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湖南 读懂这张辉煌五年成绩单
香港经济导报 湘港道
2021-11-23 09:48

云端之上尽揽星城天际线

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个着力”指示精神:“要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20年9月,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时,勉励湖南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如今,“三高四新”已成为湖南省干部群众迈向新征程的共识,成为引领全省上下团结奋斗的强劲号角。

五年砥砺,趁势而上。五年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三湘大地写下了幸福湖南的精彩答卷。

砥砺奋进 精彩五年

经济强势崛起:2016年,湖南全省GDP3万亿元,2020年突破4万亿元。湖南五年跨越两个万亿台阶,堪称历史性跨越。

结构更优:一二三产业产值持续攀升,产业结构优化。制造业成为主要支柱,全省涌现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材料3个万亿级产业, 14个千亿级工业产业和3个千亿级企业。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高速发展,崛起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制造基地,电力机车全球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

第三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电子商务、金融、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0%。湖南一直困扰于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终于变得更“轻”。

从“四力”看湖南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密码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速: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均保持14%以上的年均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到23 .8%。获得国家科技奖99项,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和深海“海牛”鉆机、深地广域电磁勘探装备、深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三超”“三深”科技成果世界领先。

贸易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从不到2,000亿元增至4,874.5亿元,总量在全国排名升至第14位,经济外向度日益提升。全省实际使用外资826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3.1万亿元,新增世界500强企业累计16家,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超过1.6万个。

农业打破粮猪二元结构:全省打造茶叶、油料、水果、水产、中药材、南竹等特色千亿产业,经济作物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67.2%提高到72.3%,生产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

底色更绿:全省大举关停煤矿、非煤小矿山、烟花爆竹、化工、造纸、冶炼、钢铁等领域的落后产能,六大高耗能产业占比下降1.8个百分点。绿色工厂获评数量居全国前列、中部地区第三位。以能源消费年均2.3%的增长支撑了GDP年均7%的增长,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1%。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调整下放省级行政权力383项,先后公布20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企业开办平均时间压缩到2个工作日以内。

守住精准扶贫首倡地使命:全省51个县、6920个村、682万人甩掉贫困帽子,成功探索了一条精准、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路子,创造了十八洞村精准脱贫的全国样板。

乡村振兴下的今日十八洞

筑牢民生之基:实施“双百资助”等创新创业工程,开展技能培训和“点对点”劳务输出,累计新增就业380多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0多万人,转移就业总规模达1600万人以上。实现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县市二甲公立医院、农村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全覆盖。

基础设施水平更夯实:随着张家界-吉首-怀化高铁开通,省内2 小时高铁经济圈将基本形成,实现 “县县通高速”、“村组通公路”。

外向型大平台铺开: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湖南,海关机构实现市州全覆盖,湖南成为招商引资的热土。

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由2016年的31,284元、11,930元,增加到2020年的41,698元、16,585元。

制造高地 潇湘力量

10秒,一件铝轮毂制成;80秒,一台发动机“智造”;3分钟,一床被芯诞生;5分钟,一台挖掘机下线;1小时,3.6万瓶酱油灌装;1天,6.1万台手机生产……首台、首套、首创、首批、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不少成果处于前端、尖端、高端地位。

4家湘企位列全球工程机械制造业企业50强榜单,三一重工市值超过日本小松,跃居行业全球第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成长为该领域全球最大的产业集群;电力机车产品市场份额全球第一,航空动力产业主导产品中国市场占有率75%以上;第四代涡轴、涡桨发动机填补中国空白,飞机起落架及机轮剎车系统进入国产大飞机配套系统……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产业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强势出位。

除此外,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电子信息产业活力迸发,钢铁产业在转型升级中获得新生……可见湖南制造业的分量。

智慧工厂引领生产节拍

“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阔步迈进。截至去年底,湖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5万余家,有16家企业和27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90%。

工业“网红”湖南频频“出圈”,在多个产业领域创下“世界第一”“国内领先”的背后,是精准有力的措施行动和政策支持。

紧紧围绕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湖南对438家产业链重点企业主要技术优势和短板进行梳理,制定重点突破的路线图、时间表。针对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航天航空、住宅产业化、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先后出台政策措施,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

“天河一号”是我国第一台问鼎世界超算榜首的国产超级计算机,每秒钟在线研发计算研发任务一千四百多项;即将上线运营的“天河三号”,是下一个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将是“天河一号”的一千倍。

“冬有乌镇,春有岳麓”。移动互联网岳麓峰会已连续举办8届。主题从O2O、AR、移动生活、共享生活、人工智能到数字新经济,湘江鲲鹏、58集团、百度无人驾驶、华为软件开发云、腾讯(长沙)云等国内众多知名软件和互联网领军企业在湖南设立了全国总部或第二总部。

