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市规划国土委发布关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综合规划》(草案)公示(下称《综合规划》)的通告。通告称,为更好更快推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该委牵头开展了《综合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区内四个片区的定位是: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城市新中心、“一带一路”倡议的支点。
据了解,为统筹区域发展、产业发展、港城协调、区域交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综合配套和环境质量提升,市政府于2015年11月批示同意开展《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目前,《综合规划》已经形成成果,按市政府工作部署及相关规定,对《综合规划》(草案)进行公开展示。
此次规划的范围包括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以及前海蛇口之间的片区,规划范围共计37.9平方公里。
该规划分四个片区:一是前海片区,以国务院批复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用地范围为准,包含桂湾组团、前湾组团、妈湾组团;二是大小南山片区,包括小南山北组团、大南山西组团、大南山北组团;三是蛇口片区,包括蛇口中组团、蛇口沿山组团;四是蛇口南及赤湾片区,包括邮轮母港组团(开发单元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赤湾组团、枢纽港组团。
《综合规划》确立的目标为:要素自由流通的全球开放之城、深港共建的国际创新之城、滨海宜人的绿色人文之城。规划区内的产业导向是:重点发展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国际商贸与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与旅游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
《综合规划》对区内的公共设施、综合交通、市政工程、港口规划、地下空间等进行了明确。
读特新闻+
权威人士联合解读《综合规划》
针对刚刚公示的《综合规划》,市规划国土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理委员会的权威人士在联合解读时表示,《综合规划》体现了区城一体、成片开发、绿色低碳、刚弹结合等特色;将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一并纳入规划范围,目的是促进该片区及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
规划区就业人口规模88万人
两部门解读指出,《综合规划》的空间方案包括总体结构和总体规划两部分。
总体结构是指“一港两带七板块”。其中,“一港”为蛇口国际枢纽港,“两带”为滨海生态文化带和城市综合服务带;“七板块”包括桂湾、前湾、妈湾、邮轮母港、蛇口、赤湾、大小南山板块。
总体规模是指规划区总建筑规模4725万平方米,产业建筑面积约2500-260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面积约1500-1600万平方米。规划就业人口规模约88万人,居住人口规模约60万人。
此次规划体现了“区城一体”的特色。两部门表示,规划在强化提升港口、产业、城市功能的同时,更强调通过统筹协调,构建港产互动、产城融合、港城和谐的共融发展格局,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同时,强调“成片开发”,通过划定若干发展单元,鼓励采用集中成片、地上地下统一规划统筹开发建设的土地开发模式,这有利于提高片区规划设计和建筑水平,促进土地开发效益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综合规划》在地下空间开发方面也做出明确规定。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地下空间利用包括地下轨道枢纽、轨道线、地下快速路、地铁车辆段和停车场、社会停车场、市政管网、地下商业及步行通道等。规划统筹协调未来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实现地下地上的功能互补与便捷连通。
《综合规划》还强调土地混合利用、强化地下空间开发、提高城市紧凑度,采用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分质供水、低冲击开发、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绿色建筑等技术手段,打造绿色自贸片区。
由于规划区建设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为此《综合规划》刚弹结合,创新采用 “开发单元管控+通则开发管控”的组合型管控方式。针对成片新建或再开发地区,采用开发单元管控方式,对建设规模的管控由局部地块转化为对单元总量的控制,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弹性和可实施性,为下层次规划编制预留空间;针对已建或局部更新地区,采用控规通则开发管控方式,为地块开发建设提供规划管理依据。
促进自贸片区及周边协同发展
此次规划为何会将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一并纳入进来?两部门解读称,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广州南沙、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三个片区。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2015年4月27日,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蛇口片区正式挂牌。2015年5月,商务部等部门下发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四至范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边界),总用地面积28.2平方公里。
《综合规划》设定的范围约37.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国务院批复的自贸片区范围,面积28.2平方公里;二是考虑规划片区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将周边地区一并纳入规划,目的是促进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及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编辑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