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深圳原创之声第二期在中心书城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文/图
2021-10-24 14:41

10月23日,2021年深圳原创之声第二期——“改革开放工业遗产与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生”圆桌对话活动在中心书城举行。活动由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运营分公司承办,邀请了3位文化领域的研究学者,围绕《文化产业发生论》一书,共同探讨改革开放遗产与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

城市变迁之际,传统工业生产在某一瞬间停滞。工业生产活动结束后,老旧厂房、废弃物、作业痕迹却遗存下来。工业遗产承载着一座城市时代发展的独特气质,代表着工业时代的骄傲,现代文化产业的介入将这些不再具有生产价值的工业遗产进行改造,将其转变为城市生活的新型文化空间,由传统产业而走向文化产业甚至文化创意产业,不但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更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生、发展。

在深圳有许多工业遗产重生为文化创意园,华侨城文化创意园、南海意库、深圳文化创意园的前身都是老旧的工业厂房。这些创意园代替深圳过去的工业成就,伴随着时间的沉淀与符号意义的叠加,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愈加丰富,随之生长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机缘,成为了深圳这座城市新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符号,它们作为孵化器、主阵地,既是特区工业的见证,也是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生的历史证明,2005年12月,在华侨城文化创意园举办的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被视作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生史上的里程碑。

活动中,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袁园表示,最早将文化与工业遗产联系在一起的是欧洲。原初是由艺术家、文化从业者自发利用被遗弃下来的工业厂房空间进行个性化改造,用作工作室和居所。后来政府、开发商有组织地将工业遗产做文化更新,就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提出“创意城市”概念的查尔斯.兰德利最早就参与了很多欧洲城市的文化更新项目,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进行城市创意发展项目的咨询。正是大量的案例和现实需求,让他看到未来很多城市都会面临一个如何处理制造业再转移后遗留的厂房遗迹问题,于是将其总结成了创意城市的概念和理论。袁园认为,深圳的工业遗产虽然不像北京、上海、武汉等历史悠久的老城市那样,有明显的建筑文化特色,但是它们承载了城市的记忆,是城市作为历史和情感共同体的重要见证。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宗祖盼认为,深圳的工业遗产与其他城市的工业遗产相比,既有共性的地方,也有自己的个性。“在共性方面,保存较好的工业遗产通常占据非常好的城市资源,容易被改造成为文化、艺术和创意空间,常常成为市民和游客的观光打卡点。当然,深圳工业遗产的个性,我认为是小而美。”他表示,工业遗产既有物质性的,也有非物质性的,由于深圳早期的工业基础是“三来一补”,城市更新速度快,因此缺少那些具有地标性的工业建筑物。但是,深圳工业遗产的显著特征并不是物质性的,而是它给我们留下的工业精神,这种精神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见证了中国四十年快速的发展,因此,“深圳的工业遗产,它的内核就是改革开放工业遗产。”

武汉大学景园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工业遗产专题执行主编韩晗则表示,文化产业在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提升与一个城市的发展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圳从“三来一补”的工业立市到今天的文化立市,只用了短短四十年时间,这是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缩影,也是见证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文物,自他去年六月接受“读特”新闻采访时提出“改革开放工业遗产”这个概念至今,一直在阐释这个概念的合法性。他认为,保护改革开放工业遗产,既是为了给后世留下一份重要的物质财富,更是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包括深圳在内整个大湾区特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生。

(原题《2021深圳原创之声第二期在中心书城举行》)

编辑 特区报-秦天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