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活动、重项目:文博因子在宝安生根发芽
读特记者 陈震霖 文/图
2017-05-11 14:24

宝安文博会展馆效果图

11个分会场和14个专项活动,这是宝安文化创意军团在本届文博会上的规模。规模比去年有所增加,但在今年,却更加注重质量提升。今年,宝安区对分会场和专项活动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把关,历经半年,经过资料申报、现场考察、安全检查、专家评审、推荐上报等多个环节,才最终确定这11个分会场和14个专项活动。

“轻活动、重项目”。近三年文博会签约项目总落户率仅为44%,这说明了往年文博会的签约项目往往质量不高、落地较难。因此,今年宝安区首次引入专家评审机制,委托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对文博会区政府拟签约项目进行评估,在基础信息、实力前景、发展规划及综合效果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文博会结束后,专家团队还会对签约项目的落地、管理、发展进行跟踪评估和指导。

深圳F518创意园分会场、艺立方手信文化产业园分会场、松岗琥珀时尚精品周、打铁艺术创客节 、合成号系列深圳传统文化活动等,则是今年宝安文化创意与文博会结合的典型例子。

部分亮点分会场和专项活动:

F518创意园:整合文创资源,构建产业链闭环

F518创意园的前身是一片旧工业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起来。总共有18栋四层楼的旧厂房,南北总长约518米,主要聚集了金属、皮革加工等行业小厂房,年产值低下。

2007年12月7日,F518创意园开园,十年期间,F518创意园大力整合文创行业资源,努力构建文创产业链小闭环。如今,园区内工业设计、创意设计、动漫游戏、人工智能、影视娱乐、互联网六大文创行业发展迅猛,每年均有大批优秀产品、设计、活动问世。其中不乏荣获红点、IF等国际级奖项的文创产品。

F518创意园深度挖掘、整合、联动相关产业资源,通过制定标准化的运营体系、搭建信息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优良的创意服务与孵化氛围,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线上)+标准化运营体系(线下)的O2O运营模式,逐渐成长为国内乃至全球中小微文化企业及文产项目的孵化平台。

截至2017年4月,园区入驻企业149家,工业设计占30%、智能硬件占22%、动漫游戏占10%、影视娱乐占8%、互联网占15%、创意设计占13%、配套占2%,从业人员约4300人。

F518创意园成立十年来累计服务企业超过3800家,成功协助470家企业申报资金,共获得3620万元的政府扶持;累计营业收入32.99亿元,累计纳税总额1.42亿元;创作作品12.78万件;知识产权登记12643项;获得德国红点、IF、G-MARK、红星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奖120多件。

2017,正逢F518创意园开园十年,在回首初心,展望未来之际,以“始于初心,至于无界”为主题,于5月12日举办第十三届文博会深圳F518创意园分会场开幕式。

据了解,F518创意园继构建工业设计和动漫游戏产业生态圈的布局后,在十年里程碑下,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社会责任感,启动文创人才培养计划,以泛娱乐与文创人才为文创行业驱动引擎,打破行业的界限,创出新未来。

艺立方:打造文化前沿综合体

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的艺立方手信文化产业园今年被首次列为文博会分会场,其定位为服务于内地的文化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即“文化前沿综合体”,常年开展项目招商、旅游推介、论坛交流、文化推广、品牌标准、营销策划等服务,在推动地方文化及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将省外、国外优势资源“引进来”。

近年来,艺立方与贵州等地的合作就初步验证“文化前沿综合体”理论模式的正确性及可行性。

2015年,艺立方携手贵州省凯里市委宣传部、凯里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成功于园区落地首个贵州省凯里市“文化前沿综合体”,并引进由凯里市政府推荐的20家地方优秀文化企业、非遗企业入驻园区。2016年5月,在贵州省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共同支持,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授权打造的优质文化项目“多彩贵州非遗村”落户产业园,并引进由贵州省各级地方政府推荐的50余家优秀民族文化企业入驻。至此,园区完成了从“凯里模式” 到“贵州模式”的飞跃,成功实现“文化前沿综合体”新园区模式的全面落地实施。

对此,艺立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园区模式,广西、江西等地都在陆续密切商讨模式的复制和推广。今年文博会期间,广西、江西等地相关人士也将进行考察,具体讨论模式落地方案。

今年,这个“文化前沿综合体”从规格、体量、规模上都有综合性提升,来自贵州的150多个参展企业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参与活动。活动精彩纷呈,涉及“多彩贵州”非遗美食节、非遗文化体验、“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展演、文创产品展、VR+文化、文化产业扶贫等。

松岗琥珀:市场规模“冠盖全球”

在松岗街道,有近千家琥珀加工工厂,年产值超过15亿元,规模巨大。

而在去年7月28日开业的松岗琥珀(国际)交易市场是国内首家一站式琥珀专业批发市场。这里集琥珀原料、制造、批发、交易、展示等为一体,目前已汇聚全球500多家知名琥珀品牌,吸引了俄罗斯、乌克兰、缅甸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户在此驻场经营。从市场规模和客商来源来看,该市场均可称“冠盖全球”。

据介绍,开业至今,松岗琥珀(国际)交易市场日均客流量达5000人次以上,日均交易额突破600万。作为宝安区七大文产重点引进项目之一,松岗琥珀(国际)交易市场以琥珀珠宝批发交易市场为主导,配套琥珀精品酒店、琥珀主题博物馆的一站式琥珀集散交易中心,市场内配套设施齐全,多种业态完美融合。