湖南移动互联发展“主阵地”长沙,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第二总部集聚地、移动支付第三城、互联网产业第五城。目前,湖南移动互联网年营收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71.9%。

湖南的制造业,需拓展增量。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智能网联汽车、5G应用、大数据等未来产业,正在抢占“制高点”,而电动汽车,半导体,消费电子……则是湖南先进制造业走向更“先进”更“高端”的广阔未来。

科创高地 湖湘名片

2020年7月6日17:10分,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南北镇雷家山发生大型山体滑坡,滑坡前3小时,湖南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与北斗微芯公司先后多次发布灾变预警信息,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

天上北斗,国之重器。

2020年6月23日,随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完成部署,中国先后将4颗北斗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三号组网卫星送入太空,完成全球组网,为世界贡献全球卫星导航发出了“中国声音”。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中国航天之路的湖南元素:中国北斗导航系统

位于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在北斗领域积累雄厚,核心技术覆盖北斗测量、通信、仿真、芯片等各个研究板块,聚集了国内北斗产业多项核心技术资源,是湖南北斗企业背后的坚强“智库”。

北斗技术创新的版图上,湖南长沙抢占“C位”。目前,长沙在北斗领域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5个重点实验室,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20余个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参与制定国家级标准8项,实力相当“彪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位于中电软件园的北云科技,企业研发人员占到公司总人数的64%,研发费用占到企业营收的41%,拿下2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和3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企业研发的高精度卫星导航核心部件,已出口到30多个国家。

“微晶石墨高效利用研究与产业化”项目,攻克了微晶石墨解离和浮选提纯技术瓶颈,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微晶石墨碳含量超过90%。通过新技术应用,湖南建成了国内首条年产20万吨的微晶石墨浮选提纯生产线。目前,湖南正在全力打造千亿级功率半导体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从“跟跑”到与国际巨头“并跑”的重大跨越。

过去五年,湖南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到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望超过1万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目前,湖南已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9家,数量居全国第8、中部第2。

五年来,湖南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布局,构建了长株潭为核心引领、各类平台多点支撑的区域创新体系。长沙、衡阳成功跻身全国50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参照国际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湖南建设了10个省级创新中心。长沙“科创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耀眼全国。

人才是创新的动力源泉。这五年,湖南大力实施芙蓉人才行动, 聚集了一批高精尖人才。在中南大学,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王平山率领团队研究发现的特种高料,解决了工业烟气中汞分子的吸附难题,打破了汞处理领域的国外垄断。

目前,湖南省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共有2518人,其中国家级527 人、省级1991人。

开放高地 买卖全球

从株洲中车物流基地出发,湘粤非铁海联运从湖南腹地驶向非洲东部;岳阳城陵矶港通江达海,大型货船满载货物,在此拔锚远航;中欧班列(长沙)直通亚欧,今年累计开行已突破2000列;湖南以西,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如火如荼,跨越山海,对接东盟。

湖南与世界的距离“近在咫尺”,正向着开放高地奋力迈进。

“我们门店卖的坚果是进口的,开心果是美国的,碧根果和夏威夷果是来自南非,腰果是越南进口的。”在长沙高桥大市场,一食品门店工作人员向往来顾客介绍店里的商品。

高桥是湖南对非经贸合作的“桥头堡”。当前,这里已经形成咖啡、腰果、夏威夷果、可可、芝麻、干辣椒等6条非资源性产品进口产业链。

肩负着“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三大战略任务,作为全国已批21个自贸试验区中唯一定位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改革创新试验田,湖南自贸区首单跨境易货贸易试单通关,成为全国唯一开展易货贸易的自贸试验区……今年1月至7月,湖南对非贸易增长38.1%。

今年7月,长沙黄花国际机场3号货站正式投产,这座国际专用货站设计年货邮保障吞吐量11万吨, 较之前提升2倍。至此,长沙机场货运保障能力“硬核升级”,实现“国内国际”双货站齐头并进。

法国原瓶原装的红酒、澳大利亚的大牌奶粉、龙虾……在长沙保税区跨境保税直购体验中心,琳琅满目的购物架上,满满当当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名品。

长沙中欧班列连通世界

覆盖27个国家,从长沙开福区始发的中欧班列(长沙)跻身国家第一方阵,贯通欧亚大陆,排名全国第五。目前,班列将半径扩大到了一万多公里,可通达世界,联通全球,发出的货物,两周可直达欧洲。

在湖南,“买全球、卖全球”已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一块全新金字招牌。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进出口连续11个月保持正增长,民营企业占全省进出口总值近八成。从出口产品来看,前8月,湖南出口机电产品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近一半;电子元件、电工器材等产品出口有所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12.4%。

“十三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1.7%,增速居全国第一,总量连续突破“234”千亿大关,今年将突破5,000亿元;湖南的国际经贸朋友圈已拓展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原标题《见证湖南 读懂这张辉煌五年成绩单》)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