的,可以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而不涉及具体的实际历史和经验总结。

而在真实的世界中,供给和需求到底是增加还是下降,增加和下降的具体程度是怎样的,这些都是具体场景下的具体问题,经济学无法给出统一答案。

经济学也不应该纠结于如此具体的问题,作为科学的经济学,应该聚焦于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逻辑推理。具体的市场行为,那是市场行为的主体,企业家、消费者和各种交易对象,根据彼时彼景的情况自行决定的。经济学家不应僭越,实际上也无法僭越。

这种具体的行为再扩大一点,理论再延展一下,比如前面说的产权保护的问题。虽然我们在逻辑上可以清晰论证,在一个国家的范围之内产权保护得更好,整体上这个国家的国民也将更加富裕。

但是我们无法保证的是,某个国家的管理机构能够有这样的认识,并把这样的认识付诸实践。有时候的情况是,他们有这样的认识,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包袱,无法向着这个改革的方向前进。

还有的情况是,整个国家的管理机构和国民,并没有足够的保护产权的观念和意识,所以也就没有往这方面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国家的管理机构知道保护产权更有利于国家发展,但出于某种利益考量,可能故意不向这个方向走。

也就是说,逻辑是必然的,但历史是偶然的。逻辑的必然性在于其纯粹性,达到一定的条件才会发生结果。历史的偶然性在于其复杂性,看似简单的条件,人们囿于种种观念,未必就能达到。

比如对私有产权的认识和保护,从历史实践到理论研究,再到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具体某个领域的产权保护上,并不是说保护就能保护那么简单的。

所以笔者说,经济学本身并不能保证让一个国家变富变强。经济学的作用在于揭示因果规律,理解了这些因果规律,避免犯一些简单错误就很不错了。就像是物理学的普及,并不能让很多人因为有了物理的基础知识而变富,但因此知道“永动机”不可能,“水变油”不可能,这就可以避免很多人上当受骗蒙受损失了。

正确的经济学如果能像物理学那样普及,更多人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知道“免费的说不定才更贵”等这些基本原理,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同样会避免不少的弯路。但很遗憾,物理学的普及非常成功,经济学的普及还任重而道远。(作者系经济学者)


编辑 特区报-刘彦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冻结)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