目前松岗琥珀已与国际琥珀学院以及中国地质大学珠宝检测中心签约,未来将打造全球琥珀产学研教育基地以及琥珀文化产业园区。

今年文博会期间将有琥珀时尚精品周专项活动,届时将有琥珀时尚新品发布会、精品虫珀展、琥珀雕刻创新艺术展示和琥珀画现场制作表演等精彩活动。

合成号: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深圳味道”

作为深圳的鲜有的“老字号”之一,“合成号”负责人陈淦忠说,借助文博会,“合成号”恢复了活力。从2012年参加文博会以来,合成号每年都被媒体评价为最受市民欢迎的点,对扩大知名度很有帮助,这家主打深圳民俗传统食品的本土品牌,现在成为名副其实的“深圳味道”,并且被列为“宝安四宝”之一。

陈淦忠说,百年“合成号”的出品,从原料到口感不断改进、创新。只有它那独特的制作工艺伴随着一代代的深圳人走过一百一十余年历史的长河,历经改革开放的大潮,在民间的作坊里,在乡村的茶桌上,在乡民手里逢年过节的礼品中,悠然地保留至今。

“轻活动、重项目”的思路也在合成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今年,宝安首场文博会活动,则由“百年合成号”打响。据悉,此次文博会专项活动上,“合成号”APP首次发布,通过APP把虚拟的深圳老墟融入现实世界进行互动,实现百年穿越,回深圳老墟,听到、看到舞草龙、担饼、包粽子、卖荔枝,新一代的网络技术智慧和老一辈的经典手工制作技艺的融汇贯通。

在走向“互联网+”的同时,电台节目《宝安故事》也正式启动。陈淦忠表示,宝安有着1680多年的历史,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说起深圳撇不开老宝安,民间民俗文化根基底蕴深厚,老宝安的文化历史亦是深圳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未来,《宝安故事》每周播放4次,每次半个小时,集中介绍宝安的老故事、老传统。

打铁创客:城区新形象的化妆师

今年文博会,由宝安打铁文艺社举办的第二届打铁艺术创客节如约而至,期间将有二十四节气漫画涂鸦墙发布会、宝安古村落摄影巡展、原创漫画版权开发对接会、漫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精彩活动。

宝安人对打铁文艺社并不陌生,其拥有“铁匠”200多人,全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文艺人才,有文联和作协成员,有公务员,有青年文学爱好者,有漫画家和歌唱家等。

他们用创意点缀宝安的大街小巷,成为城区新形象的化妆师:2015年的“旧楼新颜”涂鸦第一季征集的3D立体创意画,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而2016年出现的点亮夜空的荧光墙绘,则为观众带来全天候的视觉震撼,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可以欣赏到艺术家的创意。本次活动“二十四节气”壁画墙在西湾红树林公园发布,艺术家将二十四节气名隐藏在画作中,增强了趣味性,与打造海湾人文景观相结合,在国内尚属首次。它极富创意,有利于继承和保护“二十四节气”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焕发勃勃生机。

据社长邓微观透露,打铁文艺社自成立至今,发起或参与文化交流、艺术展览、创意活动和公益演出400余场,未来将进驻铁岗社区,利用中国绘画界的资源与号召力,吸引数百名漫画家在铁岗开工作室,努力把在宝安的铁岗社区打造成“中国第一漫画村”,营造“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艺术氛围。

主展馆及签约项目

文博会宝安主展馆位于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展示面积共计384平方米。本届文博会宝安主展馆以“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为创意出发点,充分体现了宝安的四个特色。一是体现“滨海宝安”的自然禀赋特色。二是体现宝安区作为“深港文化之根”的历史人文优势。三是体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四是体现“文化+”元素。

今年的亮点,在创意理念上,以“滨海宝安、 产业名城、活力之区”为设计出发点,以“创见未来”为展览主题,展现宝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脊梁”的自然禀赋特色和作为“深港文化之根”的历史人文特色。在空间设计上,结合宝安参展文化企业和园区的特色,分设创新宝安、人文宝安、科技宝安3大板块,打造文化展演区、自主创新企业展区、国际设计获奖区、人文设计区、AR/VR互动区5个区域,分层次、全方位地展示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魅力。在外观造型上,定调“滨海蓝”为背景色,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在展区中间设置了四棵“滨海文化柱”,将宝安“文化产业支柱”与“深港文化之根”进行创意连接,在宝安这片丰沃土壤成长起来的文创企业和园区正象征了“滨海文化树”所结出的累累硕果,实现文化与创意、人文与科技的激情碰撞。在展示内容上,通过面向全区公开招展、定向邀约、科创局经促局推荐等方式,征集了小趴智能、精敏数字、金鼠影业、中非文化等46家文化创意企业共计89款创意产品和项目参展,既有对宝安区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静态展示,又有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动态体验;既有动漫设计、工业设计的获奖作品展示,又有宝安特色的杂技、魔术和非遗节目表演,尽显人文宝安的传统文化风采,绽放时尚宝安的产业活力。

今年,宝安区通过企业自荐、部门推荐、向街道、园区及企业征集等方式征集候选签约项目,首次委托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对政府拟签约项目进行了调研评估。最终筛选了24个文创特色鲜明、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的重大文创签约项目。签约项目分成三种类别:第一类区政府引进优质企业或项目(10个);第二类是各街道引进优质企业或项目(4个);第三类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引进优质企业或项目类(10个)。签约项目领域涵盖了“互联网+”、非遗传承、文化创新、科技众创和电影制作等,总投资金额达到289.6亿元。

见习编辑 黄子芸

(作者:读特记者 陈震霖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