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眼看势 | 0.35%,这样的退市率低了点
读特记者  王平
2017-05-21 19:44

深交所5月17日发布公告,对*ST新都作出股票终止上市决定,由此*ST新都将进入退市程序,成为2017年“退市第一股”。新华社就此发文分析认为,近年来随着相关制度不断完善,日渐常态化的退市机制,显示出我国资本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但该文同时又指出,目前A股年均退市率0.35%,退市机制仍待完善。

退市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每年面临约8%的退市风险,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面临约6%的退市率,英国AIM的退市率大约为12%。从1995年至2012年的17年间,纽交所共有3000家左右的公司退市,纳斯达克共有8000家左右的公司退市。实际上,在一个成熟市场,企业通过股票上市融资和挂牌意愿和条件发生变化后退出市场,都是极其平常的事。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退市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当大股东财务安排有了新的变化,或者不愿意为上市支付更多的成本,接受严格的市场监管,就会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流通股票自动退市。当企业经营的状态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使其恢复营运能力,大股东也会选择退市对业务和资本结构进行重整。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不再符合上市所必须的条件,证券监管部门将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制实现退市,也称监管退市。从1998年到2002年,纽交所退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107家,其中主动退市的公司数量为839家,占退市总数的75.8%;被动退市的公司数量为268家,占退市总数的24.2%。

我国证券市场自2001年开始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10多年来,证券监管部门多次修改完善退市的法律法规,但监管的效果并不佳。直至今天,两市总计退市公司仅有90余家,年均退市率约0.35%。特别是近6年,沪深交易所上市股票新增1000多家,而实际退市的企业只有8家。在退市结构中,因为吸收合并和连续三年亏损而被退市的公司数量到到9成以上,因为虚假信息披露等重大违规违法案件退市的不足一成,与市场的实际相差甚远。2014年底,我国又正式引入主动退市制度和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并将“欺诈发行”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两种行为纳入强制退市情形。但这一为市场寄予厚望的制度改进,时至今日,仅有ST博元、欣泰电气、*ST新都3家公司被终止上市。对市场不规范行为没有有效形成威慑。

由于IPO资源稀缺,退市制度缺位,沪深股市实际上存在着大量“僵尸企业”,这些企业并无经营的实际,而壳资源反而成为稀缺品。没有退市之虞的上市企业每年只需做两件事,一是到业绩发布的关键节点,变花样保壳;二是守株待兔,对壳资源待价而沽。2015年共计有62家ST类上市公司获得数额不等的政府补助,总额高达21.96亿元,不少公司借此避免了被退市的命运。而借壳上市成为一些公司谋求上市的捷径,壳费也一路飙涨,且常常一壳难求。有资深保代曾经披露,单纯的壳费除去买控股权额外需要支付2亿-10亿元。

劣币驱逐良币,国内股市资源配置功能在一种扭曲的价格信号中处于弱化状态。长期以来,讲故事、拼题材、炒重组的投机之风甚行,而一批高分红、业绩增长稳定的上市公司股票常常被市场冷落,价值投资的理念始终难以持续占据上风。更多的情况下,资金更愿意追逐各种可能突然爆发的题材,即便是已经明确退市的股票也敢买入持有,博乌鸡变凤凰的机会。连欣泰电气退出交易的最后一天也有资金入场抢筹,当日换手几近两成。一些上市公司造假上市,或者在信披中造假,退市风险最后大多也是化险为夷。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上市,不仅没有强制性退市,近期在联想控股的收购利好刺激下,股价创出历史新股,股权卖了个好价钱。

低下的退市率,特别是监管层强制退市案例的稀缺,企业上市对财富的溢价被推向极致,加重了股票融资的饥渴症。多年来,监管层一直致力于一级市场“堰塞湖”泄洪,去年以来,证监会更是加大新股发行上市的速度,打算用两三年时间,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目前的现实却是,股票的供给仍在源源不断的增加。不仅如此,去年发行提速后的限售股解禁也开始进入高峰期,二级市场的“堰塞湖”如何化解也给管理者带来新的难题,制约着行情的发展。

强化退市制度,让上市公司的退市常态化,按照成熟市场的经验,提高退市率是需要努力的方向。如果先以1%为一个小目标,每年有30多家上市公司退市,监管层若能以壮士断臂的气概迈出这样一小步,通过刮骨疗伤之后,沪深股市将会以崭新的面貌示人。

见习编辑 张颖

(作者:读特记者  王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